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研究论文_庞金荣

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研究论文_庞金荣

庞金荣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223400

【摘要】目的:探讨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98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X线、CT和乳腺磁共振诊断,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诊断价值与序贯性应用。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摄影和改良摄影两种方法,常规组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80%(36/45)低于改良组1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扫均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研究组和对照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理类型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率,乳腺磁共振满足了保乳术的术前评估需求。

【关键词】X线;CT;乳腺磁共振;乳腺癌;诊断;保乳术

乳腺癌属于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长久以来,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和乳腺磁共振,为了明确各个影像检查方法的适应证,使临床诊断率不断提高,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了临床研究热点[1]。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的手段为乳腺癌根治术,此疗法虽然最大程度地切除了恶性肿瘤,但术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为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由传统疗法转变为了综合疗法,为了保证保乳术的临床疗效,其术前评估十分关键。本文探讨了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以我院收治的1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了198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最小25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42.5±5.6)岁,病变经影像图像表现为微钙化病变,经穿刺或手术活检明确病理诊断,其中76例行Mammotome穿刺活检、122例行手术活检,二者中采用穿刺活检切除45例,切除标本行X线摄影,确定微钙化病变已切除;根据手术病理,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手术切除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为对照组,最小2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5±1.6)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行CT检查;统计所有符合保乳术适应证患者60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行全切术患者60例为对照组,最小25岁,最大59岁,平均年龄(38.5±3.6)岁,均符合乳腺癌诊断标准,均<60岁,术前未经其他治疗,均行超声、X线检查。

1.2方法

45例微钙化患者行常规与改良X线摄影,比较两组技术对钙化灶的显示率;40例患者选用数字化摄影机,SIEMENZ Somatom128排螺旋CT,造影剂为30%碘海醇,注射造影剂25s动脉期,55s静脉期,此后进行扫描,记录肿块强化情况;60例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取俯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先行预扫描、再行3D容积扫描,此后行横断位扫描、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等。

1.3观察指标

经X线摄影的钙化灶显示率、经CT检查,观察肿块的形状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乳腺标本改良摄影结果

本组45例微钙化,其中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25例。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摄影和改良摄影两种方法,常规组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80%(36/45)低于改良组1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CT表现

研究组平扫均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研究组和对照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CT扫描结果比较[n(%)]

组别(n=40)形状不规则 边缘毛刺 环形强化 持续强化

研究组 37(14.8)* 32(12.8)* 21(8.4)*39(15.6)*

对照组 4(1.6) 2(0.8) 3(1.2) 2(0.8)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病灶特征

研究组的肿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理类型可知,研究组致密型腺体40例、钼靶显示恶性钙化14例、浸润性导管癌56例,对照组分别为42例、17例、31例,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乳腺磁共振检查,发现15例患者出现多发病灶、癌周浸润,因而改变手术方式;经钼靶、超声检查在磁共振扫描上发现额外病灶,行单侧乳房全切术。

3讨论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常见性与多发性,近几年,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约为4%,此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2]。由于乳腺癌病因复杂,尚无有效预防措施。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技术的应用日渐广泛,它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为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

本组探讨了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其结果为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摄影和改良摄影两种方法,常规组的钙化灶的显示率为80%(36/45)低于改良组100%(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扫均显示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研究组和对照组CT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理类型可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浸润性导管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X线、CT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率,乳腺磁共振满足了保乳术的术前评估需求。

【参考文献】

[1]洪庆山.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

[2]赵丹.钼靶X线、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检查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上的应用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

[3]项洋锋.磁共振、B超及钼靶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D].浙江大学,2010.

论文作者:庞金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X线、CT和乳腺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和保乳术前评估的序贯应用研究论文_庞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