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发展模式论文

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发展模式

王志远

(华侨大学 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内容提要: 在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在独联体国家中位列第二,仅次于俄罗斯。纳扎尔巴耶夫多年致力于推进欧亚一体化倡议,并使哈萨克斯坦成功与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组建欧亚经济联盟。自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经贸往来十分密切,并将本国货币坚戈汇率与卢布长期保持一致。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征表现为总量增长,但在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稍显落后,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区域结构中南北差异有所缓解,但资源型经济发展路径需逐步改善。不过,丰沛的自然资源为哈萨克斯坦能够常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资金支持。

关键词: 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独联体;欧亚联盟;经济结构

2019年3月,在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哈萨克斯坦独立后最高领导人近30年时,突然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从1989年首次担任苏维埃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职务到2019年辞职,纳扎尔巴耶夫在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位置上的政治生涯刚好30年。在跨越5个时间不等的任期后,尽管他仍然保留着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但其突然宣布辞职还是令人颇感意外,同时也为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划上了“休止符”。在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期间,从苏联解体后的百废待兴到逐步成为中亚经济强国,哈萨克斯坦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回顾和了解这其中的发展逻辑,对于把握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后苏联空间”的哈萨克斯坦

在苏联时代,哈萨克斯坦曾经被认为是边疆地区,但与乌克兰这个历史上形成的“边疆”有所不同,后者仅限于历史沿革,在苏联时代已经是工业和采矿业聚集的发达地区,而哈萨克斯坦则在苏联解体之前的相当长时间里都被认为是落后地区。在斯大林的“大清洗”时代,除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之外,哈萨克斯坦也属于主要政治流放地。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就曾经提及阿拉木图的流放人士①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上)[M].田大畏,钱诚,陈汉章,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50. 。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苏联时代的核试验基地,至今该国的拜科努尔市仍然租借给俄罗斯作为航天中心使用。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扬中市应当以镇江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为指导,合理确立自身智慧城市建设原则,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第一,政府与市场协同推进。第二,以居民生活、企业生产、政府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促进多方创新。第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扬中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成果由扬中市居民共享。第四,保障网络安全。此外扬中应着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初步实现管理、服务和生活的智慧化,加快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扬中”基本框架[5]。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刚独立的哈萨克斯坦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置境内核武器,若保留这些核力量,则必然会遭致经济制裁,这会使本就落后的国内经济发展更加艰难。纳扎尔巴耶夫果断选择了放弃核武器,以此和平姿态,哈萨克斯坦很快获得了来自欧洲复兴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援助性贷款,为摆脱当时的经济困境提供了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放弃核武器为哈萨克斯坦开展大国外交提供了先决条件。1992年,纳扎尔巴耶夫刚刚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统,首次访问对象就是美国,同时注重提升与俄罗斯的双边关系,并在莫斯科签署俄哈友好协议,这标志着中亚国家多边外交序幕正式拉开① А.Ладин.Н.Назарбаев:Международный Авторитет Казахстан Значительно Вырос Мир Смотрит на Нас с Доверием[N].Красная Зевзда,1992-05-28. 。可以说,纳扎尔巴耶夫所践行的这种经济优先理念,既是哈萨克斯坦迫切而必要的选择,也是其长期而务实的战略。

