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复杂性分析与经济政策模拟--以行为生化为视角_经济模型论文

人文复杂性分析与经济政策模拟——基于行为内生化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政策论文,复杂性论文,生化论文,视角论文,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4)6-0087-08

      当今社会经济的异常频现和危机时发对经济学新古典主义造成了强烈冲击与严峻挑战。经典计量方法的实证分析在面对复杂现实问题时的被动应对与屡屡受挫,以及一体化与多样性共生交织并进的鲜明时代特征等,促使经济理论走向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与高性能计算(HPC)技术迅猛发展以及应用渗透于社会经济领域的强劲助推,为探索经济复杂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相关技术方法,也开辟了政策模拟的新途径。本文力图从行为视角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寻求其与工具手段的结合点,以提高政策模拟的有效性。

      一、人因社会①与人文复杂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对选择性微观基础的探索急剧升温。博弈论在揭示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共生演化的复杂关系的道路上纵深推进,以行为(实验)经济学为代表的新兴前沿分支的应运兴起与蓬勃发展等,汇聚成强劲的行为分析潮流。关于复杂性经济学研究的里程碑式建树和SFI(Santa Fe Institute)等桥头堡研究机构的矗立,受现实迫切需求推动下探讨“非常态”现象的“非主流”经济学的地位迅速提升和备受关注,物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与经济学的交叉,HPC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支持以及方法论与认知观的转变,突显基于行为分析和模拟手段探讨经济复杂性的必然趋势与特有优势,即寻求社会经济活动中人文复杂性的真正成因和化解方略。已有的理论方法和工作基础,基本上都是选择代表性主体、设定理想行为特征、采用程式化的函数类型……侧重以行为共性来研究常态现象等一般特征,企求广泛性应用,这些可归类为仿照自然科学的外生方法。而对于主要由人的行为引起的“非常态”社会经济复杂问题,能否通过对人本特性进行科学合理的刻画,更加强调人文特色和针对性,以内生化方式加大行为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政策现象是制定者与施受者双方之间的互动响应,本质上是多(类)利益群体博弈的复杂行为关系,其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自然也是相当复杂的。因而,坚持以人为本、聚焦行为使其内生化,突出社会科学研究的人文复杂性,具体地通过对异质性、交互性等关键行为特征的描述刻画与传导机理的贯通归类,来突显人文复杂性的本质特征与政策模拟的关键点,努力攻克行为特征的刻画测度、低成本抽样实验、可信稳定的大规模计算、并发交互控制与任意断点续算、人工智能及情景可视化等实现方式上的技术难点,能为政策模拟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事前模拟预见及事后评估改进等提供更好的理论方法基础和创造难得的契机,大大拓宽应用领域,促进发展相应技术。

      (一)现实经济问题的复杂性

      实际上,客观存在(实实在在)的事物,是无所谓复杂不复杂的。之所以说它复杂,是相对于人类对它的认知而言的。虽然可以借鉴类比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复杂性的研究,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人文复杂性又有本质的不同,人因社会中的因果链条常常是双向的、互为因果且不断演变的,用已有理论方法说不太清楚、不能按某种已知规律推测出来或再现的事物,这些都可以说是复杂的。经济复杂性的研究,就是将原来说不太清楚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想办法说得比原来更清楚一些。于是,不必苛求统一准确的定义,也可以适当减少一些对现有理论的依赖,并不奢望能彻底地解决,而是在努力寻求相应的方法工具。

      从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的权威结论可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其实是可以避免的②,联邦政府的监管失职和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危险操作是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然而,为什么没能挡得住,自然也有理论认知方面的原因,深入一步联系起来看,金融机构为什么会危险操作(行为),政府怎么就失职了,这两方面又是如何陷入恶性循环的呢?

