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中国制造”_中国制造论文

冷静看待“中国制造”_中国制造论文

冷静看待“中国制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制造论文,冷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今天全球市场上,很少有哪些产品不是中国制造的。许多外国制造商都发现,他们必须在中国生产产品,或者扩大从中国的采购。中国已成为全球的制造基地。

这并非是虚夸,而且这种情况正呈愈演愈烈之势,以致有人一再惊呼“中国威胁论”。但是,中国在面对这一巨大成绩的同时,是否也应思考一下这些“中国制造”背后的真正含义!“中国制造”震撼世界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外贸在世界排名更跃居到第6位。同时2001年中国实际吸收外资469亿美元,而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中国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地。

随着外资源源不断地流入,随着贴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出,“中国制造”越来越响亮,“中国制造”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生产者、商家、消费者每天离不开的商品。就产品的产值而论,中国是世界第4大工业基地,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

“中国制造”与在中国制造在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的产品里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由中国的企业制造的呢?事实上,只有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据联合国贸发组织的《2002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占中国外贸出口的比例从1991年的17%上升到2001年的50%,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之中。事实也确实如此,今年1-4月份,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473亿美元,增长14.9%,对出口总额的贡献率达到63.1%。

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它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是由于中国稳定发展的经济环境、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低廉优质的劳动力等等。

“中国制造”的缺憾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仅有11家上榜,而且没有一家是制造业企业。而且中国工业产品产量虽大,但品种少、档次不高、附加值低,技术含量高的“中国制造”产品在全球市场上远未形成主流。另外,“中国制造”源于OEM方式的比重不小,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同时,“中国制造”也远远没有达到当年英美两国当时的程度。英国19世纪中叶时其制造业产值占据20%的世界份额,美国20世纪制造业产值占世界的比重也在二成以上。但1999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却只占到5%的世界份额,甚至还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

提高“中国制造”含金量目前的中国还不能说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还有待提高含金量。这样说并不是要灭中国人自己的锐气,而是要消除那些骄奢自满的戾气,只有对“中国制造”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也才能真正长中国人的志气。

更为重要的是,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扶植中国本土企业在规模、竞争力等方面的发展,

培养中国的跨国公司。

从世界经济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主导世界工厂在各国之间移转的不仅有引进外资的力度,更具决定性的是本土企业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能不能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壮大起来并参与国际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将决定“中国制造”的未来命运,决定“世界工厂”是否能够在中国形成规模。

标签:;  

冷静看待“中国制造”_中国制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