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继红[1]2011年在《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文献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岳麓书院藏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为基础,并参考其他学者的成果,对这篇文献的部分字词作释文订补,如:“渡量”、“蓝”、“亡”、“质(滞)留”等。《为吏治官及黔首》取材特色有:很多的语句和思想直接出自古代典籍;或者是对《老子》、《荀子》、《礼记》、《国语》、《诗经》、《易》等典籍语句的改造;把自己的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具体事务进行整合,形成简短易记的语句,这些具体的事物往往有相应的律令条文加以规定。通过材料、数量、简长、简宽、编联、分栏等的比较,发现这《为吏治官及黔首》和《为吏之道》形制上大同小异。《为吏治官及黔首》整个内容与《为吏之道》的前部分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应该是抄自同一类母本;《为吏治官及黔首》没有与《为吏之道》后半部分对应的内容,但从内涵上看,二者是相通的。这两篇文献的取材特色大同小异。抄读这两篇文献的目的是希望成为“良吏”而不是“恶吏”。
李恂[2]2018年在《以出土秦简看秦代“为吏之道”》文中提出自古以来,“为吏之道”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为吏之道”即为官从政的品德修养及行为准则,其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本文对秦代“为吏之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秦代官箴文献《为吏之道》《为吏治官及黔首》《政事之常》《从政之经》等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括秦代“为吏之道”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为吏者于己注重品德、正行修身,于人强调忠信敬上、慈爱百姓;从秦代官箴文献与诸子百家思想的关联入手探究秦代“为吏之道”与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渊源;进而结合秦代社会政治发展情况,探析秦代由“吏道”清明到“吏道”崩坏的转变过程、原因及后果;最后分析秦代“为吏之道”的历史价值,从树为官之德、正为官之风、明为官之责、行为官之本等四个角度探究秦代“为吏之道”的当代价值。
于洪涛[3]2013年在《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岳麓书院藏秦简是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于2007年抢救性收购的一批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则是岳麓秦简中的一部分,是一篇官吏使用的道德教材,一共八十余支简。整理者在87号简的背后发现“为吏治官及黔首”,遂以此命名。它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的抄写形式相似,除叁支简外,其余都是分栏抄写的。就内容结构而言,主要包括了官吏的处事原则、官吏的评价准则、官吏日常工作守则、官吏的品性修养等四个部分。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相似,是一篇有关官吏道德教育的杂抄。岳麓秦简《为吏》作为官吏教育的入门教材,在内容的选取上也主要以官吏的日常事务为主。因此,其内容对于秦代制度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反映。同时,在官吏的思想道德的教育上,也有所要求。本文针对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从叁个方面对其展开研究。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基本概况;二、《为吏治官及黔首》所见秦制研究;叁、《为吏治官及黔首》所见吏治内容剖析。
鲁普平[4]2013年在《《为吏之道》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为吏之道》是1975年湖北睡虎地出土秦简中的一篇,自出土以来就备受关注。岳麓秦简中有一篇与其在内容上非常相似,岳麓秦简的公布从而又推动了关于《为吏之道》的研究。力争搜全对《为吏之道》研究的文章,然后从关于文献整理与考释、文献的性质、文献的学派属性叁个方面对其进行述评。
王化平[5]2003年在《秦简《为吏之道》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云梦秦简《为吏之道》文本外貌的初步观察,文章对于文本系杂抄的性质表示赞同,但文章继续认为简文极有可能是作者的资料汇集或其学习笔记,各个部分的完成时间是不一致的,但其资料来源大部分应来自秦国。此外,文章的第一部分还对简文主题部分的成书时间做了简单的思考,认为虽能根据避讳的原则推断有可能在孝文王和庄襄王之间,但不能持为定论,因为这不仅是孤证,而且避讳之法在秦汉还没有臻于完善,因此文章在第一部分对简文的成书时间暂时存疑。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简文各部分文意和内容的简要梳理,第二部分不仅清理出简文中的一些吏治思想,而且认为简文的主要思想与法家有极大的反差,具有很多儒、道思想,认为《为吏之道》是以道家思想为主的文献,而不是以法家为主且杂以诸家思想。 文章第叁部分是以《为吏之道》为切口,对秦国商鞅变法后的思想做鸟瞰式的论述。