      理论上,从亚当·斯密对私利与情感的纠结徘徊,到如今行为实验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经典基本行为假设的检验;实践中频频遭遇种种危机和人们常常陷入利义权衡取舍的困境中,“非常态”离经典行为假设渐行渐远,偏差日益显著;看似相互矛盾或处于两个极端的事物,共处一体、交错激荡,同质化的处置往往会掩盖或忽略个体差异性和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共性与可能的融聚(amalgamation and clustering),难以解释当今社会经济面临着种种突发危机和异常冲击的困扰的根源。经济学不仅需要对愈加突出的规模效益递增、路径依赖、多重均衡、金融涨落等典型化事实做出合理解释,而且需要对人类与自然界(生态环境)关系在新的认知层面上进行修复甚至重建。而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进程中明显偏离正统理论的异常和复杂现象更多,这些都对经济学研究范式提出了严肃的责难和更高的需求。

      不可阻挡、不可回避地逐步接受和探讨经济复杂性,是理论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也在不断推出数理化的、分析式的和统计性的综合技术工具来处理这种复杂性。基于单一假定、演绎推理构建的通用模型日趋退守,而考虑人的主动因素的人文经验驱动的个性化模型和假定将取而代之;行为经济学将扩张,实验将成为经济学家工具箱中的重要一部分,还有如集聚分析(cluster analysis)、超计量法和维度分析等复杂技术工具的推广应用,正在冲上经济分析的主战场。复杂性的增加将伴随着劳动分工——理论家和统计家将变得越来越专业化,而作为主力的则是具有经济学发展远见和应用经验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将不再过多地关注诸如市场是否比指令更好或市场是否有效等宏大的问题,而是试图回答诸如什么样的市场结构将有利于实现决策者预期目标,市场主体的哪种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效应等较小的问题,更加具体和更贴近人。

      (二)经济复杂性的主要含义和特征

      现实经济世界是多面混合体,从任一视角、在任一层面上的理论映射都是复杂的,难以给出统一公认的定义,这也是称其为复杂性的缘由之一。而新古典经济学可以看成该多面体投射在理性行为截面上的映像体系(见图1)。

      

      图1 多维行为截面图

      首先,就本质特征而言,正是由于多种因素之间、行为与现象之间的内在关系不易说清楚才谓之复杂,因而给出一个精确定义无疑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徒劳的。当代经济如此复杂,以至于用经典的经济分析总量模型——即可由一组可解方程来确定的模型——对于经济学家解释现实不再那么有助。

      其次,从动态角度看,经济复杂性强调分散的、互动的、异质的主体随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或者说是情境依赖的,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具有递推关系的复杂性建模。总结归纳出基本的动态特征有:(1)异质主体具有主观意识和学习适应性而且是不断演变的,相互之间是分散的、互动的,局部性的导向(如政策因素的影响)增强但不存在全局的控制者;(2)层级截面之间存在复杂的联动,具有结构演变的过程特征;(3)总体形态(典型化事实)是无最优性假定的非均衡动态而且常新常异,与微观的联系是基于个体的有限理性而非理性预期,对外界干扰冲击(未必都是随机)的差别化响应。

      最后,从技术实现上讲,有模型集成与计算复杂性。一体化建模中行为参数设定,与机理相应的泛函分析与模型设置、估计和校准,各部分和各类模型之间的软连接,ACE(基于主体的计算经济学)、HPC、AI(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以及仿生类算法技术支持下的计算实验或仿真平台建设等,都蕴含了更多的复杂性。

      (三)经济复杂性的分类归因

      研究经济复杂性,有不同的切入点和展开途径,相应地可将其特点与成因大致分类归因为以下几种,以便根据不同的侧重和特色,选择更具针对性和更加有效的研究方法。

      (1)行为根源复杂性。人(包括个体自然人和群体法人)是主体,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多维度的行为属性和多样化的行为表现是引致复杂的主导因素,而且主体行为及相互关系是异质的、交互的、演化的和主动的。其实人文复杂性主要就是指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2)机理结构复杂性。一体化与多样性共生交织并进是复杂性的结构性成因,由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的生成方式与传导机理(路径)、结构层次分布及广义的网络关系的演变过程等是主要表现方面。

      (3)系统复杂性。强调系统整体与各组成部分、各方面复杂性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尤其是元素的某种属性与系统整体特征之间的关系,如适应性造就复杂性;系统优化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动力学原理等是随(软)环境条件多变的,是路径依赖的。

      (4)技术复杂性。建模方法与计算技术上的复杂性,既要保证逻辑严整和规范,又要尽可能地实现有效性和便利性。

      尤其是基于大规模模型的(公共)政策模拟,如何保证其可信度、可靠性是首要问题,而敏感性、稳健性与有效性及VV&A等性能分析也是重要内容。只有更加深入、相对清晰地认识特有的复杂性,才能使政策模拟收效更佳。

