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县人民医院 麻醉科 054400
【摘 要】目的 分析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在我院行下肢或下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采用1%罗哌卡因10mg联合舒芬太尼5.0ug麻醉;B组采用1%罗哌卡因20mg。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0%明显高于B组的优良率72.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该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T10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人可取的良好的麻醉效果。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麻醉;舒芬太尼;罗哌卡因
【中图分类号】R5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177-01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临床上老年患者越来越多[1]。而老年人易合并多种疾病,且机体功能在不断地衰退,这就增加了麻醉的风险及围术期的死亡率[2]。因此,合理的麻醉用药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旨在研究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9在我院行下肢或下腹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和B组50例。A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62-85岁之间,体重52-83kg;B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2-85岁之间体重52-84kg。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体重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常规开放静脉通道,输注羟乙基淀粉40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常规检测呼吸、心率,监测无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实施硬-腰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于L2-3间隙进行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局麻药。A组给予1%罗哌卡因10mg联合舒芬太尼5.0ug。B组给予1%罗哌卡因20mg。所有患者改平卧位,测定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痛觉阻滞平面,达到麻醉平面后实施手术。术中HR较慢或低于55次/min,应静脉给予阿托品0.3-0.5mg,BP低于基础值得20%或下降太快,则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或快速补液。
1.3疗效判定[3] 麻醉效果标准,优:患者腹肌松弛,无牵拉反应,镇痛效果极佳。良:患者腹肌稍紧,镇痛效果良好。可:患者腹肌紧张,有轻度牵拉反应,镇痛效果一般或出现持续疼痛。差:患者疼痛剧烈,镇痛效果极差。优良率=(优+良)/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 )表示,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0%明显高于B组的优良率72.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B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A组患者在该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T10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注:与B组比较,*P<0.05;#P>0.05
3讨论
蛛网膜下腔麻醉是临床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药物作用于脊神经根,使其相应部位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4]。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肌肉松弛等优点。对于麻醉药物,目前常采用联合应用,常用药物主要是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两者合用可产生协同作用,增强传入和传出神经阻滞作用,从而增强椎管内麻醉的感觉阻滞,使镇痛时间延长,减少麻醉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5]。这主要是因为舒芬太尼为人工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强,起效快,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很好的感觉与感动分离,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及较小的心脏、神经毒性作用而被广泛用作临床麻醉。因此,两者合用可增强麻醉效果。本实验结果表明:A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4.00%明显高于B组的优良率72.00%(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该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T10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患者T10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T10镇痛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人可取的良好的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春,万磊,李彦平,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1108-1111.
[2]路强,丁路,韩正飞,等.舒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时罗哌卡因ED50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6):581-583.
[3]韦忠良,黄泽汉,韦克.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老年患者的应用[M].江苏医药,2013,39(12):1432-1434.
[4]姚刚.舒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176-177.
[5]张彩铃,陈伟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M].海南医学,2014(7):977-979.
论文作者:张炜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患者论文; 蛛网膜论文; 卡因论文; 两组论文; 时间论文; 统计学论文; 效果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