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大豆论文

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大豆论文

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吉林省论文,绿色食品论文,大豆论文,生产技术论文,操作规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大豆要求的活动积温在2300℃以上的产地。

产地条件

自然条件 无霜期110天以上,有效积温22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

土壤条件 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0。

环境条件 经省级绿色食品管理部门指定的环境监测部门监测,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种子与选茬

品种选择 按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种子精选 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挑选,剔除病残粒、虫食粒、杂质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即净度达到99%,纯度达到98%,发芽率达到95%以上。

选茬 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以重茬、不迎茬,前茬以玉米和小麦茬为好。

整地与施肥

耕翻整地 当前作收获后,进行秋深耕,一般耕翻深度在20~22厘米,秋翻后及时耙地。秋翻后未及时耙地的田块,必须抓住春季有利时机搞好整地,当土壤耕层化冻5厘米时,及时进行耙、压,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墒情。于4月15日前结束顶浆打垄。

施肥

施肥原则 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如施用化肥,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使用,且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但禁止施用硝态氮肥。

用量及种类 每公顷施农家肥3万kg以上,磷酸二铵100~150kg,硫酸钾50kg或生物钾肥7.5kg,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较少施用有机肥的,应实行秸秆还田。

施肥方法 为提高化肥利用率,应推广分层深施。方法是:施肥分上、下两层、上层(种肥)施在种子下3~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三分之一;下层(底肥)施在种子下12~15厘米,施肥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二,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还可以根外追肥。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15kg,加磷酸二氢钾1.5kg,对水750kg,进行叶面喷雾。

播种

播期 当土壤5~10厘米地温为稳在6℃~9℃时,开始播种,吉林省在4月20日至5月5日播种。

播法 要推广三垄栽培技术,机械垄上双行等距精量点播,双行间小行距10cm~12cm。窄行平播,行距15cm~50cm,采用播种、起垄、镇压连续作业。

播种深度 镇压后岗地播深4cm~5cm,洼地播深3cm~4cm。

密度 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分枝多的晚熟品种宜稀、株型收敛分枝较少的早熟品种宜密的原则,因地力、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一般中部平原区适宜密度每公顷18~20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为23~25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适宜密度每公顷20~22万株。

播种质量

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

播种均匀一致、严密,播后及时镇压。

田间管理

铲前趟一犁 当大豆拱土时,进行铲前深松趟一犁,灭草、活土、提高地温。

间苗 非精量播种地块,在子叶展开后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

铲趟 及时铲趟,做到三铲四趟、铲趟不脱节,于大豆封垄前结束,秋后拔一遍大草。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培育壮苗、精耕细作等农业措施,可利用灯光、颜色诱杀、机械人工捕捉害虫等物理措施,利用间、混、套种等生物多样性生态措施,选用低毒生物农药,释放天敌等生物措施,有限度地施用限定的化学合成农药,每种农药在作物生长的一季当中只允许使用一次,其用量和使用方法等按GB4285、GB8321(1~6)执行,把病虫害危害降低到最低允许值以下。

大豆蚜虫 可选用乐果、抗蚜威等杀虫剂防治。

大豆食心虫 虫卵,可选用赤眼蜂在卵期分两次释放防治,每公顷用量22.5万头;成虫,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

化学除草 可采用稀禾定、氟乐灵、灭草松、异丙甲草胺、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嗪草酮等除草剂防除杂草。

收获

收获时期 有10%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

收获要求 选择晴天人工收割,割茬要低,不丢枝,不掉荚,放铺整齐,及时拉打,损失率小于2%。做到单收割、单拉运、单堆放、单脱粒、单贮藏,确保A级绿色食品大豆品种的质量。

联系电话:0431-8938549

标签:;  ;  ;  ;  ;  ;  

吉林省A级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_大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