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荣复医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精神科实施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上报制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6年在精神科使用常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17年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将2016年所选取的资料作为对照组,2017年选取的资料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资料后发现,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并且观察组同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能够为之有效的增加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水平,最终使护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无惩罚上报制度;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护理满意度
在临床的护理当中,常常会由于各种疏忽或者其他情况导致出现护理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安全以及诊治效果造成影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者护理纠纷等。经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在临床护理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比使用常规的惩罚性上报制度更加的具有优势,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但是目前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精神科上的应用还较少。本院为了提高精神科的护理质量以及减少在护理当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017年在本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的住院治疗患者共有3360例,男性患者共有2360例,女性患者共有1000例,患者的年龄在13~88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2±33.9)岁之间,并且2016年在本科住院的患者的病程在0.04~34.01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3±28.8)年之间。2016年精神科进行治疗的3360例住院患者当中,共有16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150例情感障碍患者,250例物质依赖患者以及360例其他精神障碍患者。2017年的住院治疗患者共有3200例,男性患者共有2200例,女性患者共有1000例,患者的年龄在13~89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在(35.3±33.8)岁之间,并且2017年在本科住院的患者的病程在0.03~34.0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2±28.7)年之间。2017年精神科进行治疗的3200例住院患者当中,共有1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1500例情感障碍患者,240例物质依赖患者以及360例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以上情况没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自制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对精神科出现的不良情况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自制精神科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由患者患者患者家属在出院时进行填写。
1.2.2报告程序
(1)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出现不良事件时,应当快速的向护士长进行报告,并且同时进行《精神科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填写。(2)护士长应当迅速的组织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并明确责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法,同时自觉的向护士部进行上报。(3)根据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性质可以自行的调整上报时间,一般来说对于普通的护理不良事件应该在四十八小时以书面形式进行上报,对于严重的不良事件应当以书面形式在二十四小时内进行上报,对于重大的护理不良事件应当立刻向护士部进行上报。
1.2.3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范围
(1)对于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当中违反护理操作规范以及不符合医德医风的事件需要进行上报(2)针对在护理过程当中对患者造成了痛苦并且使得诊断治疗被延误的时间需要进行上报。(3)针对由于护理人员的监管不到位引起的患者逃跑、自残等情况应当上报。(4)针对需要进行特殊重点照顾的患者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警告标志的情况应当上报。
1.2.4主动上报管理
(1)护理护士需要在下班前对当日的工作进行总结,总结并记录当日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问题。(2)护士长应当定期的开展交流讨论活动,对出现在护理工作当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3)护士部在每月末对本月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开会,并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本月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总结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同时将制定的整改计划向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反馈。同时对于本月当中较为典型的不良事件发生案例,应当在全院进行点评,但是在点评时应当对当事人进行隐藏。(4)建立惩罚体系,对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隐瞒不积极上报的人员予以一定的惩罚对于积极上报的人员可以免除因自身带来的不良事件惩罚。(5)广泛征集意见,对于护理人员提出的意见并且采用了的应当予以一定的奖励。
1.2.5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本次研究所得的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进行表示使用卡方值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反馈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以及发生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对照[n(%)]
3.结论
在临床的护理当中,常常会由于各种疏忽或者其他情况导致出现护理的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安全以及诊治效果造成影响[1],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甚至还有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者护理纠纷等[2]。经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在临床护理的管理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比使用常规的惩罚性上报制度更加的具有优势,能够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传统的惩罚上报管理制度,着重点在于对责任人的惩罚以及批评[3],而现在普遍认为,不良事件大多都是机构上的问题导致的,而主要原因并非个人。无责任上报制度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倡导不处罚、不针对个人,并且积极的鼓励护理将不良事件进行上报,反而对于隐瞒不上报的进行惩罚批评,这样一来充分地调动了护理人员参与质量安全监测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自律性以及责任心得到了增强[4],对护理工作当中的安全隐患以及不规范的操作行为起到了极大程度的遏制,最终达到了减少护理差错的目的。
在本次的研究当中使用无惩罚上报制度的观察组一共出现了125件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其中上报数为117例,上报率为93.6%,及时上报数为112,及时上报率为89.6%,使用传统的惩罚上报制度的对照组当中一共出现了186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4%,上报数为59例,上报率为47.85%,及时上报数为38例,及时上报率为20.43%。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报率以及及时上报率均要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临床护理的监管体系当中使用无责任上报管理制度,可以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精神科当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亚金,陈洪生,余海鹰,等.无惩罚上报制度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J].精神医学杂志,2013,(1):57-58.
[2]戴兰云.临床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8):135-137,140.
[3]贾平,唐君辉.护士无惩罚制度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愿及原因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0):5-8.
[4]顾桂国,周嫣,唐敏,等.护理医疗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与防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8):576-578..
论文作者:杨宏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论文; 事件论文; 精神科论文; 制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