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湖北省嘉鱼县人民医院 437200
摘要:外固定支架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达到骨断端复位与固定,促进骨愈合和功能恢复为目的的一项治疗术。它很早就已经用于临床,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过了多次改进,向外形轻巧型、固定牢靠型等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我们近十年多来对38例患者施行外固定支架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骨折后;外固定支架
我院外科自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对来院就诊的38例骨折病人,在会诊讨论确诊的同时,采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本人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其中男性14例占36.8%,女性24例占63.2%。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2例占57.9%,其余16例均为胫腓骨骨折占42.1%,12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占31.6%,6例中上段骨折占15.8%。6例闭合性骨折占15.8%,12例开放性骨折占31.6%,均为2-3型。粉碎性骨折24例占63.2%,横断骨折、短斜形骨折、螺形骨折各2例各占5.3%。
1.2 方法
1.2.1麻醉 多采用局麻、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1.2.2 穿针 选用04.平方毫米螺纹钢针,在骨折上下端各用一根钢针,确定穿针部位,根据骨折平面,骨折线的走形方向来标定针点与角度。为了准确选定进针点,事先应进行拔伸牵引,纠正明显的畸形、成角或旋转等。
1.2.3针道应位于骨的横断面中部,以保证钢针对骨断端的作用力通过骨轴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非偏心效应既能使骨折面获得牢固的固定,又能使骨折断端得到比较均匀的压力刺激,偏心性效应,将造成骨断面的应力分布不均匀和固定不稳固。穿针最好在电视X线机监视下进行。
1.2.4进针时通常先用3.2平方毫米钻头低速钻孔。再拧入固定螺钉,以减少骨孔周围变热造成骨坏死。
1.2.5 骨折复位与安放外固定架 用手法将移位骨断端整复位后,将钢针固定于连接杆上,使其达到大体复位。再用外固定器来纠正对位与轴心上的残留偏差。现代外固定器还未能达到完全手法复位的完善程度,但大部分可以进行必要的再调整。
1.2.6拧紧钢针固针夹,将骨折牢牢固定在整复的位置上,检查确认骨断端固定稳固后,皮肤钢针孔部位用酒精纱布敷盖。外加干纱布包扎。
1.2.7术后随时检查,其“关节”、针夹是否松动。
1.2.8对于开放性骨折病例,我们清创后先将移位的骨块复位后,作临床固定后再穿针,待固定稳固后再撤除临时固定器。
2结果
复位情况:本组38例病人均达到解剖复位,仅有一例经过多次调整后仍有轻度成角,在5度以内。
愈合时间:经多次复查,3个月均达到临床愈合,有8例已取除外固定支架。另有18例已达临床愈合,但患者因顾虑要求延长拔针时间。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由于固定后能早期活动关节,在观察中所有病员骨折愈合后,关节功能都能恢复正常。
感染情况:仅有一例左侧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病人,手术后经常感到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术后两个月后下方一个针眼疼痛,有少许分泌物。经抗菌素治疗及换药处理后情况好转。反复摄片检查未见有骨髓炎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有骨痂生长,但因针眼感染大出血而被迫拔针,继续抗菌治疗后伤口很快愈合,其他病例开放性骨折,病人初期有局部肿胀,流少量黄色渗液,经抗炎定期换药后伤口逐渐愈合。
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后疼痛减轻就可以下床活动上下关节,有些病人即可抬腿练习。最早的在术后第13天就可以扶拐杖下床活动,一般病人一个月均可下床活动,仅有一例股骨骨折,因针眼疼痛下床稍晚一些,约两个月左右下床活动。本治疗方法与其它手术、牵引、小夹板固定等,下床活动时间都早,结果无疑对骨折愈合更有利。
拔针时间:6例3-6个月拔针。
3讨论
外固定架治疗能为骨折端提供良好的固定,经皮穿针外固定术创伤性小、失血量极少,痛苦少,可迅速而容易地将骨折固定,对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尤其适用,采用外固定支架骨折后便于搬动病人,做必要的检查或立即做其他手术,以控制那些威胁生命有关的损伤。
便于处理伤口而不干扰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在需要保持开放的伤口,便于再清创、更换敷料及伤口组织的观察,也不妨碍中厚皮片或局部抵稳皮瓣及交叉皮瓣或带蒂皮瓣复合组织的应用,外固定支架留有足够的空间,还便于逐步准备创面以提供施行修复手术,对骨折合并组织感染、烧伤或皮肤广泛剥脱时更为适用。
外固定支架可以根据治疗需要对骨折断端之间施加挤压力。牵伸成中和力,固定后还可能进行必要的再调整,以矫正力线偏差,对骨折端施力较灵活。
可以早期活动骨折上下的关节,牢固的固定数日后,疼痛可消失,无痛性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循环。促进肿胀消退与防止肌肉萎缩,有促进骨折愈合和伤肢功能恢复的效果,另外手术时对骨膜剥离少,不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对骨折愈合更有利,易取除,无需再手术取除固定物。
但是外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治疗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仍有一定适用范围。也有它所固有的缺点。①它和石膏与小夹板相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需要经皮穿针,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技术,也要求对皮肤针眼作相应护理,针眼还会遗留一些小疤痕。②外固定架上有一定空间,有时针尾过长,显得笨重,不便穿脱衣裤,特别是寒冷的冬天尤其不便,病人可能因美学等方便不愿接受治疗。还有的病人甚至对它有恐惧感。③由于所使用的针较粗,有时会造成针道处骨折的可能,本组尚无此种病例。④穿针需经越肌肉组织较多的区域,如股骨,将影响部分肌肉收缩受限,或产生疼痛。⑤外固定架不能与钢板、螺针一样长期安放在骨头上,而针道受力较集中易发松动。针眼感染仍有一定发生率,一旦感染则难于及时采用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以上是本人运用外固定支架抢救治疗骨折病人的一点肤浅体会,以供大家参考。真正运用好外固定支架,做好骨折病人的抢救工作,还要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针对骨折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才能大大提高骨折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李起鸿等.半环槽式外固器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84,6(4):332.
[2]张宏等.长骨骨折体外调解或单臂固定器及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1998,2(8):108.
[3]吴万登.介绍一种治疗人腿骨折的外固定器[J].中华骨科杂志,1999,12(8):146.
论文作者:李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支架论文; 固定器论文; 病人论文; 钢针论文; 针眼论文; 股骨论文; 关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