      (四)经济复杂性的研究进展

      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和现代科学范式的革新发展势头如此猛烈和广泛、前所未有。虽然复杂经济问题研究蹒跚前行,要说已形成经济理论分支还为时过早,但毫无疑问是滋养复杂性科学生长的一方领域和沃土,是复杂性科学理念和方法极佳的用武之地。

      经济复杂性研究的思路大致包括以下几条:一是在系统观指导下寻找“经济演化的核心动力学机制”,以非线性动力学为基本手段,探讨经济系统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动态复杂性,他们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指出经济系统中存在多重均衡、低效率的可能,锁定路径依赖和模式形成等现象;另一可以说是技术导向的、基于主体建模,研究多主体相互作用的复杂适应系统,利用计算机模拟展开社会计算或社会模拟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如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的Aspen和Santa Fe研究所的人工股票市场(Artificial Stock Market)。此外,还有数据驱动的利用统计物理方法来分析经济数据,以及与心理学、文化社会等学科的交叉,新近兴起的关于复杂经济网络的研究也在突飞猛进;而且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已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进入了主流经济学。在新的视野内,经济处在不断的变动中,需要超越自利理性和唯一稳定均衡,应该能够处理具有多重均衡、路径依赖和无解析解的更真实的复杂经济世界。

      国内学界有关经济复杂性的探讨:一是遵循科学主义传统,引进和追随西方复杂性科学研究的主流,主要在自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复杂网络,或引入非线性、非均衡、混沌和分形等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在有关方向上和领域中展开;二是更倾向于针对中国的复杂经济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如钱学森等人创立的研究复杂巨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以及我们基于人文复杂性探讨股价波动、收入差距演变、惠农政策效应等应用领域的复杂问题,协调不同利益群体关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危机类外界冲击情况下的政策预案等方面。由于复杂性研究更多情况下是个性化的,探讨微观行为特征与宏观典型化事实之间的联系,或许更需要观念的转变,以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作为参照和借鉴,重点解决传统理论和方法难以解决的异常问题。当然,最终的检验标准要看其是否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

      二、内生异质性:关键行为特征分析

      理性假设与演绎体系成就了新古典经济学,而另一方面自洽的严谨又导致了理论发展对日趋复杂现实的滞后与偏离,在如此的分析框架内所得到的研究结论,能否经受住实践的检验,取决于和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作为逻辑起点的基本假设及背后隐藏的价值取向。面对一个庞大的理论大厦,从根基上寻找能够完全替代的基本行为假设并非易事,但却可以通过真实行为特征来校正和填充,由此开展政策模拟的功能和优势就在于:大规模异质交互主体、多状况/多情景的复杂环境、长时期结构渐变与演化过程、多模式的个群关系与集聚机理,这些都需要以关键行为特征的分析为基点,又恰好能满足复杂性研究的需求。

      (一)行为内生化的含义

      所谓行为内生化,就是改变经济理论分析中以基本假设方式外生禀赋行为属性的传统做法,考察差异化个体与环境条件和他人之间的交互反应,不再将微观层面的行为属性和表现看成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在理论框架内通过参数化方法来刻画关键行为特征,以及与宏观产出和他人行为等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交互响应及演变。一体化建模和数值模拟环节的主要技术可基本仿照或近似为对自然系统的分析,而基于异质性和交互性的内生化行为分析,互为因果地考察政策双方的交互行为,可作为经济复杂性分析的关键切入点、基础环节和决定性因素,尤其是能通过行为分析凸显人文复杂性并模拟实现,是政策分析评价乃至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特色与核心内容,也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转折、突破和实质性提升。

      拿金融危机来说,用政策模拟手段能否比公众和政策制定者更深入一步看出和解释危机的成因、传导机理和应对方案?基于传统计量实证分析的经济政策效应评价,采用的是新古典基本行为假设,而当个体(异质性和交互性)对政策的行为反应、或政策对个体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明显偏离新古典假设)时,就突显出原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当在外生禀赋的单一行为假设下考察资源优化配置时,人的行为与选择结果一一对应,自然可以借鉴、甚至很多情况下可完全照搬对物的研究方法;然而,一旦是以人为本,考虑到异质、互动与依赖,就必须内生化地处理行为。多元化地处置行为和发展经济理论的几何含义和解释就是:用不同的行为截面去截取真实的经济世界多面体(参见图1);再考察个体、组织、总体三个层面的相互联系,将它们也看成是宏观因素和条件变化的结果或函数;行为表现是随结构和总量特征发生变化的,而行为属性的演变则是一种长期效应,用内生化方法能更好地处理行为的即期表现与演变过程之间的关系。

