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本”课题,助力师资培训论文_夏 云

依托“生本”课题,助力师资培训论文_夏 云

夏 云 厦门市故宫小学 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学校以“生本课堂”课题研究为助力,使得师资培训的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聚焦点更具象;通过“学习、碰撞——初建‘生本’理念”、“思考、浅尝——触摸‘生本’脉动”、“练兵、夯基——积淀‘生本’素养”等方式,充分发挥了“科研导训”的作用,在教师队伍中逐渐形成了“科研即培训,培训促科研”的认知。

关键词:生本课堂 课题研究 师资培训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始终处于“无缝链接”的状态,除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外,师资队伍的素质不掉队尤为重要。社会发展的基础靠教育,教育的重点在学校,学校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师资。

作为省教育厅立项的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中小学“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推广的实践研究》的实验校,三年来在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指导与扶持下,生本理念已贯穿教师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本课堂已成为教师心目中最理想的课堂。回首三年课题研究的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搞科研是助力师资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立足本校教学研究的原有水平,立足教师实际的研究能力,选择“小步子、稳步走”的培训方式,才能让“生本课堂”的理念逐渐深入、有效推进,进而培塑成教师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转化为可视、可触、可感的活力呈现。

为此,依托课题研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必要而有效的课题培训与专业引导活动。

一、学习、碰撞——初建“生本”理念

1.考察学习,从“听生本”到“看生本”

三年来,结合“生本”课题的开展,学校频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汲取外地“生本”经验。语、数教研组长远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对“生本”理念下塑造出的全新课堂叹为观止;实验组教师四个轮回赶赴上海静安附校驻校学习,近距离地感受张人利校长主张的后“茶馆式”的教学理念下滋养出的精致校园文化;青年老师则陆续前往南京参加“现代与经典”全国名师研讨课,名师们对“生本课堂”的创新诠释让人眼前一亮;而福州、青岛、武汉、常州、南宁、北京、威海等,教师们学习考察的足迹遍布全国,学科涉及到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音乐等。以生为本的诠释,精彩纷呈的课堂,让老师们领略了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对“生本课堂”的不同解读与践行;通过外出学习充电,回校开观摩课、写心得体会、汇报讲座等形式,达到了“一人培训,众人受益”的效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中,“生本课堂”从理念浮现到现实中,真实地展现在教师面前,理念不再只是理论层面的东西了。

2.理论学习,从“读生本”到“悟生本”

感官上的接触有了,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搭建培训平台,更新教育理念,以学习来促进转变。理论书籍的所谓“本本”学习是转化思维、建构新理念的有力支撑。几年来,新学期购书、教师节赠书、教师自主选书、评先进奖书……书不缺,缺的是真正的“读”与“悟”;“生本”意识不缺,缺的是在一点一滴的教育实际中的真正践行。因此,为营造学生本、谈生本、做生本的氛围,学校将电子备课室整合成教师业务学习室,两周一次,充分发挥我校“省级示范图书馆”的优势,落实教师学习活动的开展,片段摘抄,适时反思,撰写心得,交流分享。这样的学习注重实效,且不拖沓,长此以往,收获颇丰。

3.研讨学习,从“聊生本”到“撞生本”

伴随着“本本”理论的书香熏陶,教务处创建了“故宫生本论坛”Q群,开展了两月一次全员参与的“生本网上沙龙”活动。老师们根据每次的论坛主题,做好相关的理论阅读,结合自己的认知与经历聊生本、话课堂、说教育。看似手指间的敲打,看似形式化的书面交流,但新鲜中夹带着对新事物的新认识与新认可,“生本课堂”也逐渐浸润着故宫人的教育思维。

趁热打铁,寒假里学校组织了为期两天的“生本”课堂课题组培训。培训期间,观看了区教师进修学校姚小萍校长进行的题为《“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视频讲座;紧接着,大家就讲座内容进行头脑风暴式的交流,结合各自的实践现状和学科特点,畅所欲言,积极交流,在分享中彼此启发,思维相互碰撞。从参训老师反馈、上交的培训收获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集中性的培训方式,让课题组教师们对专家的理念有了更具体、更清楚的了解;在交流共享与头脑冲击中,不仅内化了专家的理念,也凸显了各自的观点,碰撞出了新的思路与策略,同时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让不同学科找到了交叉点和可共享的小窍门。这样的头脑撞击,让“生本课堂”逐渐成为故宫人的共同认知。

二、思考、浅尝——触摸“生本”脉动

有效的思考,是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搭石、引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能真正促进“生本课堂”课题的有效开展,让教师们充分感受到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乐趣,受李玉平教授所著《课堂开放了怎么办》一书的启发,我们在课题组开展了“生本小策略”的构想与实施,教师们依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尝试与“生本”最初的触电,在触碰中感悟“生本”的味道。实验周期为两个月,在两周一次的课题组例会上,课题组全员围绕“选择小策略的原因”和“预测策略实施的效果及困惑”先后进行了两次交流。而后,在明晰了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及“怎么做”后,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班级实践,最后在小结会上就实践过程中的反思与收获进行分享,扬长避短,提炼出了适合自己班级的小策略,如“预习卡”小策略、“秘密伙伴”小策略、“欣赏本”小策略、“错题评研”小策略、“作业像”小策略……

