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3/11”事件后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_军事论文

“9·183/11”事件后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_军事论文

“9#183;11”事件后的菲美军事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件论文,关系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战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菲律宾一直是美国在东南亚最坚定的军事盟友,其境内 的美军基地不仅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前哨哨卡,而且也是美军逐鹿挥师的跳板。这些 军事基地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后勤保障作用;帮助了美军1958年对印尼和中国的 军事干涉;充当了越南战争中的后勤供给枢纽。1991年,基地租期到期时,菲律宾国内 民族意识高涨,美军续约的企图破灭。1992年,最后一批美军从菲律宾撤出,两国军事 关系随之陷入低谷。但是,“9·11”事件的发生为重振美菲军事关系提供了一个绝佳 的机会。在美国发动的全球反恐战争中,菲律宾毛遂自荐,愿意向美军开放其港口和领 空,分担一部分后勤保障工作。近年来,两国军事关系迅速升温,美军一直希望能够重 返菲律宾。

一、“9·11”事件后菲美关系进一步发展

“9·11”事件爆发之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拉近了与菲律宾的关系,使其 成为继阿富汗之后美军又一个重要的军事扩张目标。(注:Larry Chin,“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hilippines:Post-9/11 lmperatives”,http://www.yonip.com/main/ articles/philippines.html)

(一)借联合军演帮助菲律宾军队提升战斗力。“9·11”事件后,美军企图借反恐之名在形式上重返菲律宾。由于每年都要进行大大小小十几次军事演习,因此美军“为便利起见”,在菲律宾派驻了几百名常驻军事人员。他们住在美军在菲律宾的原军事基地之内,负责与演习相关的协调工作。近几年,美国还以国际开发署的名义在南部棉兰老岛地区桑托斯将军市建造了庞大的空军设施,并在萨朗加尼湾建立海军设施。(注:朱幸福著:《风云诡谲的菲岛政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83页。)为了加强菲律宾军队的战斗能力,以便能更迅速歼灭境内叛乱份子及恐怖份子,近年来,美军不断为菲律宾免费提供各种武器和技术。2002年,美国为菲律宾提供了一些陈旧的C130运输机、巡逻快艇、直升机、M—16来福枪以及一些夜视仪等武器装备。2003年10月初, 美军在菲律宾部署两架P—3C远程侦察机,以协助菲律宾政府的反恐作战行动,为驻菲律宾棉兰老岛的美军提供空中安全服务。2003年10月15日,美国与菲律宾签署了一项新协议以加强在反恐领域中的合作。根据这一协议,菲律宾的执法人员将接受美国的装备、教育和培训。未来3年里,美国政府还将为菲律宾提供先进的指纹识别系统。

(二)在军事行动中利用菲律宾的后勤保障设施。1992年11月,菲美曾就美军未来使用菲港口、基地和机场问题达成非正式协议,允许美国的机舰进行加油、维修和补给。根据协议,美国军舰不仅可以在美军以前使用的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停靠,还可以在马尼拉港和其他港口停靠。“9·11”事件爆发后,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积极表示愿意为美军开放港口和天空走廊。伊拉克战争爆发前,阿罗约表示,菲律宾属于“美国盟国”之一,支持美国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军事行动,并会向美军开放领空。为了使菲军对美军的后勤支持名正言顺,2002年底,美菲正式签订《后勤互助协定》,规定了菲律宾在美国进行军事行动时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三)提升菲美军事同盟关系。为“表彰”菲律宾在美国反恐战争中所做的贡献,2003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将菲律宾列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这一决定为美国向菲律宾提供广泛的军事安全援助建立了法律基础。菲律宾因此可在美国对外援助和防务合作方面获得诸多利益,包括有资格购买美国多余的军事装备,接受美国的军事贷款和军事培训,并在军事研究与开发方面与美军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加大对菲律宾的经济和军事援助。2002年和2003年,美国分别向菲律宾提供了7322.4万和7377万美元的经济援助。(注:Mark Manyin,“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 ”,http://fpc.state.gov/documents/ortanization/27533.pdf)此外,美国还于2003年专门拨款6000万美元用于棉兰老岛的减贫工作。另一方面,美国对菲律宾提供的军事 援助额度近年来也一直在增加。2002年约为7220万美元,2003年加上用于联合军演的费 用估计超过了1亿美元。(注:《菲律宾星报》,2003年5月7日。)

(五)成立“防务政策小组”。2003年7月,菲律宾与美国成立“防务政策小组”,作为促进双方有关地区安全以及全球反恐等战略性问题研讨的论坛。原因是现有的菲美共同防御委员会的职能仅限于两国政府间有关军事事务的联络与咨询,已不足以评估政策性问题。该机构将作为双方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讨论战略性问题的一个论坛。

