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其颅脑肿瘤病灶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压迫症状、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本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颅脑肿瘤患者的病灶特点选取不同路径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颅脑肿瘤;手术路径;临床疗效
Comparative observation on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umors by microsurgical surgery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crosurgery o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umors.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umor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microsurgical procedur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craniocerebral tumors.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6 to 12 months after surgery.To compar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symptoms such as tumor compression,nausea and vomiting,optical-nipple edema and headach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preoperative patients,bu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hysical,social,role,emotional and cognitiv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after surgery(P<0.05)Conclusion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path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ain tumor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microsurgery;Brain tumor;(a)The surgical path;Clinical efficacy
颅脑肿瘤发生不会受限于年龄,可发病于各个年龄段,临床主要症状为视力模糊、头痛以及恶心等,若未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当前临床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颅脑肿瘤,但是传统手术有较大创伤,且易导致感染现象,术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1]。显微外科手术的优点在于安全性高与创伤小,因此,被临床医生青睐。本文观察分析了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9.2±7.3)岁。颅脑肿瘤位置:脑桥小脑角肿瘤18例,岩斜区肿瘤10例,小脑肿瘤3例,颅前窝底肿瘤7例,丘脑-基底节区部以及第三脑室前部各4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根据其颅脑肿瘤病灶特点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①脑桥小脑角部:均在入路于乙状窦后进行切除。②岩斜区部。对乙状窦前入路进行改良后开展切除术,取岩上窦下方与乙状窦前弧形处开展切开术,切开硬膜为1.2-1.6cm,而后将岩骨后与小脑幕下作为入路位置,抬起小脑,将蛛网膜切开,向颅外引流脑脊液,脑塌陷后可对肿瘤部位予以暴露。③第三脑室前部。在脑中线对皮肤进行弧形切口,而后再纵裂,将其作为入路口开展切开术。将颅骨位置当做骨窗,牵离脑叶,将病灶充分暴露后切除。④丘脑-基底节区部。作切口于肿瘤侧成弧形处皮肤,骨窗打开后作皮质切口,牵离脑组织,将病灶充分暴露后切除。⑤颅脑窝前底。切口于右额眉上,将其作为入路口行切除术。⑥小脑部。切口于枕下旁正中,而后入路切除,作切口于肿瘤侧皮肤,将骨窗打开后切开小脑皮层,分块全部切除肿瘤。
1.3观察指标 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本次的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如表1所示,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压迫症状、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比较[例(%)]
2.2本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如表2所示,与术前比较,术后本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本组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颅脑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有恶心、头痛及视力模糊等,因为这些临床表现不够典型,所以常常造成误诊,直至疾病晚期才出现较典型的癫痫或剧烈疼痛等症状,给治疗以及患者的预后带来了巨大困难。内科治疗主要是指针对颅脑肿瘤症状的对症治疗,治疗效果不够彻底,放射治疗主要是指伽玛刀定位和常规放射联合治疗,主要通过射线破坏肿瘤组织,但对机体危害较大,临床效果欠佳临床传统治疗颅脑肿瘤常应用开颅手术,但开颅手术具有创口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易感染等缺点唧,且开颅手术常常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负担,患者往往担心手术的安全性,拒绝配合手术,给手术的执行带来较大困难[2]。显微外科手术的出现为临床治疗颅脑肿瘤提供新的途径和手段,颅脑肿瘤治疗的成功率也不断提高。显微外科手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微创手术,手术创伤小,避免了传统手术对患者的较大损害,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也会减少,因此合理的路径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脑肿瘤可以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对周围脑组织的过度牵拉,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的辨认重要的微血管和神经,在摘除肿瘤的同时,可以避免损伤其他脑组织,同时术后密切监护,并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对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也很重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术后肿瘤压迫症状、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以及头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与术前比较,术后本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生活质量平均明显升高。 综上所述,根据颅脑肿瘤患者的病灶特点选取不同路径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庆府.观察显微外科手术经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5):100-101.
[2]王晓.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体会[J].四川医学,2015,36(10):1459-1460.
[3]曾晖,朱明亮,闫国防.显微外科手术不同入路治疗颅脑肿瘤的临床途径和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22):3407-3408.
论文作者:王春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4
标签:颅脑论文; 肿瘤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功能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