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村庄数量锐减,许多传统村落中传统建筑也消失在城市化的风暴中。传统建筑的发展和保护最好的方法是让建筑活化,本论文提出结合人的需求,分别从建筑的情感属性、功能属性和建筑外环境提升三个方面论述建筑应该结合现代科技,提升建筑的功能性和满意度。
关键词:传统建筑;活化;建筑
一、引言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城市化速度发展迅猛。过去我们是农业大国,如今农村逐渐在城镇化的旋风中变为空巢,许多村庄经过一系列的拆并消失在城镇化的旋风里。根据数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6年,村庄数量从370万个锐减至260万个,也就是说中国每天要消失近300个村庄[1]。2017年习主席说“望不见山,看不见水是乡愁”,也就是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步伐,我们逐渐不太适应这冷漠的城市,怀念曾经温暖的乡村山水和人情。中国共产党的崛起是工农武装联盟,农村包围城市,所以农村是我国崛起的根本,也是最坚强的后盾。城镇化让人都涌入城市,城市因为愈加发展,农村出现大量的空巢现象。同时,农村由于村庄分布凌散,资源不能集中共享,导致基础设施、公服设施不完善,生活愈加不方便。那么村庄的消亡也就成为趋势[2]。在这些消亡的村庄里还包括传统村落,传村落是历史见证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包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格局、传统建筑、环境要素等。于我国而言是一笔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在城市中人们享受着便捷舒适的生活。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同样有权利享受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那么对于居住在传统村落中村民而言,既能享受便捷舒适的当代生活,又能保护我们珍贵的传统民居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论题,也就是如何对传统民居进行适度的活化。我认为首先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即建筑的情感属性;其次要从建筑的功能出发,即建筑的使用属性;最后要从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出发,即建筑的活化。
二、建筑的活化
(一)建筑的情感属性
在探讨传统民居的传统属性之前,我先以我身边的一个建筑改造案例来陈述我对建筑情感属性的认识——建筑的情感属性是建筑的人情味。这个案例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七号宿舍楼改造。这个宿舍楼改造的倡导者正是楼管阿姨,她看到有许多学生因为打球受伤确实需要煲汤来增加营养之后,申请在宿舍楼设置一处公共厨房,里面的摆设很简单但是一应俱全,在这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煲汤、做菜等烹饪行为。并将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为照片墙,以及收集往届学生留下的乐器和运动器材,申请学校在宿舍楼里成立了健身房和音乐室。并将一颗因为施工碰坏的枇杷树用来装饰宿舍楼大厅,成为一处用来挂寄语名片的吉祥树。这个案例很贴心,处处透出楼管阿姨对生活、对学生、对工作的热爱,以及浓浓的人情味。因为宿舍阿姨的用心,这栋宿舍楼成为中科大里五星级宿舍楼。
通过中科大五星级宿舍楼改造案例,我感受建筑进行简单布置后的情感属性,感受到楼管阿姨对学生的关怀,即便没有大刀阔斧的去改变建筑的结构,但是这样的建筑改造是成功的。所以传统民居的改造因当要考虑人的使用需求,具备情感属性。过去我们对建筑的要求是遮风挡雨的栖息之地。如今,建筑要具备供水、供电、供网、排水等基础功能。
(二)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的功能性主要以传统村落中的公共建筑为代表,一般传统民居的居住属性是最根本的功能。在传统村落中村中有祠堂凝聚着村民,并每年都举办祭祀活动成为村民之间凝聚的纽带。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宗族制度的影响力逐渐减小,作为祭祀的建筑——祠堂的使用率也逐渐降低。对于祠堂这种公共建筑的改造我认为以下四种方案是值得一试的。
改造成村庄的公共服务中心。结合祠堂的建筑结构,将其改造成为村庄的公共服务中心,过去祠堂是权威的核心,许多重大的决定都是在祠堂进行。将祠堂改造成公共服务中心其实正是延续祠堂的政治属性,增加了村民对祠堂的使用率。另外祠堂一般都设置广场,可以作为村民活动的中心广场,结合门前布置景观小品,运动设施等,给村民提供休闲场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改造成博物馆。传统村落完整性各有不同,有的传统村落属于国家级保护村庄,根据我国《文物法》,传统建筑要保证其完整性,随意改造是不合法的,那么就要完整的保护这一类的传统建筑,将其以展馆的形式保护是当下许多著名传统村落的做法[3]。个人觉得即使这种做法能够有效保证传统建筑的完整性,但是传统建筑在长期不被使用的情况下难以保存。因为建筑与人是互动的,人的使用让建筑存留更久的时间,尤其是传统民居多采用木结构,人的使用很好的保证建筑的通风,减少了建筑霉变超时的时间,也减少了建筑维修的成本。
改造城宗教场所。我国农村有许多居民都有自己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基督教等,宗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有时候一个村庄大多数居民都有共同的信仰,祠堂改造成宗教场所为大多村民宗教活动也是一种公共建筑改造方案。
改造成民宿酒店。乡村旅游的兴起和日益发展为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传统建筑有其自身特有的吸引力和建筑格局。将传统建筑改造成民宿酒店,不仅有效地维护其建筑结构,也是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带动乡村产业经济有效手段之一。
四种方案都能体现了一个关键字“人”,建筑和人是密不可分的,有人的使用建筑才能够活化,这点我深信不移。如果一个建筑没有人使用,长时间它的木结构会发霉生虫,它的墙体会开裂,它的砖瓦缝隙中会冒出野草,建筑的寿命会严重缩减。因此,人的使用是最好的建筑维护。另外,公共建筑在当下还要具备共享的理念,即是大多数人都能参与,这点是公共建筑具备的功能特点,如果公共建筑只为少数人使用,它的存在就存在质疑与不合理,难以长久。
(三)建筑外环境提升
建筑的外环境建筑空间的延伸,因地制宜合理的提升建筑外部环境景观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小气候,赏心悦目的行为空间、特征明显的建筑形象。以徽州传统乡村为例,建筑外环境以建筑立面整治、环境提升为主。在徽州地区的建筑活化一方面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环境。
建筑的立面整治主要针对建筑风格与传统村落特有的文化底蕴不符合的建筑,随着我国90年代大批农民自建建筑的兴起,破坏了聚落的完整性。可以看出,传统建筑手法和建筑材料使用已经与现代建筑手法脱节,人们更加倾向运用钢筋水泥。仿古建筑成为建筑立面装饰,而不得古建的要领,这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脱节,也是我们丢失的宝贵财富。基于对传统村落的环境保护和提升,保护建筑外环境肌理,对建筑立面形象进行整治提升。
三、小结
我国传统建筑大多数是木结构,但是我国《文物保护法》明文规定除了将建筑改作展览用途的博物管、游览场所外,其他改造都要经过国务院的批准。这说明我国传统建筑依然以展览为主,但是展览对许多专业外的人而言都是前篇一律的,那么传统建筑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平行关系。建筑的活化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将现代人科技成果和古人的智慧结晶有效的结合,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人们都有权利享受现代的科技成果。建筑空间要有人的参与才能被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人的活动才能促进建筑有机更新以达到建筑活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瑾.旅游经济中,我们如何对待古村落[J].旅游时代,2017.
[2](美)约翰•O•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景观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著.反规划途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林姚宇.生态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营造当代都市的绿色未来[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6]吴良镛.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结构、旧城更新与城市设计[J].城市规划1983.
论文作者:杨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建筑论文; 传统论文; 祠堂论文; 村落论文; 村庄论文; 属性论文; 宿舍楼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