在纳扎尔巴耶夫多年执政经历中,最为成功之处便在于他将哈萨克斯坦经济带入稳定和发展的轨道。哈萨克斯坦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国土面积第二大国家,但人口仅位列第四,经济发展明显依赖于俄罗斯。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发展道路更是经历了左摇右摆的徘徊。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纳扎尔巴耶夫实现了国内经济形势的逐渐稳定,并获得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说这是其最大的执政成就。2010年,哈萨克斯坦超越了乌克兰,成为“后苏联空间”中的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在当时卢布区范围内,由于其他国家超发货币换取进口商品,俄罗斯已经承担了相当多国家的通货膨胀成本,无更多的动力来充当区域经济的“火车头”,而哈萨克斯坦又因经济规模小而不可能成为带动独联体区域一体化的“领头羊”,因而欧亚联盟这个如今响彻独联体的组织在等待了近20年的时间后才正式组建。此后,纳扎尔巴耶夫将目光聚焦在中亚地区。1994年,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统一经济空间条约》,此区域合作组织来自于区域一体化理论中的“共同市场”,但实质上上述3个国家之间连统一的关税税率都没有达成,因此更像是地区性合作组织,而并非区域一体化组织。1998年,塔吉克斯坦加入后,中亚国家正式成立中亚经济共同体,此时区域一体化机制才向中亚地区层面整合,但依然缺少具体措施。1999年,经历了经济衰退和政局动荡的俄罗斯开始关注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并与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签署《成立欧亚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一次的中亚地区合作被扩大到欧亚范围。此后,俄罗斯又加入了中亚合作组织,并于2005年将欧亚经济共同体与中亚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欧亚合作基本的空间范围。但是,在上述这些区域合作机制中,制度性一体化合作仍然缺乏,这与纳扎尔巴耶夫提倡的区域一体化存在差距。

苏联解体后,在独联体统计的11个国家中,即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大多都经历过从衰退到复苏的过程② 这其中,土库曼斯坦于2005年宣布中立,乌克兰于2014年启动退出程序,但经济数据仍然保留其中。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独联体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曾经出现过先下降后复苏的“U”型趋势。但是,最近这一次却不同于以往。2008年主要是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能源价格“断崖式”下降,问题并非出自于独联体国家内部;2014年,在俄罗斯宣布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加入俄联邦后,美欧联手制裁俄罗斯,再加上“页岩油革命”拉低了全球能源价格,自2015年开始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出现经济下滑。从这一轮经济走势中可以发现两点:一是与俄罗斯的经济关系越紧密,越容易受到影响;二是经济本身的资源属性,即经济发展越是依赖于能源出口,其下降程度越大。在这两点的交汇影响下,哈萨克斯坦经济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近年来很快又从低谷中走出。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纳扎尔巴耶夫执政的近30年时间里,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无疑取得了重大进步,这可以在诸多层面得到体现。比如,居民收入连续增长,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国内经济结构优化,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等等。但与此同时,其中一些领域也是纳扎尔巴耶夫对萨金塔耶夫政府不满的主要方面。因此,在纳扎尔巴耶夫辞去总统职务之前,他宣布解散萨金塔耶夫政府,并提出5个方面的问题,即居民收入、通货膨胀、经济结构、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③ 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签署命令解散本届政府[D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902/20190202837034.shtml,2019-02-22. 。这说明,应当辩证地看待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发展,纳扎尔巴耶夫所倡导的发展理念在最近两年中遭遇挑战,一方面反映出其国内经济发展遭遇新的困难,但却不能因此否定过去的成功之处;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经济的连续增长而忽略当前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回顾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国内经济特点,对于理解并展望哈萨克斯坦的未来具有重要意义。

表1 独联体国家近年来经济总量走势 单位:亿美元

同时,从表1中还能看到纳扎尔巴耶夫时代哈萨克斯坦取得的一大成就——经济总量接近乌克兰的2倍,规模也远超其他中亚四国的总和。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能够取得如此经济成就,充分说明纳扎尔巴耶夫所选择的发展道路适合于这个国土面积最大的中亚国家。此外,由表2可知,1991年—2010年间,中亚五国中只有哈萨克斯坦人口规模下降,其他国家均呈增长态势。哈萨克斯坦人口规模下降并非自然下降,而是因在苏联解体前,国内有大量的俄罗斯族居民,当哈萨克斯坦独立后,这些居民陆续回迁到俄罗斯境内,由此呈现出总量下降的特点。具体来说,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10年中,由于俄罗斯族居民外迁,使哈萨克斯坦人口规模每年都在下降。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外迁逐渐消弭,哈萨克斯坦人口规模表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表2 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人口规模 单位:万人

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这两方面总体上可反映出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国内最为重要的特征,同时这两个方面也与纳扎尔巴耶夫执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折射出纳扎尔巴耶夫成功的改革策略,1991年—2010年间的人口下降则反映出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之间无法回避的国家民族关系。当然,前者得益于多年来哈萨克斯坦稳定的政治社会形势,不断巩固了纳扎尔巴耶夫的执政基础;后者相对复杂,在国家与民族两个层面,纳扎尔巴耶夫的国内政策权衡与对外政策运筹逐渐受到国内外认可,并在推动欧亚经济一体化方面成就斐然。

