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分离与分析_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集约型增长的分离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论文,集约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力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为主向集约经营为主的转变”,这是江泽民同志 在1994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寻求一种方法,把集约型增 长这部分从经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估算它的大小,分析它的变化规律,寻求我们应有的 对 策。

一、集约型增长的涵义

已有很多人用不同的方式阐述过这个问题。为了下面的分离和分析不产生歧义,这里简要 地重申一下。

“集约(intensive)经营”和“粗放(extensive)经营”起源于农业生产的两种不同方式。 前者指“精耕细作”,后者指“广种薄收”。“集约的”、“粗放的”从英文翻译过来,在 逻辑学上又叫“内涵的”和“外延的”。因而又有不少人把“集约型增长”、“粗放型增长 ”分别称之为“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有的还加上他们各自理解的含义。按照马 克思主义的观点,集约经营实际上是指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思考》,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 《资本论》第1卷,第427—428页,人民出版社,1975。)

没有绝对的“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是相对的,是相 比较而言的。

就一种商品而言,在它的经济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它的“集约经营增长”部分与“粗放 经营增长”部分的量的比例是不同的。在试销期和成长前期,属于创新阶段,是要素使用效 率较高的阶段,“集约经营”的比例大些;进入成长后期、成熟期与衰退期时,基本属于单 纯扩大生产规模的阶段,基本没有进一步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相对“粗放经营”的比例大些 。就一个地区或一国的经济而言,在任一时间段,会有许多不同的商品分别处在自己的试销 、成长、成熟、衰退期。因而就该经济增长的总和而言,一般都同时含有“集约经营”和“ 粗放经营”的成份。

所以,单纯的集约经营或单纯的粗放经营在现实经济增长中是不存在的。问题是在不同的 阶段占有何种不同的比重。

二、集约型增长量的分离理论和方法

一个地区或一国经济的增长总量,由集约经营增长和粗放经营增长两部分构成。将集约经 营增长部分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是问题的关键。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由于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部分就是集约经营 增长的部分,以下简称“集约型增长量”。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力、生产资料三部分。也 就是要把资本使用效率、劳力使用效率、生产资料使用效率提高而引起的经济增长的部分从 经 济增长总量中分离出来。(1)资本使用效率可用资金利润率、每股收益、资金周转率等指标 来表示;(2)劳力使用效率可用劳动生产率等指标来表示;(3)生产资料的使用效率,可用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物资、能源和设备来表示。

由于产品品种数量浩大,消耗的各种生产资料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复杂,特别是设备的折旧 标准各异,很难算出一个准确的综合结果,所以用第(3)种指标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很难。

用第(1)类指标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也有很多困难: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资金利润率,计算 它的综合平均值必须用各企业的资金总量作为加权系数,这个计算量很大,现在还没有这样 的全省或全国的加权平均值可供使用;每股收益的数据并非每个企业都有;前期资金对当期 资金利润率影响的确定;等等。

用第(2)种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分离集约型增长量比较可行。每个企业可考虑“全 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全省和全国可考虑从业人员的人均GDP,而全省、全国的从业人员数 和GDP数据都易于得到。并且,资本使用效率、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等也可最终通过全省、全 国从业人员的人均GDP反映出来。

这样,决定全国集约型增长量可考察全国从业人员的人均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即

集约型增长量=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量

为方便起见,约定记号如下:

EP——从业人员数;

PI——零售物价指数(上年为1.00);

PP——年末人口数;

GDP(-1)——上年国内总产值GDP;

IG——集约型增长量;

RIG——集约型增长份额(即IG/GDP);

从业人员人均GDP=GDP/EP

从业人员人均GDP的年增长量

=(GDP/EP)-GDP(-1)/EP(-1)

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长

=[GDP/EP-GDP(-1)/EP(-1)]EP(未考虑物价因素)

考虑到物价因素,从业人员人均GDP增长形成的经济增长(当年价格)

IG=[GDP/EP-GDP(-1)*PI/EP(-1)]EP(1)

这就是相对于上年的集约经营形成的经济增长量(当年价格)简称“集约型增长量”(intens ive growth)IG的计算公式。

因为用的是当年价格,含有通胀因素。消除通胀因素,考虑集约型增长量占同年GDP的比重 ,简称“集约型增长份额”RIG:

RIG=IG/GDP

(2)

与其它国家对比时发现,国外从业人员的数据很不完整,难以采用。改用人口数PP代替从 业人员数EP。这在概念上有差异,但根据部分可得数据,用两种方法试算所得结果十分相近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下面一律用总人口数PP代替从业人员数EP。于是得到公式(3)、(4) :

集约型增长量IG=GDP-GDP(-1)*PI*PP/PP(-1)

(3)

集约型增长份额RIG=IG/GDP

(4)

利用公式(3)、(4)算得中国、江苏、广东、美国、印度在不同年份的IG、RIG如表1。

三、中国20年经济集约型增长的概况

中国经济相对于上年集约型增长量(当年价格,亿元)(1979—1998年)曲线如图1。中国经济 集约型增长份额的曲线如图2。

中国经济集约型增长量,在1979—1998年这20年间,年平均值约2020亿元,占同期GDP的比 重平均值约为7.5%。在1979—1988年间,集约型增长量均值约535亿元,占GDP比重均值约为 7.2%;在1989—1998年间,集约型增长量年均约3505亿元,占GDP比重均值约为7.7%。后10 年与前10年相比,集约型增长量大幅度提高,从年均535亿元提高到年均3505亿元(含物价增 长因素)。但由于GDP基数急剧扩大(从1979年的约4000亿元到1998年的约78000亿元),集约 型增长量占GDP的比重RIG略有提高,平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经过20年的经济 改革,集约型增长量增加了五六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反映了随着GDP基数的扩大, 集约型增长份额提高较小。这也说明我国在经济集约经营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国集约型增长量曲线的峰谷因含有物价因素而不太明显,集约型增长份额曲线的峰谷因 为扣除了物价涨落的影响,更准确。所以我们着重考察后者的状况。

