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案例分析论文_李文丰

惠东县人民医院 5163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共有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有眩晕等症状。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长春西汀联合血栓通、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临床治疗中患者治疗效果较高,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VA、BA、PCA 的血液流速增加,患者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下降,其患者及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春西汀联合使用通血栓、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态,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

现阶段,由于工作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加之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过度,颈椎病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调查数据现实,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患有颈椎病和肩周炎的患者占据比例较大,长期保持坐姿导致患者颈椎病发病率较高。者临床治疗中,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颈椎病患者会发生骨质增生和变形,患者骨质增生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压迫周围的血管,导致血管变形,使患者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患者感觉到头晕、恶心,严重的视物不清,呕吐,不敢睁眼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因此,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采取科学的治疗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我院主要结合中西药滴注,主要药物为长春西汀联合使用通血栓药物,以及倍他司汀等等,同时患者要配合进行针灸、手法等物理治疗。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现将具体的治疗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入我院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共有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有眩晕、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伴有呕吐和视物不清症状。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35岁至72岁,平均(46.2±3.5)岁,伴有血管狭窄13例,血管痉挛16例,检测出血管粥样斑块患者11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36岁至74岁,平均(47.1±4.2)岁,血管狭窄患者14例,血管痉挛16例,检测血管有粥样斑块的患者有10例。所有患者经过多普勒彩超诊断患者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排除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排除药物过敏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经过专业诊断确诊,两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包括心率、血压等等,采用多普勒彩超确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照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进行治疗,在实际静脉滴注时,将20 mg长春西汀与浓度为5%的250毫升葡萄糖溶液混合,一天一次。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联合通血栓针及倍他司汀进行治疗,将血栓通500mg与浓度为0.9%的250毫升生理盐水溶液混合,一天一次,患者口服盐酸倍司他汀,每次12mg,每日三次,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治疗患者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三类,即临床治疗效果、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血液流变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1)临床治疗效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标准:患者眩晕症状几乎消失,患者脑电图检测正常,彩超显示患者血流情况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标准:患者眩晕基本缓解,脑电图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流明显改善,彩超显示血管情况好转。无效:患者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变化,多普勒彩超检查结果没有恶化。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②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情况:主要包括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血液流速,采用中国深圳德力凯电子有限公司制造的多普勒彩超仪器,测定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③血液流变学指标:指的是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生产的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血浆黏度,采用凝血酶法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采用温氏法测定患者红细胞压积。④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 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明显显效率较高,患者治疗的显效和有效比例较大,明显疗效由于对照组,详见表1。

经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变化较大,情况得到较大改善,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明显由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血液流速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液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例患者血管斑块明显,具有血管血栓风险,明显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较为突出。

3.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分析

3.1西药治疗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实际治疗中主要以西医治疗方式为主,有学者探讨,例如学者龙大同对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动供血不足进行了研究,以42例为研究对象,在250毫升生理盐水中加入200mg盐酸丁咯地尔,静脉滴注一日一次,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盐酸丁咯地尔起效较快。学者宋玉华研究探讨倍他司汀治疗颈椎压迫血管导致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选取38例病例,采用静脉滴注倍他司汀,一日一次,治疗前后采用彩超对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进行分析,治疗有效率较高。倍他司汀可以缓解患者脑血管痉挛的情况,且效果比注射丹参注射液要好。还有学者研究运用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口服盐酸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或安慰剂,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可以改善患者脑血管供血不足的情况。但是临床上还是主要以长春西汀配合倍他司汀为主,有调查数据显示,这种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

3.2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颈椎病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采取西医药物静脉注射的方式,配合一些口服药物,同时还可以结合中医治疗方式,例如穴位按摩治疗手法、物理烤电加热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艾灸贴、针灸等治疗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一般伴有眩晕和头痛等症状,严重的呕吐、视物不清等,可以给予患者口服尼莫地平,养血清脑颗粒每日三次,用药两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缓解患者眩晕症状。有学者研究采用静滴西药倍他司汀联合活血化痰中药治疗,半个月为一疗程,中药配方为山萸肉、陈皮、法半夏各15g,水蛭1g,甘5g、黄芪、党参、龟板、白术、茯苓、葛根、丹参各20 g 加减;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适当加减中药,例如血虚面色苍白患者可以加当归 15 g,阿胶10 g,肝肾亏虚加枸杞,用水煎服,每日1剂。

4 讨论

椎基底动脉处于的位置较为敏感,容易受颈椎增生组织的压迫,一旦受压迫会导致椎动脉系统缺血,还可能造成椎基底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使患者血液变得更加粘稠,动脉血管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患者会出现眩晕、面部麻木、耳鸣、恶心等症状,还会影响视觉功能。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主要是缓解血管痉挛,改善患者脑补组织的血液循环,逐渐促进患者细胞的再生和更新。长春西汀属于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眩晕症状,可以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程度,使患者血管扩张,抑制血小板凝集,加快血管血液流速。

目前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干预主要以改善血液循环为主,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手段。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可以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可以给予右旋糖酐使血管扩张,颈椎骨质增生患者可以采用小针刀和牵引治疗,倍他司汀和丹参注射液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脑补循环,可以促进患者脑补血管扩张。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使用长春西汀结合血栓通、倍他司汀提高患者的血液脂溶性,抑制患者脑组织内磷酸二酯酶活性,对脑灰质及脑动脉硬化灶的血流灌注增强。长春西汀可优发挥抗血小板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扩张小血管血流灌注,降低血液黏稠度,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本研究中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长春西汀结合通血栓针、倍他司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指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椎基底血管流速改善较好,且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恶心、眩晕症状得到极大改善,可见,采用长春西汀结合血栓通,再加之配合一些口服药物等,同时配合物理治疗,进行综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值得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全红梅,李光昊,朴成国.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402-403.

[2]孙孝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护理[J].临床研究,2016,24(2):176-177.

[3]吴文刚,玛丽安,潘军英,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 (5): 85-87.

[4]周阿丽,代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29(6):10-12.

[5]张逸博.应用长春西汀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9):221-222.

论文作者:李文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治疗案例分析论文_李文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