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医学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_雷明

关于提高医学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_雷明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务处 吉林 长春 130031)

【摘要】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医学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医药卫生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医学类职业院校聘请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兼职专业课教学,成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目前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医学类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授课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兼职教师教学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兼职教师授课制度的各项措施,为兼职教师充分地发挥业务潜力和教学价值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医学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80-02

面对不断更新的医学理念和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医学类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固有的知识结构往往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教学要求。学校通过聘用具有临床经验的医护工作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然而,由于兼职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以及学校与兼职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兼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如何解决医学类兼职教师教学的现实问题,为医学类职业院校与兼职教师合作建立成熟稳定的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宽兼职教师发展空间的有力保障,是医学类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者未来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1.医学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授课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授课技能较为有限

与校内教师相比,兼职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前沿知识,能够把握学科发展动态。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教学技能培训,兼职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基本教学素养方面普遍有所欠缺,而且多数兼职教师由于本职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充分备课,教学效果常打折扣。总之,兼职教师授课质量通常囿于其有限的教学手段。

1.2 教学进度常受影响

临床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本职工作中的突发情况而发生的临时调串课较多,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进度。而有些兼职教师为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常临时找他人代课,而临时代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则更加难以保证。

1.3 工作热情不够充沛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临床工作的收入要远远高于兼职教学。同时,由于学校教学收入的绩效程度通常不如临床工作明显。这容易导致兼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兼职教师,完全是由校内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请到学校,来满足教学需要的。

1.4 运行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上述问题难以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主要原因在于多数职业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聘用没有形成科学完善的长效机制。招聘时少见规范可行的选拔标准,基本通过对方提供的资料确定是否聘用;使用时缺乏长远科学的规划方针,仅仅将其作为的本校师资的简单补充,对其专业才能发掘不足。同时,对其教学的督导与反馈环节尚不成熟,对于不能胜任教学的兼职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改进措施,而是频繁地更换。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会增加教学管理的成本。

2.解决兼职教师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校聘用医护人员兼职教学是合作办学的一种基本形式,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然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校必须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医护人员兼职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而学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学校应本着“以互利共赢为基准,以本校教学为主体,以行业情况为依据,以增进适应为手段”的原则,在兼职教师的选聘、督导、反馈以及发展合作等各个阶段,积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效益并努力扩大成果。

2.1 确立科学的工作原则

要想使兼职教师教学实现理想的效果,学校的总体工作方针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兼职教师的使用,学校须及时调整“拿来就用”的简单工作思路,而是要本着“边使用、边了解、边改进、边利用”的原则,切实将兼职教师作为本校师资的重要部分,使其充分发挥专业潜能。

2.2 构建完善的聘用机制

2.2.1重视选拔环节工作 由于兼职教师供小于求,目前的试讲基本成了走过场。然而,作为选聘兼职教师的首要环节,试讲是检验兼职教师能否胜任教学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严把入口审查关,全方位多角度地衡量兼职教师。其次,试讲的主要目的不是决定兼职教师去留的考试,而是要客观公正地反映兼职教师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帮助其弥补不足,以期未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再次,对于试讲反映出的问题,学校应本着尊重兼职教师的态度与后者有效沟通。

2.2.2科学分配教学任务 “知人善任”也是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目前,医学类职业院校聘用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临床类理论课的教学,这对其授课内容和手段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课堂经验少的兼职教师压力很大。因此,对于暂时不能胜任理论课教学的兼职教师,学校可以先使其承担临床实训或见习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其发挥特长,来满足医学实践性强的教学需要;另一方面,也能避免因突发的医院事务而影响教学进度,保证正常的教学运行秩序。

2.2.3引导兼职教师提高授课能力 为客观而全面地了解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长期、动态地督导其授课过程,及时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针对兼职教师“知识储备丰富,而授课方法有限”的特点,学校应主动为兼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兼职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兼职教师更有必要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来充分地施展专业才能。

2.3 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有效激励兼职教师投身教学,学校对兼职教师的评价与奖励,应在参考医院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兼顾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2.3.1物质分配侧重绩效 兼职教师的教学报酬不应是固定的课时费,而应通过“优劳优得”建立“浮动”奖惩机制。比如,对教学优秀的兼职教师予以提高课时费的奖励,对授课效果欠佳的教师予以警告、扣费或解聘;同时,科学地将兼职教师的教学评价结果纳入其所在医院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本职工作与兼职工作建立关联,提高其对兼职教学的重视程度。

2.3.2精神奖励注重实效 兼职教师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同样需要精神鼓励,多数兼职教师已经具有较为可观的收入,学校更需要注重通过精神鼓励,来切实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责任感。比如,为优秀的兼职教师颁发具有社会功能的证书或头衔,提升其社会知名度和教学荣誉感。

3.兼职教师教学的效益推广

3.1 拓展兼职教师工作范畴

为充分发掘兼职教师的专业才能,提高其教学价值,学校应采取激励政策,拓宽其业务范围,鼓励优秀的兼职教师参与各种重要的教学活动中。比如,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参与集体备课、课程与专业建设等,并予以相应的奖励。

3.2 有效促进本校师生发展

学校应通过与兼职教师的合作,为全校师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为校内教师和兼职教师的交流创造条件,使二者取长补短。同时,可以兼职教师作为媒介,进一步与其所在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本校教师进修深造和学生实习就业的机会,也能够为医疗机构培养出更加符合需求的人才。

3.3 努力推广合作经验

现代社会事务的有效运行,通常需要不同单位之间的通力合作。兼职教师教学属于学校和医院两种性质不同单位的合作,成功的合作经验应当为社会其它领域的合作树立典范。同时,学校应努力建立“优秀兼职教师资源库”,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奠定基础。

兼职教师教学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建设的系统工程,此项工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将是全面提高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包金玲.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3-64.

[2]谷蓓蕾.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5):151-153.

[3]方义桂.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122-124.

[4]钱菁菁.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建构[J].科教导刊,2014(12):73-75.

[5]李慧敏.示范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2):75-76.

论文作者:雷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关于提高医学类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研究论文_雷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