在1984年和1992年有两个很高的峰,在1989年有一个很低的谷。这是由于1984年1月中共中 央 发出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达15年以上;实 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占100%,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乡 镇企业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 城市;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改革试点,促进了乡镇工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使1984年的集约型 经济增长量达991亿元,占GDP比重达14.3%。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在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其他沿海城市的基础上 ,又开放东北、内蒙、新疆、云南、广西的沿边城市,提出开发上海浦东及长江沿江地区的 规划。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稳定和完善;企业工作着重转换经营机制,股份制试 点开始进行。全国的经济效益得到史无前例的提高。1992年全国经济集约型增长量约3592亿 元,占当年GDP达15%。

1989年全国经济集约型增长量为-93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9%,即经济效率不升反降。 其原因可能是有人对改革开放有动摇。以致于邓小平同年6月讲话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改革开放,都是对的,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江泽 民也于同年7月强调“中国大政方针不变,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另外,外国的经济 制裁使我国外贸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四、几点初步结果

1.集约型增长份额RIG与GDP的年增长率有较大的正相关,而与GDP本身几乎无关

1979—1998年RIG与GDP增长率的相关系数,江苏为0.82,广东为0.60,中国为0.80(已扣除 物价因素);1972—1995年,美国为0.92,印度为0.46(含物价因素)。也就是说,集约型增 长份额较大时,GDP增长率也较大;反之则较小。这说明,强调“集约经营”一般也能导致G DP有较高的增长率。

RIG与GDP的相关系数,在上述时期,江苏为0.12,广东为0.11,中国为0.14,美国为-0.03 , 印度为-0.12。证实了后一结论。

2.集约型增长份额RIG极少高达20%,一般不超过15%

这是从中国、江苏、广东、美国、印度的实际数据中总结出来的(见表1)。因此在谈到“集 约经营增长方式为主”时,应注意到一个概念,即:集约型增长的份额一般不会超过20%。

原因在于:(1)集约型增长的相对性。例如:从生产电子管电视机到生产集成电路电视机, 前者可称为“粗放经营”,后者可称为“集约经营”;但当数字电视机出现时,生产集成电 路电视机又成为“粗放经营”了。(2)每一个提高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新产品被社会认可以 后,接着就有一个纯量扩张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会使RIG大大下降。例如,首家公司造出了 微波炉,不仅大大提高了该公司的经济效率,也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率,这属于“集约经营 ”阶段;接着许多厂家竞相仿造,其一般经济效率(资金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不超过首家 公司,仅是规模上的纯量扩张,相对说来这就属于“粗放经营”阶段了。而这阶段“粗放经 营”的经济增长量将会占GDP的较大份额,从而使RIG降低。

3.在GDP很大时,集约型增长份额RIG可能较小

这是从美国1972—1995年这24年RIG的平均值为1.2%得出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 一状况会不会改变,还有待观察。我国的GDP还不算很大,我国的集约型增长份额RIG维持较 大的数字还会有一段时间和空间。

五、对策和建议

1.集约型增长份额RIG的大小与政府的政策关系较大,这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舞台

从全国经济集约型增长份额曲线的峰谷分析中,可明显看到这一点。凡是能提高生产要素 使用效率的政策和改革措施,都可提高集约型增长份额。这与三个“有利于”完全一致。

2.一切经济工作要重视效率指标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注重总量指标如GDP、利税总额、销售额等,而不重视效率指标如单位产 品能耗、物耗、资金利润率、人均GDP等,部分原因是前面那些指标是与政绩挂钩的。

在市场经济时期,特别是在中国物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应迅速 转变观念,重视效率指标。考核政绩应总量指标、效率指标并重。效率指标连续变差的,虽 然总量指标有所上升,应视作政绩不良。统计局及其他部门公布数据,在公布总量数据的同 时,应公布效率指标。在具体工作的操作上,把人们从“粗放经营”的习惯中转移到“集约 经营”的习惯上来。

3.强化不断开发新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意识

“一个或几个产品养一个企业,十几年不变”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就一种商品而言,它 的“集约型增长”阶段大都处于“成长前期”,以后时期大都是“粗放型增长”阶段。一个 企业长久没有技术创新或没有新产品开发出来,“集约型增长量”就会趋向于零,甚至出现 负增长,即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下降。如果新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者进入的科技壁垒就低 ,它的“集约型增长”阶段的时间就短。科技含量越高,对手仿制越困难,“集约型增长” 的时期就保持得越长。当然,在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过程中,也应力求成本最低。

4.及时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在国内贸易中,粮食生产与其它生产相比,早已不具有比较优势。广东约10年前就已经作 了相应的调整,从国内、国外买进粮食。全国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一点。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 P比重较大;粮食价格已远高于国际价格,不可能再提价;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要提高农 民收入,必须自觉积极地转移农村劳动力。为完成这一转移和形成良性循环,还必须对农民 进 行文化、科学知识的再教育、再培训,并改革城市户口制度。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 ,降低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

工业则要抓紧时机进行产业升级。这是“集约型增长”的重要源泉。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 不平衡,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1998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广东达8800多元,江苏达6000多 元 ;农村人均纯收入,广东达3500多元,江苏达3400多元。按国际经验,这正是开始工业升级 的时期,这些地区应率先进行工业产业升级,同时支持帮助中西部的发展。

标签:;  ;  ;  ;  ;  ;  ;  

我国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分离与分析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