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X线下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朱颜玲

分析X线下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朱颜玲

朱颜玲

巴彦县兴隆镇卫生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180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非手术无创性X线下治疗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更好的治疗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方法:将100名确诊为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的50名患者接受非手术无创性X线下治疗,实施X线下松解小肠粘连、还纳肠袢间疝等方法,对照组则接受常规的保守治疗。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治疗组50名患者肠梗阻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的效果显著。随机访问中治疗组的复发率比对照组的低。结论:很显然X线下小肠粘连松解术 (肠袢间疝还纳术) 治疗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远远优于住院外科保守治疗。

关键词:X线;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50例临床疗效

众所周知,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腹膜之间、肠管与腹腔内脏器之间,肠管与腹壁之间会因为某些原因引起而发生不正常的粘连,就是所谓的肠粘连。一般分为急性粘连性不全性和完全性小肠梗阻。病因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以前无论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均采取手术进行治疗,不但手术费用高,而且手术复发率高的情况,近年来正在研究寻找新的高效安全的治愈方法,对其新的发展方向作了一些探讨。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黏连性不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建议采用X线下治疗。本文针对50例X线下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作如下的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3月-2014年 3月,我院普外科经腹部平片和MSCT诊断为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名患者。治疗组实施X线下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对照组均进行住院的保守治疗。小肠粘连年龄为15岁-87岁,平均年龄57.42±16.46岁,病程1-4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病程、X线表现等具有可比性。入院后均有立、卧位X线平片,70%以上有6小时后复查立、卧位X线片,4项做造影检查。本研究治疗组和对照组共100例均表现腹胀、腹痛、恶心或和呕吐、排气排便不畅减少、呈间歇性发病、阵发性发作等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经检查,X线腹部立卧位片表现腹部有不同程度的小肠扩张及气液平面,未见绞窄性肠梗阻征像。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常规为采取禁食水与胃肠减压的方法,可抽空胃内容物,缓解腹腔压力,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或者是及时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保持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患者能耐受其他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自行研究的X线透视引导下应用器械和手法相结合的小肠粘连松解术,简称X线下小肠粘连松解术、肠袢间疝还纳术治疗肠梗阻。

对小肠梗阻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观察治疗前后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便情况的变化。统计比较两组病例X线表现,除此之外,通过分析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治愈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治疗用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死亡率、术后 5 年复发率及复发时间,判断经X线下治疗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在急性小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在进行统计学处理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中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认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治疗组50例,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小肠扩张及气液平面,未见绞窄性小肠梗阻征像。肠梗阻症状、体征基本消失,24h肠引流液<200ml,恢复进食后梗阻症状不再出现,腹部X线检查肠腔积气、积液及液平面消失,肠管无扩张。对照组50例,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小肠扩张及气液平面,未见绞窄性小肠梗阻征像。治疗后的随访中,治疗组获得随访的 35例中,治疗后 5 年内 2 例复发,复发率为 4.9%。平均复发时间为(42.50±7.78)m;对照组获得随访 40 例,其中 16 例在 5 年内复发,复发率 18.2%,平均复发时间为(20.25±11.82)m。两组资料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可知,很显然X线下小肠粘连松解术 (肠袢间疝还纳术) 治疗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效果远远优于住院外科保守治疗。

3.讨论:

小肠是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并且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它的存在与否及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直接影响到人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命。黏连是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至今临床上仍缺乏明确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众多研究证明手术治疗并不能消除粘连,相反,术后必然还要形成新的粘连。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广泛性粘连,特别是不完全性肠梗阻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腹部X线被认为是诊断和治疗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3.1梗阻原因不同,X线表现不同

一般而言,肠粘连所能够引起的肠梗阻有五种形态,粘连肠袢折叠成锐角、粘连肠袢间肠袢疝形成、粘连带压迫肠管形成内疝、粘连束带压迫牵引肠管折叠成角、粘连成团。低位小肠梗阻因梗阻原因不同,X线表现有所不同,可见鸟嘴征、弹簧圈征、咖啡豆征、牵拉征等征象。比如说,带状粘连,主要表现为粘连肠袢的相对固定,可见扩张肠袢及带状压迹,肠袢可呈“C”形、香蕉形、肠道分布紊乱等征像。高位小肠梗阻表现为节段性小的液气平或积气。大部分的病例情况可以采用X线透视引导下实施X线下小肠粘连松解术即为肠袢间疝还纳术治愈了肠梗阻。X线还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肠梗阻和推测梗阻部位。并且在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患者可行小肠造影,透视下可以反映肠管粗细及观察造影剂通过速度及梗阻程度。

3.2改善粘连肠袢成角

部分膜状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可以在X线透视引导下通过器械和手法相结合松解小肠粘连,消除改善粘连肠袢成角,或还纳粘连肠袢间肠袢疝,治愈粘连性小肠梗阻。作用机理为,贯穿全小肠的鼻肠导管将小肠袢按序列盘状排列,由于硅胶支撑管的弹力作用,使每个肠袢折叠的部位自然形成钝角或半弧状,对肠袢起到持续支撑扩张作用,保持通畅的序列环境,预防黏连性肠梗阻的复发。这一方法将开创非手术无创的松解肠粘连,从而大大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最重要的一点,本技术安全可靠,无肠麻痹、肠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而采取手术性的小肠内排列术可能导致肠麻痹,损伤肠黏膜,甚至发生肠瘘。

4.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采取腹部X线下治愈的方法是公认的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不二之选。本研究所阐述的X线下治愈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方法,其作用机理为,部分膜状粘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在X线的透视引导下,通过医疗器械,并结合恰当正确的医学手法,使得粘连肠袢成角的情况得到改善或消除,从而大大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X线下治疗黏连性不全性肠梗阻安全简单、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节省手术费用,有良好的临床推广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浩,郑坚,沈克平.辨证应用中药导管滴入结合化疗治疗癌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6):37-39.

[2]杨兴建, 侯 勇,侯昌映,等. 复方泛影葡胺在诊治粘连性小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科杂志,2009,16:1014-1016.

论文作者:朱颜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分析X线下黏连性不全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论文_朱颜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