乡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土地种植、畜禽养殖。然而在乡村面积逐渐扩大的情况下,当地的水产品养殖规模和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且大部分都没有采取有效方式进行圈养,导致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在雨季,这些污染物随着雨水流向周边各处,容易出现刺鼻的异味,且招引大量的蚊虫鼠蚁,对乡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给乡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及保护带来更大挑战[2]。

二、哈萨克斯坦与欧亚经济联盟

苏联解体之后,纳扎尔巴耶夫是最早倡议实现欧亚一体化的原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他认为,尽管苏联在政治体制上还原为新独立国家,但原有的分工体系仍然存在,国家间的合作可以将苏联解体的经济成本降到最低,并且有可能在未来获得更多收益。1994年,纳扎尔巴耶夫在访问莫斯科大学时提出,独联体在经济合作方面无法代替苏联经济模式,应当建立欧亚区域一体化机制,并将欧亚区域一体化组织称为“欧亚联盟”。

窜货会发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邻近市场促销费用支持的不均衡性,导致两个市场实际拿到公司产品的价格存在差异。那么以后营销总部在进行费用投入时,就应考量邻近市场的支持情况,尽力做到费用投入的均衡性。若存在特殊原因,比如在市场业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某销售区域用促销支持费用来换取市场成交量的高达成,而导致邻近市场的价格差距不得不变大,但是在差距加大后,价格较低市场主动向价格较高市场窜货时,在次月针对窜货市场的促销活动力度应做出明确的管控要求,比如一旦发生窜货,对于该市场次月的窜货产品补贴力度应降低。

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经济类型较为接近,均属于能源型经济,但两国均未视对方为竞争对手,而是选择双方通力合作。不过从合作的必要性看,哈俄两国最初的合作源自苏联时代的分工格局,苏联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尽管经济地位不如乌克兰那般重要,但仍然承担着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内分工,苏联解体后这些传统分工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并以两国经贸往来的方式继续保持。因此,俄罗斯成为了当时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了俄罗斯与其他中亚国家开展合作的桥梁。

俄格冲突后,俄罗斯派出部队进入格鲁吉亚,一度逼近首都第比利斯,对于当时梅德韦杰夫对格鲁吉亚的强硬态度,尽管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支持,但他却由此看到了独联体框架内的固有缺点。也正是在这次俄格冲突之后,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在独联体国家内应当有经济制裁手段,以防止和控制格鲁吉亚式危机再次出现,同时还强调了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之间建立关税同盟的现实举措,并提出最好在2009年3月开始实行① Николай Фильченко.Нурсудтан Назарбаев Жаждет Санкций[N].Мировая Практика,2008-12-22. 。这一态度的背后折射出纳扎尔巴耶夫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希望在独联体范围之内,尽量以制裁手段代替军事行动,这样有助于地区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安全;二是在缺乏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时,独联体国家各行其是,彼此毫无制约,经济制裁自然无从谈起;三是多年来欧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实践充分说明,用文件落实文件、用会议贯彻会议的办法已经使区域合作明显滞后了。

因此本文以汾河灌区为研究对象,利用灌区内的长系列数据(1951—2014年),分析灌区内的水量平衡,提出主要作物的灌溉计划,为灌区的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数据支撑。

