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论文

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

林明太,连晨曦

(莆田学院 妈祖文化研究院,福建 莆田351100)

摘 要: 妈祖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且藉由“妈祖文化圈”的辐射力而远播海外。妈祖宫庙与信俗活动在妈祖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人口迁移、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等因素均对妈祖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响应“一带一路”的倡议、利用华人华侨人口迁移,扩大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以提升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广泛性。

关键词: 妈祖文化;妈祖宫庙;空间分布特征;机理;海上丝绸之路

妈祖文化是基于妈祖信仰而形成的具有海洋文化色彩的民俗文化。以天后宫、妈祖宫庙等为物质载体,以祭祀、传说、文学、民歌、舞蹈等为传播途径,寄托了人们对带给人类社会博爱、安宁、祥和的神祇的无限感激和崇拜。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依托于妈祖宫庙及相关信俗活动。以妈祖宫庙的分布状况为切入点,可以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这一现象之原因,推动妈祖文化进一步传播,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民心相通搭建更为顺畅的通道。

一、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一)世界范围内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妈祖宫庙的出现及其规模的扩大、数量的增加是和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扩散同步展开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老年医学所讲述章节进行整合,将原来的10个章节共计20学时的内容进行梳理,形成“衰老机体的结构与功能”“老年感染相关性疾病”“老年营养相关性疾病”3个课程板块共计20学时进行授课。

妈祖文化自宋代产生之后向海外传播。到明代,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时期,妈祖文化的波及范围加速拓展。据文献记载,早在14 世纪明朝洪武年间,妈祖文化就已传入琉球国。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是琉球妈祖庙最为突出的代表。我国与日本来往极早,中国使臣在出使日本时会在船上供奉妈祖,以保佑旅途平安。受此影响,日本商船上也多安放妈祖神龛,作为护船神。直至今日,日本的神户、长崎等多个地区仍建有妈祖庙,其中以长崎崇福寺最为著名。据记载,历史上日本妈祖庙总数多达数百座,日本信众还成立了妈祖信仰组织“妈祖会”。[1]

妈祖宫庙在东南亚各国的发展,应当归功于华人华侨的南渡。他们陆续移民东南亚地区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根据家乡妈祖庙特色,相继建立妈祖宫庙。其中的代表如吉隆坡天后宫、槟城天后宫、天福宫、穗城会馆天后宫、会安福建会馆天后宫等,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越南等国。

2.华人、华侨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二)中国大陆范围内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福建莆田是妈祖文化的滥觞之地。由于濒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及古代社会不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妈祖渡海救人、扶危济贫的精神为莆田人民带来心灵慰藉。为了表达对妈祖的感谢及敬重,莆田人民在湄洲岛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供奉妈祖的寺庙,这座妈祖庙也被认为是世界上一万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

①单座水库蓄水必须服从所在河流梯级水库群的蓄水方案,每条河流的梯级水库群的蓄水必须服从长江流域水库群的蓄水方案。大型水库必须纳入流域统一蓄水管理,中小型水库可以参照大型水库的蓄水原则蓄水。

北宋时期,朝廷为表彰妈祖功绩,宋徽宗曾封赐“顺济”匾额于莆田圣墩妈祖庙。这一封号使妈祖信仰第一次从民间自发信仰转变为官方承认的地方信仰。此后对妈祖的敕封由“夫人”到“妃”,妈祖信仰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此时妈祖宫庙也已超出莆田的地域范围,在宋朝疆域内出现。

非液化土层16层,液化砂土层安全系数为1~1.73;液化土层3层,地下水位埋深2~3 m,液化砂土层安全系数分别为0.85、0.96、0.93。尾矿库排岩5、10 m后,砂土层均为非液化土层,安全系数最大达到1.99。