由于是初次尝试,老师们所选的更多的是关于个性小组、欣赏等方面的“生本”策略,关注课堂学习方式、学习效率方面的策略相对较少。但这样的“小打小闹”引导的是一种科研的观念与习惯,即教学研究要学会从身边的小细节做起,要有主导方向、有主攻目标、有阶段梯级实践点,教学中要勇于与困难交战,遇到问题深究缘由、分析对策、展开攻势、反思推进等。

三、练兵、夯基——积淀“生本”素养

1.四格梯队,分门着力

课题研究要想取得成效,师资是关键,因此,打造一支富有钻研精神与科研意识的“生本”教师队伍是托起课题研究的支撑点。结合学校长期坚持的“四格期”师培梯队的建立与塑造,我们将“生本课堂”的探究与实践纳入了不同阶段教师的培训范畴中。

对“入格期”(教龄未满三年)教师,着力点主要是“了解学生+了解教材”两方面,从课堂教学最基本的两个元素入手,从自己的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入手,在教育的最浅层尝试与实践“生本”,主要以学习、观察、模拟、反思为途径,抓根基,求规范。要加强教学跟踪与能力打磨,坚持月汇报课、两周教学随笔、两月教学案例及贯穿学期的常规检查,力求短期内逼其成长、促其发展。

而拿到“满师证”荣升“合格期”的教师,则要前行到“读懂学生+读懂教材”的层次。这个阶段中“内化”与“自省”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助力器,只有真正懂得了孩子,才能做到“生本课堂”的有效落实。而创设条件外出学习,搭建平台精雕细琢,都将促其健步如飞。

“风格期”是教师生涯中最大展异彩的时段,这个年龄段的教师既有着丰实的工作年限,又有着丰厚的教学经验,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流砥柱。要将他们用到刀刃上,承办个人专场、主持课题研究、发挥传承引领、承担校本培训等,而对其课堂的驾驭则上升到“读透学生+读透教材”的要求,往“学科带头人”的目标冲刺更是对他们业务发展的殷切希望。

“资格期” 教师属于宝刀未老的一辈,长年来习惯化的教学模式或多或少会阻碍其对“生本”的认知与贯彻,但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效扬弃也是“生本课堂”的有力补充与借鉴。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要保留的是他们对教材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教育的尊重与责任。

2.以赛促练,夯实根基

课堂教学比武、教学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磨砺点,以赛代培、以赛促练是师资培训的有力助长与成效展现,更是直指教师“生本”意识最直接的检阅。

(1)赛课:每年三月,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如期而至,教学比武要求贴近“生本”理念的贯彻。比武前,教务处精心设计了“生本课堂评价表”,更是邀请了市、区的各学科教研员莅校指导,进行细致的点评。在老师们的悉心准备下,每次教学比武活动均能圆满完成,也为“生本课堂”研究积累了许多极具研讨价值的课例。

如数学组老师围绕“计算课型的生本课堂模式”为主题开展,林萍老师的《笔算乘法》,黄丽霞的《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王茜老师的《解比例》,王莹老师的《分数的意义》,均能以“生本”课堂为理念,舍弃设计式教学的条条框框,以学定教,将作业的设计有机地融入到课堂中,不断改进和尝试,为创造活力课堂使出了浑身解数。英语组的4位老师围绕“学习活动单的有效设计和使用”的研究主题精心备课,全员参与了比武活动,教研员老师在听、评课中肯定了课堂中呈现出的“生本”要素,诊断出弊病,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厘清教学误区、改善教学方法。

三年来,在同样的舞台上,老师们以不同的姿态展现了对“生本课堂”的认识与诠释。随着研究的深入、理念的清晰,“生本”越来越贴近学生实际,越来越趋近原生态。

(2)赛功: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教学技能的增强需要一套系统的培训体系,结合每年的校本继续教育,教务处从实效性入手,既关注全员培训,更注重学科特训,借助多方力量、多种方式达成培训目标。如每年学校都要隆重举办教师全员参与的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语文教师或是展示“课文诵读”,或是比拼“现场下水文写作”;数学教师或是比试“作业设计”,或是比练“思维能力竞赛”(即解题能力);技能科教师或是开展“教学案例分析”,或是进行分学科的技能展示。学校充分依靠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协助,从试题的考量、比试的参与、评优的跟进及活动建议(或小讲座)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平实的过程性跟踪,评选优胜,以此激励。

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而依托课题研究的师资培训则目标更明确、指向更清晰、聚焦点更具象,能充分发挥“科研导训”的作用,在教师队伍中逐渐形成“科研即培训,培训促科研”的认知,在渐行渐深入的培训活动中品尝科研的甜蜜。

论文作者:夏 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8月总第8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8

标签:;  ;  ;  ;  ;  ;  ;  ;  

依托“生本”课题,助力师资培训论文_夏 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