此时,还有另外一个国际背景增强了纳扎尔巴耶夫的信念,那就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独联体国家出现了普遍性经济衰退,特别是对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样的能源型国家来说更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2009年3月19日,在此前纳扎尔巴耶夫提及的关税同盟落实时间点上,他在《消息报》上发表了《欧亚经济联盟:理论与现实》,希望将哈萨克斯坦经济与俄罗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开展经贸、军事政治、文化人文等层面的共同合作② Мухамеджан Адилов.Назарбаев Привязал Казастан к России[N].Республика,2009-03-27. 。这次呼吁得到了俄罗斯方面的足够重视,毕竟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俄罗斯也深切体会到需要整合并推进欧亚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以应对全球化给独联体内部带来的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此时俄罗斯已经意识到,欧亚地区的一体化将会有助于自身国际话语权的极大提升。不过,此时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仍然重点关注俄罗斯国内的现代化问题,对区域一体化缺乏明确的态度。直到2011年7月,俄白哈关税同盟才正式运行,三国还不约而同地提出在此基础之上向着更高水平的一体化组织迈进。3个月后,普京在竞选总统时陆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其中《欧亚大陆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一文鲜明地勾勒出欧亚联盟的未来蓝图③ В.Путин.Новый Интеграционный Проект для Евразии-Бувгщее,Которое Рождается Сегодня[N].Известия,2011-10-05. 。很快,纳扎尔巴耶夫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也先后撰文,响应普京的号召。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正式运行,并迅速接纳了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两个新成员国。至此,该组织成员国拥有世界陆地面积的13.62%,但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55%,总体呈现出“一大多小”格局,在关税收入分配上俄罗斯占85.32%、白俄罗斯占4.55%、哈萨克斯坦占7.11%、吉尔吉斯斯坦占1.9%、亚美尼亚占1.11%④ 刘丹.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结构、外部联系与前景分析[J].俄罗斯学刊,2016(6):62-68. 。

应当看到,尽管纳扎尔巴耶夫为欧亚地区一体化呼吁多年,但现实中的欧亚经济联盟仍然以俄罗斯为核心国家,从新成员国组成来看亦是如此。在独联体国家中,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可以说是俄罗斯最为紧密的伙伴,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是俄罗斯在中亚地区最为紧密的两个伙伴国家。不过,从地理结构上看,哈萨克斯坦在欧亚经济联盟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特别是在东西方向联结起亚洲和欧洲,但在俄罗斯的南部,通往中亚地区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经过哈萨克斯坦,这里自苏联时代起就是俄罗斯与中亚国家间联系的桥梁。这意味着,按照欧亚经济联盟最有可能的扩大方向来看,应当是中亚地区,在这个方向上,哈萨克斯坦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现战略对接之时,此协议签署在欧亚经济联盟方面完全由俄罗斯普京提出并落实,足见俄罗斯在该组织内部的绝对影响力之大。但此中同样不容忽视哈萨克斯坦的作用,以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线路走向看,“一带一盟”实现战略对接,恰恰需要哈萨克斯坦作为陆地交通的衔接点,其是中国通往欧洲的第二亚欧大陆桥,同时也是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开展合作的重要联通国家。因此,哈萨克斯坦是这次战略对接的受益者。哈萨克斯坦不仅对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交通枢纽作用极为重要,而且还是该倡议的提出地,同时也是欧亚经济联盟的重要成员国。这次战略对接显然有助于哈萨克斯坦扩大与中国的合作,同时也会提升哈萨克斯坦在欧亚经济联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在纳扎尔巴耶夫看来,发展与俄罗斯的紧密经济关系,不仅是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更是哈萨克斯坦开展对外合作的基本支撑。从地理上看,两国一衣带水、山水相连;从历史角度看,两国经济结构相似但发展阶段明显不同,俄罗斯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是世界军事强国和科技强国,这些对于哈萨克斯坦走向现代化道路都是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因此,哈萨克斯坦自独立以来从未间断过与俄罗斯开展务实合作,纳扎尔巴耶夫也始终寻求与俄罗斯构建更加稳定的双边关系,开展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

三、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

利用矩阵的UV分解将每个用户的潜在因子求出,再利用解析几何中高维欧几里得空间中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相乘就可以得出得分矩阵。于是系统把得分最高的歌曲推荐给相应的用户即可(如下图示,统计图中的红色的字体即代表推荐的歌曲)

1989年,纳扎尔巴耶夫担任哈萨克斯坦第一任总统,作为苏联时代的哈萨克斯坦最高领袖,他曾极力避免哈萨克斯坦对苏联的离心力,对于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新联盟条约》,他也是积极响应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之一。但随着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举行独立公投,联盟解体趋势日趋明朗,纳扎尔巴耶夫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国内局势上,而无暇顾及苏联解体。1991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此时也是“阿拉木图事件”发生五周年。不过,此时在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大量俄罗斯族裔却瞬间成了少数派,其中大部分向俄罗斯境内迁居,由此导致哈萨克斯坦人口总量一定程度的下降。