元朝定都北方后,为了把南方的资源运往大都,漕运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元世祖忽必烈以妈祖对漕运有功,加封为“天妃”。妈祖文化自南向北传播。天津是北方地区受妈祖文化影响较大的城市,天津许多历史悠久的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都是在那时出现的。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出使海外,在出海前与返航后,都要祭谢妈祖,并奏请皇帝对妈祖进行加封,明永乐五年(1407 年) 明成祖朱棣敕建南京妈祖庙,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庙号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亲自为敕建的南京天妃宫撰立御碑,这是明王朝崇奉妈祖的表现。郑和船队经过的海港多建有天妃宫,开展一系列祭祀活动。妈祖文化在沿海地区传播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3]

清代统治者在收复台湾后,将妈祖封号由“天妃”提升为“天后”,这是当时对妈祖神格的最高界定。这一神格的提升扩大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在朝廷的重视与推动下,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更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

时至今日,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不断增加,影响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愈益深厚。“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 北起丹东、锦州, 经天津、烟台、青岛到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泉州、厦门、潮汕、广州、湛江、北海、海南和港澳台等地都建有妈祖庙, 甚至内地江西景德镇、贵州镇远、安徽天长县、内蒙古通辽和北京等地也建有妈祖庙。”[4]

(三)中国台湾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妈祖信仰是台湾影响最普遍的民间信仰之一。早期台湾汉人移民多来自福建,且台湾四面环海,海事活动频繁,因此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信仰迎合了台湾人的心理需求。无论台湾的大街小巷、山海村庄还是繁华都市,都可见妈祖宫庙。据统计,台湾有妈祖宫庙800 多座,其中有庙史可考者40座,建于明代的3座,建于清代的37座。[5]台湾地区著名的妈祖宫庙空间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台湾地区著名妈祖宫庙空间分布情况表[6]

台湾妈祖信仰最具代表性的庙宇由南向北形成一条信仰中心线,分别为台南市大天后宫、云林县北港朝天宫、彰化市南瑶宫以及台中县大甲镇澜宫等,这些妈祖宫庙是台湾妈祖宫庙的典型代表,每年前来朝拜的妈祖信众不计其数。

(四)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1.香港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香港毗邻南海,又属深水港和优良港湾,大陆东南沿海地区的商船多经此出海或在此贸易,从而带来了妈祖信仰。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香港就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妈祖庙——赤湾天后宫。明清时期,香港地区的妈祖信仰便以该庙为中心向外扩散。虽然19世纪40年代后,香港为英国强占,但赤湾天妃庙作为香港妈祖信仰中心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一直有大批的香港信众到赤湾天后宫朝拜。1949 年后,香港居民朝拜妈祖的场所以本岛天后宫为主。

设计者为智能小桶实现了app远程控制、肢体控制以及自动接物的功能,投入到日常生活中既可以节约人们的时间,又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使得人们可以专心工作以及更好地享受生活。

据香港华人庙宇委员会统计,目前香港有妈祖庙宇50多座。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此图呈现出香港地区妈祖宫庙的分布位置以及各个地区的分布数量,由此可见妈祖宫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布范围广、分布数量较多、各县市分布数量不等,但总体呈现比较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妈祖文化依托于妈祖庙宇而存在。[7]

图1 香港特别行政区妈祖庙分布概况图

莆田人民的迁徙活动主要受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莆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由于人多地少,很多人选择前往较为富庶的广东生活。潮州、汕头等地相当一部分居民的祖先都是莆田人。莆田人民迁徙至潮州、汕头后,妈祖信仰也被带往当地。人们修建宫庙、雕像,创作歌曲、诗文祭祀盛赞妈祖。第二,莆田在历史上被誉为“文献名邦”,文化发达、科甲鼎盛,涌现了“九牧林”“莆阳黄”“玉湖陈”“白塘李”等名门望族。仅两宋时期,就有近二十任泉州知府为莆仙人,出现了莆田士人遍布全国的局面。中国人有着很强的乡土情结,出仕的莆田籍官员不忘妈祖精神,修建祭祀妈祖的宫庙传播妈祖文化,使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涌现。第三,元末明初,莆田人民不断遭受倭寇的侵扰,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迁移海外。这一时期,很多莆田人迁徙到东南亚地区,在为当地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把妈祖文化传播至此。当地人民结合本地宗教信仰,使妈祖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也深化丰富了妈祖文化的内涵。