文章首先对文献仿了鉴别,特别是汉初学者留下来的文献,认为在商鞅变法后,秦国虽然以法家作为治国的意识形态,但仍有一个开放的思想环境。在这段历史中,秦国社会的思想有几个小的变化,那就是吕不韦的执相印和其逝世所引起的变化,还有就是在焚书坑儒后,秦国的思想空气有一个突变。 文章最后部分是余论,认为《为吏之道》在秦国没得到深程度实践的思想在汉初得到了实践。在此部分中,文章还将《为吏之道》与后世流行的官箴作了比较,进而认为,《为吏之道》反映出的成熟为官经验表示在秦国已经有了庞大而完善的官僚体系,有成熟的官吏,他们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朱凤瀚[6]2012年在《北大藏秦简《从政之经》述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大所藏暂名之曰《从政之经》的这部分秦简,内容与体例颇近于云梦睡虎地《为吏之道》,但并未发现篇题。斟酌其内容,并根据简文在陈述为官之各项宜忌的一节以"从正(政)之经"为首句,暂且以之为这部分简之篇名。正像以往研究者们所指出的,《为吏之道》这类简文是内容接近的几节文章之杂抄汇集,并非内容严谨、单一的一篇文章,由于编连、抄写在一卷中,故只是从简文中选取可表示其多数文章主旨的句子作为题目。
蔡刚, 马传松[7]2015年在《从秦简《为吏之道》审视秦朝吏治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秦简是中国古代从战国年代的秦国以及强大的秦朝这段时期所遗留下来的简牍的总称。《为吏之道》是在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的代表作品,从中可以让后世审视秦朝吏治思想的精髓,对于研究秦朝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许道胜[8]2011年在《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取材特色及相关问题》文中研究指明对岳麓书院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取材特色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其与当时的律令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同性质的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等有着很大的相似性,说明它们都是当时"学吏"制度的产物,其内容是"为吏"者必备的基本知识。
朱玲丽[9]2015年在《秦统治思想新探》文中研究说明关于秦的统治思想,世人多以秦专任法家、刻薄寡恩为是,并将秦之速亡归结为法家思想所致。而《为吏之道》、《为吏治官及黔首》等简牍的相继面世,为我们重新认识秦统治思想提供了一个契机。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为吏之道》及《为吏治官及黔首》简文文本,说明此类简牍实出自同一文本,其性质是官场通用守则。通过探讨《为吏之道》、《为吏治官及黔首》及《语书》等出土文献所反映出的秦治吏特征,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各家思想,从思想史的角度说明秦政并非世人所认为的独尊法家而是兼容诸家。再结合对秦历史发展的回顾,从历史实践的角度说明秦政兼采诸家之长的特点。由此总结出,秦统治思想兼采诸家是既有思想依据,又有历史依据。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秦统治思想的传统认识。
朱振辉[10]2011年在《从秦简《为吏之道》看秦国的吏治特色》文中研究指明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为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秦国的吏治制度及思想特点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简文出土以后,有学者指出"《为吏之道》是秦代官府培训学吏的道德教材"(吴福助:《睡虎地秦简论考》,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第176页),"在性质上它类似后世封建统治者称颂为‘可为牧令圭臬’的‘官箴’"(刘海年:《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法律出版社
参考文献:
[1].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文献学研究[D]. 廖继红. 湖南大学. 2011
[2]. 以出土秦简看秦代“为吏之道”[D]. 李恂. 渤海大学. 2018
[3].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研究[D]. 于洪涛. 吉林大学. 2013
[4]. 《为吏之道》研究述评[J]. 鲁普平. 邢台学院学报. 2013
[5]. 秦简《为吏之道》及相关问题研究[D]. 王化平. 四川大学. 2003
[6]. 北大藏秦简《从政之经》述要[J]. 朱凤瀚. 文物. 2012
[7]. 从秦简《为吏之道》审视秦朝吏治思想[J]. 蔡刚, 马传松. 兰台世界. 2015
[8].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的取材特色及相关问题[J]. 许道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9]. 秦统治思想新探[D]. 朱玲丽. 苏州大学. 2015
[10]. 从秦简《为吏之道》看秦国的吏治特色[J]. 朱振辉. 史学月刊.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