二、菲美现有的军事合作机制

“9·11”事件后,经过菲美政府的共同经营,两国之间军事合作机制更趋完善。目前,菲美之间存在4个仍然有效的军事协定,即《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1947年)、《共同防御协定》(1952年批准)、《访问部队协议》(1999年)、《后勤互助协定》(2002年)。菲美两国还曾于1947年签订《军事基地协定》,但该协定在1991年被废止。目前,根据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两国在军事合作上存在以下机制和内容。

(一)三个专门工作组。美国三军联合顾问团。1947年建立,依据是《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的第六条。该顾问团由美国陆、海、空三军派员组成,共25人,表面上隶属于美国驻马尼拉大使馆。虽然菲美军事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低潮期,但该团一 直未被撤销。它主要有4项职能:一是在军事和海军问题上向菲政府提供帮助和建议; 二是为菲军队的训练、行动和特定维护提供设备和技术;三是帮助菲政府从美国军事储 备库中获取设备和供给;四是为菲军骨干提供到美国军校培训的机会。

菲美共同防务委员会。1952年依据《共同防御条约》第三条建立。该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评估两国军事合作,并就未来合作项目提出建议。2003年6月,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托马斯·法戈上将在当年的共同防御委员会会议召开之后表示,双方目前军事合作的重点是,美国帮助训练菲武装部队提高反恐能力和采取最有效办法支持菲军队现代化。

防务政策小组。2003年7月建立,宗旨是为双方提供讨论地区安全以及全球反恐等战略性问题的论坛,使双方能够系统、全面地检查和讨论战略性问题。

(二)共同防御机制。《共同防御协定》规定,当菲美任何一方认为自己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安全在太平洋地区受到威胁时,可要求召开紧急会议。当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受到武装进攻时,另一方须认为自身的和平及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并须采取行动对抗这一共同危险。受武装攻击的范围包括对本土、太平洋所属岛屿及本国在太平洋上的武装部队、公共船只或飞机。

(三)双边演习机制。根据1951年《共同防御条约》和1999年《访问部队协定》的规定,菲美两军从2000年开始恢复终止了5年的大型军事演习。由于菲律宾宪法规定,除非菲律宾发生战事,否则外国军队不许在菲进行军事行动,因此美军的任务仅限于指导、训练菲军作战和提供战术、后勤、情报支援,必要时进行自卫还击。从2000年到2003年,两国每年都要进行大大小小十几次军演。

(四)后勤保障机制。根据《菲美后勤互助协定》,不论是否与菲有关,是否在菲国领土(海空)内,只要美军需要,菲方均有义务满足对方提出的后勤支持、补给和其他相关 要求。该协定规定在获得批准的行动中,后勤供给的内容包括粮食、水、石油、润滑剂 、衣物、军火弹药、备用零件和部件;后勤支持和服务的内容包括安置军队人员住宿、 运输(包括空运)、通讯服务、医疗服务、行动支持(以及建造和使用临时建筑物)、培训 服务、修理和维护服务、计测服务、储藏服务及港口服务。虽然协定明确规定不得以履 行该协定为由,在菲律宾建造或设立美国军事基地、设施或永久性建筑,但却允许美国 在菲律宾境内设立军火库及其他军需后勤物资中心。

三、军事重返菲律宾——美军的下一个目标

“9·11”事件后,美国对菲律宾的干预成为其“全球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全球事业”旨在“建立一个新的全球安全框架,使美国不仅能在全世界建立和扩展许多新的军事基地,并能随时随地针对对美重大利益构成威胁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同时,“这种安全保障对维护全球自由贸易和美国的经济霸权也十分重要。”美国一些学者指出,如果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不占据优势和支配地位,“9·11”事件后美国制定的那些影响深远的复杂目标就无法实现。而美国在远东的重要要塞是南中国海,而南中 国海上的关键国家是菲律宾。(注:Larry Chin,“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Philippines:Post-9/11 Imperatives”,http://www.yonip.com/main/articles/philippines.html)

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基地的部署是“点线结合”,大体上呈“三线配置”:一线由配置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直至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上的基地组成,构成一条“ 岛屿锁链”式的“前沿基地”带,控制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航道、海峡和海域。二线 由以关岛为中心的诸岛屿及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基地组成,是一线基地的依托,也是 重要的海运、空运基地。在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配合下,美军甚至可以把关岛作为出击 基地。三线由设在以夏威夷为中心的诸群岛至中途岛以及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的基地 组成,是太平洋战区的指挥中枢和本土西海岸支援前沿基地的中继基地。(注:林伯: “美军海外军事分布简况”,见http://www.people.com.cn)