明代郑和下西洋以后,大批中国人迁徙至南洋地区。他们除了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外,也带去了妈祖信仰。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妈祖寺庙不胜枚举。如今,东南亚各国的妈祖文化内容更加丰富,民族和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澳门,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西侧。早在明代,澳门已经开发为渔村,渔民多来自闽粤,妈祖是其重要的信仰神只。当时在澳门已建有妈祖阁,相应的妈祖塑像、妈祖祭祀礼仪、妈祖习俗、妈祖艺术等文化传播内容业已出现。澳门半岛、路环岛、氹仔岛为澳门著名三大妈祖庙所在地,尤以妈祖阁闻名世界。澳门有大小妈祖庙数十座,最为著名的为“三大禅院”,分别是位于澳门内港入口要地,沿崖而建,依山面海的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的莲峰寺、位于澳门美副将大马路的普济禅院。由于澳门地域面积较小,因而妈祖宫庙在澳门主要呈点状分布在三个主要岛屿上。

香港与澳门均处中国南海之滨的珠江口要冲,同为中国特别行政区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两地早期都有闽粤人移居,因此均有妈祖信仰传播至此。[9]妈祖文化传播在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地宫庙的空间分布较为广泛。由于两地地理环境不同,妈祖文化传播在香港地区的空间分布基本成面状,各重要区域基本均有分布,而在澳门则主要呈现三点状分布。可以预见的是,妈祖文化传播在港澳两地将会长盛不衰,妈祖信俗活动将不断增加,形式也将不断丰富。其分布地区将不断扩大,妈祖文化将促进港澳与大陆的交往与联系。

二、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机理分析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的呈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我国海洋贸易范围的扩展,妈祖文化在我国范围内由南方地区传播至北方地区。在世界范围内,随着我国对外交流不断深入,妈祖文化传播至海外各国,并由此带来妈祖宫庙的建立拓展,世界各地相继出现各具特色又蕴含同一精神实质的妈祖宫庙,并开展相应的信俗活动。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he miR-320 family decreased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the adenoma-carcinoma sequence.

我们达成共识,父母要严管孩子的零花钱,不给太多钱。晚上一定要早点回家,不能再在同学家住宿。早上家长一定要及时喊醒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生活。孩子感觉到了家长的重视,自己也会重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比以前大有进步,不再无故迟到,有事情会及时跟班主任电话联系。人也比以前有礼貌了,目前一切向好的方向发展。

元朝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海洋航线。此时我国与许多国家地区有了直接经济往来。为了更好地促进海洋事业发展,元朝统治者在沿海兴建了很多港口。为了祈求神灵庇佑船只航海安全,港口多修建妈祖庙。此时,我国沿海的广州、宁波、泉州、杭州、台州、福州、天津、绍兴、漳州、温州等港口城市修建、扩建了众多妈祖宫庙,妈祖文化传播空间进一步扩展。

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远洋航行前,船上都要祭祀妈祖,以祈求妈祖保其出海平安。郑和不仅到达东南亚地区,还远及非洲沿海国家。在此进程中,妈祖信仰得以迅速传播。妈祖宫庙、妈祖雕像、妈祖传说、妈祖精神也随之传扬到世界各地。妈祖文化传播呈现出数量巨大、内容更加丰富的空间分布特征。如今,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妈祖信俗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范围内以妈祖文化为中心的交流合作活动不断举行,妈祖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总之,从古至今,妈祖文化的出现、传播发展与“海上丝绸之路”密不可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促进了妈祖文化的传播,促使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妈祖宫庙和信俗活动,妈祖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富有地方色彩与民族特色,也因此更加珍贵,为世人所关注。

(二)人口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1.莆田人口迁移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莆田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妈祖宫庙最早出现的地方。莆田人民的迁徙活动拓展了妈祖文化的分布空间。

(图中数据引自《妈祖研究文集》,2006)[8]