      (二)异质性的内生化处理:核心内容与方法流程

      考察主体行为与经济发展若干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交互作用,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实质性变革与提升。从实景中的真实行为出发,多元化、多方法观察表述结构网络和相互联系中的行为属性,放松拓展传统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并不否认其作为逻辑起点和参照系的重要作用,但还要强调个体行为中的公平合作、信任利他、互利互惠等关键行为属性及偏好逆转类的禀性演变,重点突出由个体生成群体行为的内在传导机理、发现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的动态关联和演变过程以及长期效应;让理论更贴近实际、认知不断逼近真实,逐步迈入自由王国,博弈模型及分析框架不失为理论逻辑上一种上佳的工具选择。

      具有复杂性时代特征的前沿研究引领经济学发展走势的重大转向,这一调整可当作是经济学诸多变化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例如,不同于最优化行为假定,经济学家开始使用实验室、实地或自然实验来观察测度人们的实际行为;计算技术的进步已经导致诸如基于主体模型的新方法,这允许经济学家分析具有异质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当经济学家开始使用这些新技术时,会更加关注制度,因为体现于那些制度中的激励常常是理解人们行为的关键。具体从行为表现来说,独立个体的行为模式(单次选择方式)、响应时间(速度快慢)、波及范围(因素事件)、认知层次(深度程度、环节链条),个人利益目标选择和受益多少、相互影响、风险承受等禀赋及演变中的个体行为属性都需要有专门的深入细化研究;只有当经典假设满足时,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计量方法和CGE等才可发挥其效能;而当个体行为与群体结果之间的正负反馈及发生交织混合作用时,差异化的个体(分类群体)的分化聚合,众多个体、众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的涌现,必需要用数值模拟等新的工具手段来分析探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这就是内生化地研究微观个体的差异性和交互性等行为属性的主要内容和所应遵循的基本规程。

      就决策行为过程而言,个体决策行为模式是对普遍存在的基本概括,需要遵循某种过程或规则,而且是可认知和可模拟再现的;整个经济/社会由众多个体组成(是可分解还原和整合的),整体现象是个体受其基本行为属性和宏观环境条件变化的共同影响作用的结果(或许存在着恒常关系和共同知识等)。毫无疑问,需要且可行地推广基本决策行为模型,以便对社会经济复杂性的汇聚点能有更加合理科学的刻画(对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相应地明确主体职能和行为特征,会有一些针对性更强的展开形式);当不考虑异质性和交互性时,该模型就简化为新古典的个体效用最大化决策模式,即后者是前者的特例。

      (三)内生化:范式转变与方法论的思考

      聚焦微观行为分析,使经济研究在学术观点、基本假设和范式方法上发生了重大变革。

      1.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更新。理论基点和重心正在经历由物向人的转换,由资源配置转向与人的全面发展并举;研究对象不仅是市场上的供给-需求、商品价格与数量、技术-信息-制度-增长等,更重要的是微观行为深化及其人与物的整体关系,前瞻真实社会中有差异的、个性化的行为主体及相互关系。自组织理论为解释复杂性形成和演变的深层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策略行为、关注他人、亲社会性、个体与集体或组织行为的关系,通过实验与行为经济学,揭示其本质属性和特点,更真实、深入和全面,更具有先兆预见性。只有认识经济中的个体行为及相互作用的结构特性,才能把握整个复杂经济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这就需要因果律与涌现律的结合,理论上需要进一步明白并逐步建立相应的概念体系:哪些(类)因素在什么样的条件和机理作用下,达到何种均衡结果;微观个体怎样在相互影响、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具有何种类型的动力学原理,经过分层和分系统的传递,最终涌现出哪些整体形态和结构演变过程,以及又如何作用于微观个体行为的等。

