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游记》中的女性论文_赵培琴

浅析《西游记》中的女性论文_赵培琴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从《西游记》中看国传统女性的标签,她们虽然大多数看似如出一辙,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不管是神还是人,或者是妖,都带有极强的人性特点,从她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反传统倾向。

关键词:西游记;女性形象;反传统

从古至今已经有太多人研究过《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无论老少总能滔滔不绝。除了主要的人物和情节之外,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方面。其实西游记在古代一度被当做禁书,因为许多人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其中有许多象征意味。西游记讲的唐僧师徒四人为了唐太宗(和)去向西天佛祖求取真经一路上发生的故事,故事的来自于大唐僧人玄奘去印度游学的经历,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后来经过广泛流传和文人艰苦的再创作才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作品中的主要形象深入人心,离不开一些次要人物的衬托,其中就自然少不了女性角色的润色。

《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这些标签化的人物,主要分为正派和反派。而其中分量最重的便是“反派”们,她们虽然大多数看似如出一辙:长得年轻貌美但却只钟情于唐僧,只想和他成亲没想吃他的唐僧肉。但其实她们也各有特色,所以只是单纯的将她们视作“陪衬”,着实可惜。

一、善良

观音菩萨,佛教尊者之一,身居南海。出现的比较早,而且也是全程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位。作品中虽然未对其作过多的介绍,但是在情节推进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观音菩萨先是受邀参加蟠桃会,进而第一次见到了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后来又受佛祖之命前往大唐寻找取经人,并为其找寻徒弟。其中有一段描写:观音与木吒初到大唐国时,竟然都没有庙宇可以容身,与土地公一同暂住在城隍庙。这便使得人们心中那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凡人不可靠近的观音菩萨走下神坛。不再是那冷冰冰的神像,而是能救人于苦海,能解人之难的菩萨。后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菩萨也是多次出手相援,数次为之收拾残局。先是收伏黑熊怪,后又救活人参树,可谓是真善美的化身。

二、牺牲品

李翠莲:是刘全之妻,家庭富足,夫妇恩爱。但却因为丈夫误会自己,便自缢以证清白。这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李翠莲只是在门首拔金钗斋僧,就被认为是不守妇道,因此丧命。仅仅是因为一件小事,就悄无声息的结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丈夫子女,彻夜悲啼。这是一个幸福家庭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相信在那个时代,还有许多个这样的女性,在人们没有关注到的地方,默默承受着压力,她们渴望被关注,被尊重。文中最终刘全为唐皇下冥界献瓜,感动阎王,令其妻还阳,夫妻团聚。但这毕竟只是作者美好的期望而已,伉俪情深固然让人向往更值得赞美,但这样超越生死的爱情,的确少之又少。而且像文中这样男子为了女子甘愿赴死的,对于封建伦理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挑战。此外,还有唐僧的母亲殷温娇,她原来是丞相府的千金小姐,婚后随丈夫去江州赴任途中,被船夫刘洪、李彪谋害其夫,将其霸占,并假冒其夫去赴任。唐僧母亲只因怀有身孕,只能顺从,生下遗腹子之后,将其投入江中。在十八年后,父亲提兵报仇,丈夫还魂再生,在全家团圆之际却自杀身亡。这就是传统的道德观念根深蒂固的结果,这种观念促使她内心产生一种负罪意识,这种情感甚至可以“磨灭”全家团聚的幸福。唐僧的母亲无法原谅自己的失节,在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之下,选择自尽她最后的选择。封建道德“吃人”的地方不仅在于它将女性都限制在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之内,向前每走一步都要谋定后动,更将女性“生死”都握在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妖魔化

中国人向来就有自古红颜多祸水的说法,《西游记》之中的女妖魔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美人,个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但实际上却阴险狡诈,自私自利,工于心计。为了一己私利,阻止唐僧取经,吃唐僧肉或食其阳元以求长生。表面美好却内心邪恶,法力高强却不走正途。但从她们身上我们也能看出作者的反传统倾向。

美貌

白骨夫人也称白骨精,这是作品中出现的第一个女妖精。一心想吃唐僧肉,忌惮孙悟空,但却很有计谋。先变幻为“花容月貌”的年轻妇人,假装施斋,后又变作老汉和老妇,并制造被孙悟空打死的假象,导致唐僧与孙悟空师徒离心,孙悟空负气出走。而作者对之美貌的描写却是毫不吝啬,在第二十七回这样说:“汗流粉面花含露,尘佛蛾眉柳带烟”,“那女子生得: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烟闪银心。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弄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将其美貌刻画的淋漓尽致,俨然一位楚楚可怜,娇俏可人的妙龄女子跃然纸上,难怪行者怕师傅动凡心。再说那玉面狐狸精,第六十回,孙悟空等人途经火焰山,为借芭蕉扇前往积雷山寻牛魔王。在此见到玉面狐狸精,说她娇娇倾国。缓缓步移莲。貌若王嫱,颜如楚女。如花解语,似玉生香。

四、情与爱

说起情爱之事当属西梁女国国王,这国王对唐僧可谓是一片痴心,唐僧还未到,便说出梦有喜兆之象,默认这是命中注定的缘分。待人通报时,便说这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女儿国国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必是天赐来的。待大臣们见过唐僧后,女王是卷珠帘,下龙床,启樱唇,露银齿,笑吟吟,这根本就是女子陷入爱情的模样。要见到唐僧时,国王是“大驾出城,早到迎阳驿馆”可见其对唐僧的重视。见到时,女王看唐僧,将他说得天上有,地上无: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好个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这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女王看到那心欢意美之外,不觉淫情汲汲,爱欲孜孜,展放樱桃小口,呼道:‘大唐御弟,还不来占凤乘鸾也?’”女王这话说得何其露骨,也难怪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由于对唐僧的爱慕,女王的行动也不自觉大胆,只见那女王走进前来,一把扯住三藏,俏语娇声:“御弟哥哥,请上龙车,和我同上金銮宝殿,匹配夫妇去来。”其娇媚、深情、大胆,令唐僧战战兢兢,似醉如痴,此时唐僧也被女王的深情所打动了。奈何身负重任,只能克制本性。如果说女王是一个勇敢追爱的正面形象,那唐僧便是违反本性的标本。即便如此,女王招赘的过程,也是符合礼制的,从说亲到求亲再到成婚,说明了无论天子或平民都不可以违反礼法。因为唐僧和孙悟空等先有计策,假意与女王成亲,待倒换公文之后再逃走。唐僧走后,女王还依然自己觉得惭愧,她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利将他强行留下,这也是古代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期待,个人情欲,所谓的儿女私情远远没有事业重要。

纵观《西游记》之中的女性形象与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形象,不管是神还是人,或者是妖,都带有极强的人性特点。从作家中心论的角度出发,这都体现了作者自身长期积淀的女性观,是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当是对女性的态度的反映。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作者只是站在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审视,凭着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女性形象。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女性“缺席”的判决论《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明清小说研究,2004.

[2]女神、女人、女妖-《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系列探析

论文作者:赵培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浅析《西游记》中的女性论文_赵培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