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时,普京数次提及这些苏联时代居民,将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族描述为无法回到祖国的人① В.Путин.Обращение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DB/OL].http://www.kremlin.ru,2014-03-18. 。也正是此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使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乃至对俄罗斯族产生了一定的防范心理,毕竟哈萨克斯坦境内同样存在大量的俄罗斯人。但是,这些民族关系在国家关系中的体现并没有从根本上影响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国家关系,纳扎尔巴耶夫仍然将俄罗斯视为哈萨克斯坦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持者,并将本国经济紧密地与俄罗斯联系起来。

2008年,俄罗斯遭遇极大挑战,先是夏天爆发了俄格冲突,之后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然而这两次挑战却出人意料地加快了欧亚区域一体化进程。

在苏联时代,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之间同属加盟共和国,不过在相同的政治地位上却由于民族政策而产生一些政策倾斜。最为突出的表现,当属1986年12月发生的“阿拉木图事件”。哈萨克斯坦国内尖锐的民族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纳扎尔巴耶夫走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毕竟,此事件的导火索就是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的更迭,当俄罗斯人科尔宾担任哈萨克斯坦的最高领导人,取代了哈萨克族领导人库纳耶夫时,人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民族情绪被点燃之后,呼吁纳扎尔巴耶夫上台的声音愈发强烈。从某种意义上说,那时哈萨克斯坦国内抗议的理论根据在于列宁时代的民族平等与民族自决政策① 关于列宁的民族政策,可参见他在十月革命之前写作的《关于民族政策问题》《民族平等》等重要论文,原载于《列宁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然而,在经历了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苏联领导人之后,加盟共和国中的民族政策向俄罗斯族倾斜已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形在戈尔巴乔夫时代仍然存在,任命科尔宾的举动不仅没有实现哈萨克斯坦的稳定,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反对俄罗斯的情绪更加激昂。

为避免民族问题阻碍两国深入合作,纳扎尔巴耶夫积极开展与俄罗斯的人文合作。2002年,纳扎尔巴耶夫在访问俄罗斯时提出在俄罗斯启动哈萨克斯坦国家年,这是两国在夯实能源、经贸领域的合作之后,重新将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作为关键环节,为两国此后更加紧密的合作创造条件② ВладимирБерезовский.МириРоссия.НазарбаевПриехалОткрытьГодКазахстана[N].РоссискаяГазета,2002-12-19. ,同时这也是俄罗斯首次与中亚国家互办国家年。

这种汇率关系并非首次出现,自哈萨克斯坦独立以来,坚戈与卢布的汇率关系始终在总体方向一致、波动幅度很小的轨道之上① 王志远.哈萨克斯坦汇率问题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12):18-25. 。尽管从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公布的信息看,其选择了爬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波动幅度一再扩大,并且每次扩大都与卢布大幅贬值或升值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倒更像是盯住卢布的固定汇率制度。

显然,纳扎尔巴耶夫深信,通过良好互助的双边关系能够逐渐缓解苏联时代留下的民族问题。事实也是如此,多年来哈萨克斯坦始终视俄罗斯为最大的经济后盾,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汇率始终与俄罗斯货币卢布保持固定比例关系。如表3所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及美欧制裁俄罗斯以来,卢布汇率经历了两次大幅贬值,而哈萨克斯坦坚戈汇率都略有滞后地(一年左右)与卢布汇率保持稳定关系,并且总体上坚戈汇率贬值幅度会稍大于卢布汇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哈萨克斯坦在汇率制度方面仍然以维护实体经济出口竞争力为主。通俗地讲,在卢布贬值的情况下,如果坚戈汇率保持不变,哈萨克斯坦企业将会遭到损失。而如此稳定的汇率关系显然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十分有利,这相当于无论俄罗斯经济表现如何,哈萨克斯坦都会始终以经贸关系稳定为中心。