      2.方法论变革。研究复杂经济问题及政策模拟应用,不只通过考察物质运动关系来研究市场上的资源配置,更要考量人的情感、思想、决策、行为等复杂因素,在人因社会或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的当代经济活动中尤其应如此;还要有主体论与关系论、机械论与有机论、还原论与整体论的交叉渗透。从方法论看,科学转型演化必定伴随方法论转变,人类行为、社会发展充满天然性与人工性的矛盾统一,自然科学只是忽略人工性而着重从天然性角度研究客观世界,研究现实经济世界的经济学天生是人与自然的结合,需要回归到本原的行为轨道,经济学也就必然要与自然科学、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汇聚融合。从原理上说,政策模拟结果的好坏取决于如何内生地反映与刻画各类主体真实行为的异质性,这是最重要的基础;而对机理、机制和因果关系的建模模拟固然可更多地借鉴和引用自然科学成果。打开行为黑箱,撩起理性面纱,为Agent赋予灵魂使其活起来,揭示经济复杂之谜,使人的天性充分发挥,实现社会和谐,才有可能真正在自由王国里畅游。

      三、政策模拟应用与前景展望

      基于(人文)复杂性分析,开展经济政策(公共政策)的模拟应用,是价值多元化和需求多样化的交汇、多学科领域与多种方法手段的综合,正逐步形成相对集中而又清晰的凝聚点和技术展开路线。从问题研究与所用方法的相合性来看,基于人文复杂性进行政策模拟,总体上顺应了理论深化的内在规定性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在加速开拓着应用领域。

      (一)尝试性应用

      1.金融政策模拟。微观层面上投资者行为的微小变化及互异的政策响应,可能引致整个市场的剧烈波动,是金融(资本)市场复杂性的典型表现。而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数量金融或金融计量方法,是以零均值、i.i.d、平稳性及鞅过程等为前提假设、逻辑起点和分析条件,忽略或隐去了投资者个体的异质行为特征,而这些被忽略的差异性或许正是金融市场复杂性的根源。我们则从投资者真实行为切入,运用模拟手段,能比原有的方法更合理地解释和区别出具有不同行为属性和方式、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机构与散户)在解读和利用政策(也包括消息传播、制度规则变动等)时的差别化响应及联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暴涨暴跌等资本市场上突变现象以及复杂典型化事实的临界点及变移与微观行为特征、市场结构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

      2.收入分配政策及差距演变模拟。各类关于收入不平等的测度指标及方法,都是建立在同质性假设微观基础之上的,而收入分布及差距演变仅由货币符号和实物单位来度量,不足以揭示其动力学机理和政策效应,相同的基尼系数值和分配政策对不同的收入主体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还必须要通过对收入主体的满意度、公平感等因人而异的心理因素和主观感受来刻画和评价。若忽略对货币(财富)偏好、行为禀性、交互影响的差异性,不仅对收入差距的成因感觉迷茫,更是对逐渐拉大的过程及无法遏止的势头备觉无奈,以至可能会导致某些政策适得其反。而我们用实验方法获取不同类型收入主体的个体关键行为特征作为初始值,再赋予大规模Agent足够的差异化主观属性进行分布式模拟,并考虑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的群体结构和演变过程因素,既承继收入分配研究的微观传统,又在开辟新的政策调控路子、提供更加可行有效的措施。

      3.惠农政策模拟。中国是农业大国,由于地域辽阔、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率、农产品销售渠道、气候与自然条件以及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和组织结构形式下的农民行为及群体效应的差异性不可忽略不计;对惠农政策的预期目标和效应的评价,在考察农户行为异质性的条件下,借助行为模拟方法,可分门别类地探讨多情景条件下不同的政策着力点与农户的不同响应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有助于找准“三农”问题的根源和制定切实的政策措施。

      此外,我们还用本文的观点方法,从行为切入探讨制度与推动增长的内在关系;考察各国的减排策略来看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揭示其中的复杂经济学机理……如此使政策的立足点和预期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能有更加精细的区分度(便于操作)和更好的收效。

      (二)初步体会

      研究复杂经济问题的体会和感受无疑也会复杂一些。在复杂性分析基础上进行政策模拟的大体过程和主要环节是:以对实际复杂问题的背景描述和关键点的聚焦提炼等任务(目标)为导向,从行为的观察实验、数据收集处理切入,经过多维度内生化、非线性、非参数、非平稳、非分布等非经典处置;具体运用相似性原理和贝叶斯决策思想准则,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模型和校准、确定参数;实施结果的解释、检验、反馈和改进。由于政策模拟更适宜于揭示差异化个体、多利益群体策略互动行为关系中的人文复杂性,总结我们探索理论方法及尝试性应用的初步体会,将其主要功能和优势概括为以下几点:(1)更加真实地刻画个体行为属性及其产生的影响,辅助以HS+CA(人类真实主体与计算机虚拟主体结合)技术,揭示微观行为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2)在合理地确定选择性微观基础之上,用一体化模型方法提高总量生成函数对个群关系中复杂传导机理的匹配度(组合、选择、可变);(3)设置多场景备选进行计算实验,聚焦在主体行为的关键参数、阈值的获取与临界变化的状态及特性(估参、校准)研究,体现以人为本。