妈祖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移民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世界性文化内涵。历史上的莆田地区人口迁徙,促进了妈祖文化在广东、海南等地的传播。妈祖文化又随着广东、海南的移民波及南洋各地,他们是妈祖文化向海外传播的主体力量。正是这股主导力量运用他们杰出的智慧、勤劳的双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妈祖文化。

至于欧美的妈祖文化传播和弘扬,则是随着近代华工和华人拓荒建业而出现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 东亚、南亚诸国, 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非洲沿海国家、挪威和法国都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妈祖庙,举办各类极富特色的妈祖信俗活动。[2]

五是程序接口标准化。一个成功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离不开标准化的程序接口,后者在能够有效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同时,还有利于自动化系统和办公系统之间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国与日本往来密切,日本曾先后派遣多批遣唐使前往中国。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入明代,妈祖文化随着中国使臣的出使和海上贸易传播至日本。由于日本岛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妈祖女神契合日本人民的生活状态。因此自明朝开始,日本出现大量妈祖宫庙。今天,日本仍为东亚地区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区域,拥有大量妈祖文化遗迹,宫庙建筑、雕塑雕像、文献记载等均别具特色。

2.澳门地区妈祖文化传播的空间分布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海洋贸易进一步发展。南宋后期,泉州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海外众多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交流活动。妈祖本为保护渔民和航海者的海上女神,在此过程中,妈祖文化也扩散到与宋朝有密切往来的大食(阿拉伯)、大秦(罗马)、波斯(伊朗)等国家。[10]人们为了供奉妈祖,传承妈祖精神,大多会修建祭祀妈祖的庙宇,供奉妈祖雕像,举办各种祭祀妈祖的活动,妈祖文化逐步在这些地区出现并发展起来。

近代,我国最主要的劳工输出地为美洲地区,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劳工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希望能得到庇佑。妈祖文化随着这些信奉者传播至美洲地区。至今在美国和加拿大,信仰妈祖的信众数量仍然相当庞大。随着华人华侨在非洲主要沿海地区的涌现,妈祖信众也在那里建立了妈祖祭祀建筑,拓展了妈祖文化空间分布范围。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乡土情结的外在体现,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眷恋,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华人华侨把妈祖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使之得以传承发展。

《论语》中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提升道德修养上作出表率。

38岁的时候,有人给李萍介绍了一个离异男人。条件挺好,工作稳定,有孩子,不用她再生养。李萍想了想还是拒绝了。

(三)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信仰特性的不断变化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从妈祖由海上女神转化为全能女神的历史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

1.海上女神特性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妈祖信仰发源于我国东南沿海的莆田地区,而后在沿海地区传播,跨过台湾海峡进入台湾地区,越过大洋流行于东南亚、日本以至欧美各国,成为闻名遐迩、盛行于世的海上女神。古代各国的重要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借助神灵的力量战胜灾难、求得平安。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受到各国沿海民众的尊崇。

2.妈祖上升为全能女神后具有的特性对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的影响

李为民说道,华西医院暑期干部培训坚持20余年,机关后勤、临床业务、新任干部、支部书记、支委专项分类开展,主题讲座、海外交流、通识课程、党建学习、经验分享知识全覆盖。十八大以来,培训干部9000多人次,专项培训新任干部230人次、支部书记700多人次、支委600多人次,干部对暑期干部培训的满意度为93.8%。四川大学先后两次对院班子考评,职工满意率均在98%以上。2017年,医院对中层干部考核,干部素质测评优秀率达97.06%,群众满意率达96.81%,有效培育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电影字幕翻译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传统的文本翻译,受时空、文化和语境的三种制约。该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对影视字幕语言的三种制约因素进行了剖析,而且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如缩减与句式调整法,文化归化法,文化异化法,文化补充法,直译与意译,以及适当改写法等等翻译策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来选择对应的翻译策略,才是目的论的核心原则。同时,笔者也希望此文能对今后的字幕翻译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妈祖之所以能从海上女神上升为全能神,与妈祖文化具有的内涵密不可分。妈祖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她体现了“护国庇民”的博爱精神,展现了无私扶助他人的奉献精神,包涵中华民族特有的凝聚力和团结精神。正因如此,妈祖已不再局限于海上女神这一身份,成为不同地域民众共同信奉的全能女神。这一神格的转变使妈祖信仰得到广泛传播。不仅沿海地区分布有珍贵而丰富的妈祖宫庙及信俗活动,现今许多内陆地区也拥有数量庞大、内涵深厚的妈祖宫庙及信俗活动。总之,妈祖信仰特性的变化,妈祖神格的不断提升,对妈祖文化的产生、传承、传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推动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更为广泛的对策