在我们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我们的语言文字一直随着朝代的更迭不断更新,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不断简化,变得更加适应当代文化。因此,语言、文字及文化的诞生繁衍本身就离不开历史,把历史和语文学科的结合教育,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把深刻厚重的历史依托到语文教学中去,不仅是强化历史教育,更帮助了语文教育。

表3 2007年—2017年坚戈与卢布的汇率关系

3) 缺乏竹产业链。埃塞的竹子企业要从采购原竹和从国外采购机器设备和其它胶水辅料开始,初精加工全部由一个企业完成[2]。有些企业设备和管理落后,产品质量欠佳,只能在埃塞国内销售,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上要求的标准。

不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哈萨克斯坦民众的自尊心。当前,这种小国汇率制度世界上并不少见,但盯住对象基本都是作为世界货币的美元或欧元,而不是卢布这样的非国际货币。显然,除国家层面的紧密关系之外,哈萨克斯坦仍然需要平衡国内民众的感受。对此,2019年1月27日纳扎尔巴耶夫作出一项重要决定,根据他的指示,将去掉哈萨克斯坦货币中的俄语铭文② Виктория Панфилова.Назарбаев Перегрузил Казахстан[N].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2019-02-25. 。尽管从表面上看,此举仅仅是货币形式上的“去俄罗斯”,但其实质意义却十分重要。这说明,纳扎尔巴耶夫已经意识到多年来坚戈与卢布之间的固定比率,以及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紧密经济联系,已经使坚戈作为国家主权货币的信用形象遭到一定损害。关于俄语在哈萨克斯坦使用的普遍性问题早已受到高度重视,这次去掉坚戈上俄语铭文的行为在国内也引起热烈反响,并受到国内民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好评。

四、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国内经济特点

表1反映了近年来独联体国家的总体经济形势。其中,受能源价格影响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受“乌克兰危机”以及美欧制裁影响的国家有乌克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而乌兹别克斯坦、摩尔多瓦和塔吉克斯坦经济波动幅度较小。在这组数据交集中的国家,事实上只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一)居民收入、通货膨胀与最低生活标准

由表4可以看出,总体上看,按本国货币测算,哈萨克斯坦居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但从2015年开始,以美元汇率折算的哈萨克斯坦居民收入却表现为下降,这与坚戈持续贬值有关。当然,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对于进口商品来说,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在下降,其收入在国际上比较自然也会落后。影响居民福利的因素,除收入外还有物价水平。尽管哈萨克斯坦居民名义收入始终在增长,但由于近年来的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其实际收入。从通货膨胀峰值来看,2015年为近年来最高点,达到13.6%。对照表3中2015年坚戈兑卢布汇率可以发现,国内高通货膨胀,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哈萨克斯坦中央银行维持坚戈与卢布汇率稳定的副产品,哈萨克斯坦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卢布以维持汇率稳定的行为诱发了坚戈超量发行、通货膨胀高企的现象。独立之初的哈萨克斯坦属于落后国家行列,居民收入中消费支出占比很大,因此在统计数据中特别提及最低生活标准,并以此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哈萨克斯坦每年都会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物价上涨幅度来确定最低生活标准,居民达到此收入才能满足基本生活支出。因此,全体居民中未达到此收入水平的比例,即可表明该国低收入群体的比重,这部分人群自然也是国家社会政策予以关注的群体。在这项指标上,哈萨克斯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年间将此比例由38.3%(此后数年还有提高)降到2.6%。但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比例提高到4.6%① 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与前一年数据相比,增长了将近一倍。纳扎尔巴耶夫极为重视居民绝对收入和低于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比例这两项数据,他在宣布解散萨金塔耶夫政府时,特别强调了低收入人群仍在增长引起社会不满,政府应对此承担责任。