      人因社会中的宏观现象是大量分散的异质性主体不断交互变化的涌现,同时又是影响个体行为决策的重要环境条件,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轮回,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历史长卷。科学的实质和主要目的是揭示真理,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同时为了避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落入过于理想化、幼稚的窠臼,应努力使基本假设更贴近实际、逻辑起点更合理,才更具有解释力;否则只会使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而且相差会越来越远,甚至是得到相反的解释。计量实证方法侧重从因果关系角度分析评价经济政策实施效果,情景分析CGE更适合考察政策对部门与产业间的关联效应;而针对复杂性进行政策模拟,从微观行为切入、建立一体化的核心模型与平台,用计算实验技术实现,既能包容和综合体现原有方法的功能和优势,又使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大大推进一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正统理论方法不能或不易解决的现实问题,显现出复杂分析潜在的旺盛生命力。

      从可能的应用方向展望,拓展基于复杂性分析的经济政策模拟,可广泛应用于:金融投资、企业管理、市场行为、制度规则、公共品提供及社会困境、文化传统等领域,实现研究重心在人与自然(物/因素)间的移位或并重,促使经济学的人本回归与健康发展。

      (三)学科蓄势

      从复杂性研究能否成长为一门分支学科的角度看,耐人寻味的是,关于微观理论的前沿性变革并未引起宏观经济学的足够重视和相应变化,宏观理论的最新进展仍在围绕代表性主体寻求微观基础,关键在于能否超越经典把宏观经济视为由内生组织而成的复杂系统。现实中经济波动是常态,而为什么微小的不稳定能够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宏观系统的动荡或剧变,同时还必须考虑宏观系统对个体的反馈作用。在远离现实假定的分析上建立可解的纯理论模型及所做的扩展,对于政策指导不可能会有太大的助益,而基于真实行为建立模型分析此类问题时,可以从数据中尽可能多地获得对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利的信息,使得实证结论在很多情况下能更有力地支持理论宏观模型。这是经济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

      或许人们还不太清楚复杂性研究对于人们理解宏观经济有什么增益。在最好的情况下,新宏观模型的结果可与经验证据大致校准,但这些新模型的校准常常并不能保证一定会比其他模型方法更精确,而它们更受偏爱的主要理由是:具有更合理的微观基础——基于并不容易直觉观察到的异质主体相互作用的假定,正是由此导致了宏观经济的重要特征。这或许是凯恩斯悖论的深层原因。

      由此可见,复杂性不仅联结了经济学未来研究的各种发展思路,而且提供了观察经济学本身的最好角度——经济学本身的发展就是一直在现实牵引力和逻辑内驱力共同作用下的演化复杂系统。经济学只有作为不断变化的系统才能被逐步理解和深化,通过对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经济学特点的简要对比能更好地理解其发展趋势和必然性。

      总之,复杂性经济学可能带来的变化可以归纳为:基于自利理性、均衡分析的僵化教科书式的经济学正在转向基于人性化主体、真实行为特征和可持续的新的实用经济学。前沿研究正在力促这一转变。当然,处于萌芽状态的复杂经济问题研究或复杂性经济学也面临着一些障碍。这主要包括:经济学传统观念的强大力量和惯性,现实复杂性程度衬托下现有工具方法的幼稚和局限性;基础层面的对接、寻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尚不突出,对关键性要害问题的提炼表述不确切;自然系统复杂性的方法平行类比研究社会经济复杂性时暴露出的偏狭和固执,未显现出在解决重大复杂现实问题上独特的功效和威力;已有的零散的理论和应用成果缺乏凝聚和串结,未形成整体优势和可清晰预见的发展势头与力量,等等。

      ①以人类行为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社会经济活动。

      ②言下之意是:危机是可以预知的。

标签:;  ;  ;  ;  ;  ;  ;  ;  ;  ;  

人文复杂性分析与经济政策模拟--以行为生化为视角_经济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