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蓉
天全县人民医院内科 四川 天全 62550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相同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血脂、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25\3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脂、总胆固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的疗效良好,瑞舒伐他汀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阿托伐他汀,两者均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缓解患者冠心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最常见的一种[1]。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患者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多数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是心肌血流供给的持久性中断所导致的心肌坏死[2]。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有过度疲劳,睡眠差或情绪持续紧张等等。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为容易造成心血管危险事件,临床上常用他汀类药物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症物质的释放。笔者就不同他汀类物质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做出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2 ± 4.6)岁,病程2年-21年,平均病程(3.1 ± 1.2)年。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年龄41-83岁,平均年龄(57.2 ± 5.3)岁,病程1年-17年,平均病程(4.2 ± 2.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在治疗期间停用所有抗感染、降脂的药物。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口服托妥(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10101),1片\天,治疗24周;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立普妥(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1037043),2片\天,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24周后,清晨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FMD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得出结论。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通过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时为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1.67%(29\3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为83.33%(25\3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如下列表(1):
3. 讨论
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含有脂质泡沫细胞,脂质泡沫细胞异常堆积诱发动脉血栓的形成,导致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表现为剧烈胸痛,部位多位于胸骨后和心前区,胸部不适可放射至整个前胸,左手臂和双侧手臂常见,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3]。表现为不典型的胸痛、气促、恶心、呕吐胡上腹部疼痛。少数心肌梗死患者仅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极端的恐惧以及严重虚弱、消化不良、血栓性中风等。临床上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常采用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病情加剧,扩展冠脉、减少心悸耗氧量,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有效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加强胆固醇的清除,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
笔者为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临床上常用的两种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具有调节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心肌纤维化以及减少炎性物质释放等临床效果,临床降血脂效果良好。但由于其低亲油性和高肝选择性导致药物的扩散能力降低,对非肝细胞的作用不理想。阿托伐他汀是一类脂溶性药物,优点是能够透过各类细胞细胞膜进入细胞发挥疗效,但降血脂的疗效次于瑞舒伐他汀。笔者透过选取60例我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可得出结论。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6.66%(29\30),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83.33%(25\3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内皮细胞功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发现,两组患者的在治疗前后的组间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选定的两种他汀类药物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瑞舒伐他汀的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脂,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以及调剂超敏C-反应蛋白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指导近期治疗有可靠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周,张敏. 浅谈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J]. 求医问药( 下半月) ,2012,7( 14) : 632-633.
[2] 陈翀昊,王广燕,苏衡.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3,2( 5) : 126-128.
[3] 谭雁仪.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随访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7( 4) : 129-130.
论文作者:张开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冠心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早发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