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

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

张莉[1]2001年在《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间生物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如血压、心率、肾功能、胃酸分泌以及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均具有节律性。定时给药系统可以根据人体需要释放药物,通过按需给药达到最佳疗效。本文以法莫替丁为模型药物,根据人体在晚间21:00~22:00间胃酸分泌达高峰的生理节律,制备了日服一次,释药两次的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剂。 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用于法莫替丁的制剂含量、释放度及基本性质的测定。对与处方设计密切相关的原料药的一些性质进行了考察。由所测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可知,法莫替丁脂溶性很小,故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提取血样中的法莫替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体内血药浓度,此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绝对回收率较高。 采用大鼠在体回流实验方法研究了法莫替丁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其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541h~(-1),0.0518h~(-1),0.0500h~(-1),0.0467h~(-1),各值间无明显差别;并初步推断法莫替丁在大鼠体内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故制成定时释放制剂是可行的。 本制剂分为两部分。速释微丸由挤出滚圆造粒机直接制得,本文对其工艺进行了优化。定时释放微丸制剂采用有机酸诱导机制,即在丸芯中加入有机酸,外层用水不溶性膜材进行包衣。丸芯亦由挤出滚圆法制得,微丸的包衣采用微型流化床包衣机,本文对其工艺进行了考察。由于定时释放微丸的释药行为由丸芯中有机酸与外层衣膜共同决定,故处方设计需同时兼顾这两方面。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应用L_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处方,筛选出了符合要求的定时释放微丸制剂。将速释微丸与定时释放微丸按剂量混合后装入胶囊,制成了可释 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药两次的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制剂。 本文对法莫替丁定时释放微丸的释药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其体外 释放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包衣小丸属膜控型释药系统,释药机 制是通过连续膜的溶解/扩散和通过水性通道的扩散共同起作用。定时 释放微丸为有机酸诱导型给药系统,其体外溶出曲线为典型的“ S”型 曲线,即药物在初期一段时间内不释放,之后再快速释放出来。本文上 通过大量实验对产生此种释药行为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本文以普通片为对照,利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叁名健康受试者 口服法莫替丁定时释放微丸胶囊剂与脉冲控释微丸胶囊剂的药时曲线 并计算了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定时释药微丸的时滞显着增 加,达峰时间明显滞后,说明其在体内具有显着的定时释放作用,相 对生物利用度为95.22%。脉冲控释微丸胶囊剂的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第 一次为速释微丸所致,第二次为定时释放微丸所致),达峰时间分别 为1.sh及12h,达峰浓度分另为82.1及44.3ng/ml,相对生物禾用度为 93.83%。体内外相关性结果表明,定时释放微丸胶囊剂的体外释放百 分率与体内吸收百分率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O=0.9869卜

张莉, 陈大为, 高子彬, 张宇洋[2]2004年在《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制备以法莫替丁为模型药物的脉冲控释胶囊;探索制备脉冲微丸的方法。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速释微丸。应用有机酸诱导机理制备脉冲微丸,于丸芯中加入有机酸,EudragitRS100为包衣材料,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将两种微丸混合后制成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结果脉冲控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分为两步:速释微丸迅速溶出,胶囊的释放度30min达50%;脉冲微丸于5h左右开始溶出,累积释放度13h时达95%。脉冲微丸的时滞由丸芯中酸量及包衣膜厚度共同决定;而时滞后的释药速率则主要由前者控制。结论采用有机酸诱导机理可制备理想的脉冲微丸;与速释微丸混合即可制成释药两次的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

参考文献:

[1]. 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D]. 张莉. 沈阳药科大学. 2001

[2]. 法莫替丁脉冲控释微丸胶囊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J]. 张莉, 陈大为, 高子彬, 张宇洋. 药品评价. 2004

标签:;  ;  ;  ;  ;  ;  ;  ;  

法莫替丁口服脉冲控释微丸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