在“三线配置”上,一线“前沿基地”锁链在东南亚地区出现明显的断裂。美军在此只设有规模较小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与日本、韩国庞大的基地群相比,美军在东南亚的势力显得十分单薄。为了组建美军在东南亚的基地群,美国五角大楼在2001年夏就曾表示它希望在泰国的乌塔堡和梭桃邑、菲律宾苏比克和克拉克、印尼莫罗太岛和比阿克岛等地建立军事基地,并分别在泰国湾、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浮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维修基地。

但印尼与马来西亚奉行不结盟政策,且国内近年来反美情绪高涨。马来西亚领导人在2003年6月曾明确表示,不会考虑让美国在马驻军。越南与美国存在相互防范的心理,虽然2003年两国军方关系出现缓和,但离签署基地协议这样亲密的军事关系还相距甚远。泰国虽极有可能接纳美军的驻扎,但由于泰国港口设施缺乏,且泰国湾水深不足,如在此建立海军基地,不光造价高昂,而且战略效果不佳。所以从目前看来,除“重返菲律宾”短期内存在一定可能性外,在其他国家建立军事基地都面临重重的困难。

除此之外,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也存在缺点。新加坡本身地域狭小,可能提供的仓 储面积对于大量物资的需要十分有限,机场设施及可用空间明显不足,限制了战役编队 使用,海军海上巡逻机和空军战斗机不得不交替飞往新加坡,难以形成作为海军基地所 必需的海空协同支援。此外,新加坡虽位于马六甲海峡出入口,便于控制海峡交通,但 该海域的水深不能满足核潜艇的需要,潜艇需要航行一天才能到达南中国海或安达曼的 深海区。(注:韩锋:“美国使用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影响”,见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网 站,www.cass.net.cn/chinese/s28-yts/wordch-en/ch-qkddyt0107hf.htm)

相比之下,菲律宾苏比克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苏比克海军基地处于太平洋的中心位置,从苏比克航行至千岛群岛为5.3天,航行至冲绳岛为2天,航行至马六甲海峡为2.7天,航行至阿拉伯海为11.3天,而航行至南中国海只需22.2个小时。苏比克基地曾是美国第七舰队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停泊在该基地的美军军舰能够对北到朝鲜半岛、南至大洋洲、西连中东的广大海域内的危机和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在通过苏比克海军基地可有效幅射的广大海域范围内,包含有美国海军宣布要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航道中的8个,即朝鲜海峡、马六甲海峡、望加锡海峡、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苏比克基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美国海军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是港口条件优良。包括港口自然状况,港区设施,舰船维修、通信、后勤保障能力,以及训练、娱乐设施和维持基地运行的人力资源等等。经过45年的经营,投入数十亿美元之后,苏比克海军基地的规模已相当可观。截止1991年,苏比克湾已发展成为包括奥隆阿波港海军站、库比岬海军站、卡马延岬海军弹药库、圣米格尔海军通信站和克拉克航空基地在内的大型综合基地。这个占地251平方公里的基地拥有一个可靠泊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00余艘各型舰船的深水港,3座浮船坞,一个约16000平方米的补给仓库,一个200张床位的医院,一条2700×60米的飞机跑道,一个可容纳200架飞机的停机坪,一座具有与装备飞机数量相当的修理能力的机库,一处可贮存46000吨军火的场地,同时还拥有供停靠舰艇水兵使用的大型休息娱乐设施,以及一座规模很大的教堂。

正是由于苏比克这些优越性,使得美国在撤军后,一直期望伺机重返。事实上,从美军撤离苏比克的第二年起,美国就开始与菲律宾政府讨论重返驻军的可能性。2004年初,美菲在举行有关联合军演的会议时,也再次旧话重提。不过,虽然菲律宾领导人也有意于此,但菲政府在重新租借军事基地的问题上面临着三大难关:一是宪法关。根据1987年菲新宪法的规定,如欲与外国签订军事基地协定,首先必须交参议院获得2/3通过,然后再举行公民投票,需过半数为通过。二是国民关。菲民间主要有两大反对理由:一方面担心美国会在菲律宾设立核设施,另一方面担心国家安全面临的不稳定性增加。三是邻国关。近几年来,菲律宾的特立独行在东南亚已经引起邻国的侧目。美一旦重返菲律宾,与菲存在主权争议的国家和本地区的潜在大国都会受到利益的损害。

标签:;  ;  ;  ;  ;  ;  ;  

“9·183/11”事件后菲律宾与美国的军事关系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