(一)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扩展妈祖文化传播空间

妈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神,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联系交往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桥梁。因此,应充分借助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一良好契机,加强与各国间的联系与合作,宣扬妈祖文化与海洋文明的关系,加快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同时,让分布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多个国家的近千座妈祖庙成为民众自发性的、永久性的民间交往舞台。充分利用各国妈祖宫庙交往平台,围绕“天下妈祖是一家”的宗旨,开展妈祖庙会、祭典、朝圣、分灵等民间信俗交流活动,凝聚各国妈祖信众,加强沿线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民族间互通互融,推动妈祖文化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交汇的桥梁。以妈祖文化为引领,传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优良传统,以妈祖文化所提倡的开放包容的胸怀去开发海洋、建设海洋,开展经贸交流,促进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再造辉煌。[11]

(二)利用华人华侨人口迁移,促进妈祖文化传播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合作不断加强,华人华侨在世界范围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华人华侨将成为传播妈祖文化、传承妈祖精神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当合理利用这个机会传播妈祖文化。

(三)扩大妈祖文化包容性,拓展妈祖文化空间分布

妈祖文化内涵深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她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涵。妈祖文化不仅蕴含着爱国护民的和谐思想,也包含着无私奉献的道德观,展示了民众对自然的崇敬之心、体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风情。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不断深化妈祖文化的内涵,扩大妈祖文化的包容性,增强妈祖文化的独特性,让更多民众了解、接受妈祖文化,扩大妈祖文化传播分布的空间。

(四)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

在台湾地区,妈祖文化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台湾2400万民众中有三分之二信奉妈祖。台湾民众不分蓝绿、不分族群、不分年龄,都对妈祖表现出十分虔诚的敬仰。自1987年至2017年, 先后在妈祖故乡湄洲岛举办“妈祖千年祭”,在台湾举办“湄洲妈祖金身巡游台湾”等活动。参与其中的信众涵盖老中青幼儿。文化交往是维系两岸关系的命脉,妈祖信俗承载着台湾信众对人同种、神同缘的中华文化的认同。妈祖作为“海峡和平女神”,将在推动海峡两岸同根同文的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显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创造各种条件,加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妈祖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吴光辉.他者之眼与文化交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65.

[2]乌丙安,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乌丙安教授访谈录[J].文化遗产,2018(2):1-7.

[3]游建西.郑和下西洋与妈祖崇拜在海外的传播[J].中国道教,2007(4):41-43.

[4]郑衡泌,俞黎媛.妈祖信仰分布的地理特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2):19-27.

[5]翁卫平.妈祖文化与海峡两岸交流互动[J].闽台文化交流,2011(3):84-91.

[6]张桓忠,林益德.台湾地区妈祖庙现况调查与分析[J].妈祖文化研究,2017(2):62-85.

[7]鲁金.香港庙趣[M].香港: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2:72.

[8]蒋维锬.妈祖研究文集[M].福州:海风出版社,2006:25-26.

[9]李天赐.香港与澳门妈祖信仰比较研究[J].莆田学院学报,2009(1):72-77.

[10]蔡天新.古丝绸之路的妈祖文化传播及其现实意义[J].世界宗教文化,2015(6):50-58.

[11]黄婕.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民间交流及其途径研究[J].闽台文化研究,2017(4):67-71.

中图分类号: B98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83(2019)04-0023-07

收稿日期: 2018-12-26

基金项目: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H155)

作者简介: 林明太(1971—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教授;连晨曦(1988— ),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校 刘正花

标签:;  ;  ;  ;  ;  ;  

妈祖文化传播空间分布特征及机理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