表4 1997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居民收入、通货膨胀与最低生活标准

(二)就业与中小企业发展

哈萨克斯坦统计劳动力的标准与大多数国家不同,该国以年满15周岁为成年。总体上看,随着人口规模增长,劳动力人数也在增加,但由此也带来了就业问题。如表5所示,尽管总体失业率在逐年下降,但自2014年开始徘徊并停留在5%左右。这种情形是纳扎尔巴耶夫不愿看到的,他认为应当以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村就业来带动整个国家就业形势的改善。据统计,2018年哈萨克斯坦共注册中小企业42.5万家,但正常运营的仅有15.4万家,其中6万家中小企业分布在阿拉木图和阿斯塔纳两座城市② 哈中小企业数量逐年增长[D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10/20181002796267.shtml,2018-10-17. 。如果考虑到个体经营的微型企业在其中的占比很大,那么哈萨克斯坦中型企业数量确实显得很少。由此产生了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那就是在就业结构中,哈萨克斯坦自主经营就业人数始终偏高,但近年来有所下降。另外,1997年—2017年间,雇佣人数与自主经营就业人数的比例关系不断提高,两者比值从2∶1提高到3∶1。

表5 1997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的劳动力与就业情况

(三)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

尽管按照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哈萨克斯坦在中亚地区和独联体范围内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该国经济结构仍然表现出非现代性特征,特别是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如表6所示,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中,工业始终占主导地位,其中资源和资源加工类产业又占相当比重。农业则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态势,并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水岭,原本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不断下降的农业,在危机后逆势增长,并逐渐回到了21世纪初的比例水平之上。这并非哈萨克斯坦的特例,同样是地广人稀的俄罗斯,也走出了相似的道路,危机促使卢布贬值反而压缩了农产品进口,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大量耕地被重新利用后,农业出口带动了农业发展① 王志远.农地私有化、市场环境与俄罗斯农业发展[J].俄罗斯研究,2010(2):107-117. 。这种农业发展逻辑在哈萨克斯坦同样存在,2008年金融危机使坚戈汇率大幅贬值,显著提高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竞争力。2018年哈萨克斯坦农业获得丰收,共收获粮食2280万吨,出口更是大幅提高了34%② 2018年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DB/OL].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e/201812/20181202821915.shtml,2018-12-29. 。与农业增长同时出现的现象就是服务业比重先升后降,总体上看这种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仅仅在2015年服务业比重略微回升,但这是由于国际油价下降导致哈萨克斯坦工业衰退而引起,并非服务业本身在显著增长。

在移动特点方面,标准舞强调移动流畅,拉丁舞强调身体重心转换较快以及变向多的小范围移动(桑巴舞和斗牛舞除外);从实验结果来看,不同舞种的移动特点体现出不同的锻炼价值:标准舞更利于改善位移灵敏,而拉丁舞更利于改善动作灵敏。

表6 2002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产业结构 单位:%

表7 2015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区域结构 单位:%

表7是2015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经济的区域结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两大城市仍然是其主要的经济增长极,整个国家的经济地理版图则表现为南北差异、东西均衡的格局。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人口密集,曾以首都阿拉木图为中心,形成了南部经济发展好于北部地区的格局。1997年,纳扎尔巴耶夫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阿克莫拉,并在一年后以哈萨克语中“首都”的发音重新命名为阿斯塔纳。尽管此举有诸多外交、安全等层面的考虑,例如首都要更加远离地区形势复杂的中亚腹地,政治中心更接近于俄罗斯,有助于团结北方俄罗斯族居民等,但在经济层面上,迁都不仅打造出了新的北方经济中心,还塑造了两座大型城市——阿斯塔纳和阿拉木图。此后,这两座城市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使得阿克莫拉州和阿拉木图州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都较低。总体上看,南部地区发展好于北部地区的情形虽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但首都北迁还是显著缓解了地区差异。在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去总统职务之后,哈萨克斯坦宣布首都由阿斯塔纳改为努尔苏丹,以纪念这位开国总统和民族领袖的宏伟功绩。相比于南北差异,哈萨克斯坦东西部发展差距并不大。东部地区主要在伊犁河流域和巴尔喀什湖周围,西部地区主要在乌拉尔河流域和里海周围,人口分布主要由历史因素决定,这两个地区在哈萨克斯坦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均衡。

