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德州市立医院 253012
一、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速度较为迅猛,并已发展为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21世纪的灾难”。为了唤起全世界对糖尿病危害的关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共同发起,将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全世界有3亿人口和3亿高危人口需要面临它;每年需要花费3780亿美元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全球每8秒钟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丧生,每年有400万人因糖尿病而死亡、100万人因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而截肢,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糖尿病大国。而且患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约有9240万患有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地治疗和教育。以前在糖尿病门诊中很少看到年轻人,现在二三十岁的糖尿患者已不再少数。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有很大变化。超重肥胖人数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三高食物摄入量太大;运动量、体力劳动量大大减少;晚睡晚起、吸烟、饮酒过多,生活无规律;生活压力大,精神过度紧张,出现不良情绪却无法及时排解,这些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年轻化、低龄化的主因。
二、并发症危害大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的并发症,糖尿病一般并不会直接导致死亡,但它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糖尿病的防控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不仅要调控血糖,还应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并发症因素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市民防病、治病的意识太差,无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即使已经诊断的糖尿病人对糖尿病的认识也很差。“不少病人觉得血糖高一点没有事情,也没有感觉,酒照喝,烟照抽,根本不在乎。等到出现诸如心肌梗死,中风之类的病情时,才开始着急。”由于糖尿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近几年糖尿病并发症的花费逐年增加。比如,我国2002年曾有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城市的糖尿病人消费是188.2亿元,占总卫生费的4%。平均没有并发症的占这些医疗费用的19%,有并发症的人占这些医疗费用的81%。所以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三、糖尿病与生活方式
糖尿病既与遗传有关,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有关,随着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人们出行有汽车、上楼有电梯,饮食中动物性脂肪的增加,而生活中人们能做到每年主动去体检的人也不多,大多数都是参加了单位体检。综合分析,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增加的三大因素。
有关资料显示,发展中国家从1993年到1996年人均肉、蛋、乳消费平均增加50%,可是在我国,却同期增长100%-200%,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肉、蛋、乳这些增加100%到200%的同时,我们吃的粮食只增加了30%,所以,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使人们吃的好了,口味更佳了,但同时也带来了高热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研究资料显示,50岁至60岁男性的患病率较高,其次是40多岁的男性,这与男性负担重、工作压力大、应酬多等因素密切相关。生活中会发现,很多中年男士经常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谈事,因此甘油三酯也很高,肥胖率高。对于这部分男性朋友,如果不加强糖尿病的管理,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年龄要提前。
四、糖尿病的防控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一旦患上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去防控呢?
(一)定期检测,早期诊断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有肥胖或超重、血压与血脂有点偏高、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糖尿病患病高风险者,30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一般人群45岁以后每三年测一次血糖。这样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可以防止糖尿病高危人群发展成为糖尿病。
(二)经常运动,控制体重
保持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等,绝对有益。芬兰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走35分钟的路,糖尿病患病风险减低80%。走路增加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让胰岛素的利用效率更高。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加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胖孩子越来越多,糖尿病开始“瞄上”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有效预防糖尿病,首先就要把体重降下来,使体重接近正常。
(三) 减少盐量,控制血压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约为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并随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及病程延长而上升。国外有关资料显示,糖尿病病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40%~80%,由此可见,糖尿病和高血压关系密切。曾有学者推测其发生或许具有某些共通的遗传基础,但迄今为止尚无确实的依据。可以肯定的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将引起相似的靶器官损伤,最主要累及心血管、脑血管和肾脏,它们被称为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双重危险因素。同时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约是单一疾病患者的2倍,是正常人的4倍。因此合理的控制血压,有利于降低糖尿病的发生。
(四) 合理饮食,稳定病情
大部分人已经意识到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因此七成糖尿病患者存在“饮食恐惧症”,因为不敢吃而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他们认为在血糖过高时实施“饥饿疗法”,把血糖降下后再多吃东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只会使升糖激素更加活跃,引起血糖反跳性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控制。同时也导致患者长期营养不良,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糖尿病患者的食物中,饮食安排总量要控制、结构要调整,进食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膳食,一般来说一天的饮食脂肪控制在30%、碳水化合物65%、蛋白质饮食少于15%,限制饮酒,特别是肥胖、高血压的病人。还有一些小窍门,如粗粮不要细做、蔬菜不要切、豆类整粒吃不要磨碎等,可以帮助降低食物中的血糖生成指数。
(五)积极乐观,心态平衡
人体各个组织器官活动都有生理的规律性,如果不按时休息,工作强度、时间安排不顺应人体生物钟,是很容易导致器官功能紊乱的。所以糖友平时要注意保持愉悦心情,学会自己减压,有利于器官代谢、功能调节,改善胰岛细胞的供血以及代谢分泌功能。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然而积极行动起来,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保持心情愉悦通畅,使病情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是可以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的。
张斌,德州市立医院,1980-12-29,男,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学,籍贯: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小屯乡,地址:山东德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电话:18263062456,邮箱:308368308@qq.com
论文作者:张斌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4
标签:糖尿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血糖论文; 发生论文; 世界卫生组织论文; 高血压论文; 生活方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