(四)国家与地方的财政关系

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受益于资源产品的出口,使国家财政收入获得巨大支持,但每年仍保持不高于3%的赤字率。如表8所示,中央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相当于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支出的2倍左右,并且表现出较为特殊的现象,即每当经济遭遇困境时,中央财政的下降幅度往往大于地方财政,这在2009年表现尤为明显,而当经济形势向好时,中央财政的增速又往往快于地方财政。这是因为,在哈萨克斯坦中央财政收入中,资源税占比很高,而该国经济形势又往往与资源价格相关,所以形成了地方财政收支比较稳定的特点。

表8 2008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财政收入与支出总体结构

表8的数据是狭义的财政收入与支出,其中均不包括政府债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表8中财政赤字并不等于收入与支出的差额,这种现象并不多见,这主要源于哈萨克斯坦的预算制度。2000年,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设立哈萨克斯坦国家基金,主要资金来源为资源出口收入和国有资产私有化所得,该基金的最大用处在于平衡年度财政预算。近年来,国家基金收入主要是石油企业的所得税和超额利润税。其中前者占主要地位,这得益于资源出口所获得的美元收入,2015年—2017年哈萨克斯坦出口收入中约三分之二为原材料出口。正是因为有了国家基金这个财政“稳定器”,收入、支出、赤字三者之间才出现一定程度的统计误差。当然,也正是因为国家基金的存在,哈萨克斯坦才能稳定地将赤字率保持在3%以下,从而显著提高了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一般认为,在关系数据库中,如果将多张表进行连接操作,形成的临时表中包含某个项集,则可以认为该项集在数据库中是存在的,是待挖掘的对象。而如果该项集中的项存在于不同的关系表中,则可以认为这些不同的项是可以连接的。借鉴元组ID传播方法,可以将多个项集通过项集对应的键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关系表的虚拟连接。通过该方法,可以通过项集的连接,挖掘存在于多个关系表中的频繁项集。

五、结语

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总体稳定,也得益于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连续的经济增长使哈萨克斯坦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并且已经成为独联体中的高收入国家之一。当前,人们更为关注后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经济模式,包括经济是否会继续保持增长,国内改革能否依照以往方式,等等。通过总体分析可以发现,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稀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道路的可能选择,该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以逐渐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否则,经济发展依赖原材料和农产品出口的特征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显然是扩大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教育投资与技术创新,加快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上)[M].田大畏,钱诚,陈汉章,译.北京:群众出版社,1996.

[2]刘丹.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结构、外部联系与前景分析[J].俄罗斯学刊,2016(6):62-68.

[3]王志远.农地私有化、市场环境与俄罗斯农业发展[J].俄罗斯研究,2010(2):107-117.

[4]王志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哈萨克斯坦:穿越还是融合[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6(2):5-12.

[5]王志远.地区化视角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前景探析[J].新疆财经,2016(3):57-63.

[6]安·弗·古宾.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J].王志远,译.俄罗斯学刊,2017(4):40-47.

[7]王志远.“后苏联空间”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分析框架[J].俄罗斯研究,2016(1):53-78.

Kazakhstan's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Nazarbayev Era

Wang Zhiyuan
(Huaqiao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Abstract: In the Nazarbayev era,Kazakhstan’s econom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ranking second among the CIS countries,only second to Russia.Nazarbayev has been committed to advancing the Eurasian integration initiative for many years and has made Kazakhstan successfully form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with Russia,Belarus and other countries.Since its independence,Kazakhstan and Russia have always maintained good relations with close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and kept the exchange rate of its currency,the tengo,in line with the rouble for a long time.Kazakhstan’s economy is characterized by total growth,but it lags behind in employ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and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to be adjusted.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in regional structure has been alleviated,but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resource-based economy needs to be improved gradually.However,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ave funded years of active fiscal policy.

Key Words: Kazakhstan;Nazarbayev;The CIS(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Eurasian Union;The Economic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 F13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576(2019)04-0061-11

DOI: 10.16716/j.cnki.65-1030/f.2019.04.006

收稿日期: 2019-05-20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经济制裁背景下的俄罗斯进口替代战略研究”(16BGJ070)

作者简介: 王志远(1980—),男,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与世界经济。

(责任编辑:甘海燕)

标签:;  ;  ;  ;  ;  ;  

纳扎尔巴耶夫时代的哈萨克斯坦发展模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