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

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

肖宗泉[1]2000年在《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80年代中期文化心态小说的分析,从当代人文化心理素质和思想品格的展现作为切入点,论证了文化心态小说是改革开放走向深化的必然产物。从大量列举的小说评析中,可以清晰地读出这一时期的小说具有人与文化关系为主、偏重文化主题、认知理性的表现,与现实人生的紧密结合、世俗化的平易语言、庸常人生的平实叙写、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以及丰富的地域情缘文化。展示了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文化内涵及品位。

陈诗艺[2]2012年在《论地域文化视野观照下的钦州当代文学》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所要研究的钦州当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是探讨在地域文化的视野观照下,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的综合影响,钦州文学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特征。如果泛谈“文化”,该从天文地理、人文历史、文化变迁、风土人情、民俗风物等方面作全面的介绍,但笔者关注的只是文化中与文学有关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的钦州地域文化,这意味着,也许会对钦州地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和特征作有意识的“遗漏”,如钦州的山地文化、坭兴陶文化、历史英雄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内容和特征单独言之是极有意义和价值的,但它们与本文将要展开讨论的钦州当代文学关系不大,故笔者只能舍弃,而只以海洋文化与边疆文化这两个特征作为切人点,对钦州当代文学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探析。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三章论述。第一章是对地域文化与钦州当代作家创作流变的阐述。钦州地域文化以海洋文化与边疆文化为主要特征,钦州海洋文化最突出的属性是重商开放性、多元兼容性和冒险进取性,而与北方边疆以狩猎、畜牧、采集为主体形成的文化不同,钦州边疆文化的特质是封闭性和原始性、远儒性(反传统性)、峰韧性(斗争性)。钦州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既沿海又沿边,独特的海洋文化和边疆文化交汇影响着钦州文学的风貌和品格,成为钦州当代文学发展的强劲的内在驱力,成为钦州当代作家潜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时代流变中各种文化思潮的碰撞,钦州当代作家面临着新的文化选择,所受到的海洋文化与边疆文化的影响在二十世纪血十至七十年代、七十年代术至八十年代术、九十年代以来三个阶段也体现出不同的文学特色。第二章主要研究钦州当代作家作品的地域特色。首先,以“海洋意象”和“边民形象”两个切入点来找寻饮州作家作品中表现着的或者暗含着的海洋文化和边疆文化:钦州作家笔下的海洋意象大致分为北部湾海洋的风物、风景以及风情、风俗等“物象”和作为作家情感和生命的象征符号的“心象”;钦州作家还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了钦州这座南疆小城里多种文化交锋和冲击下的复杂.人性,一方面现代文明带来的负面效应产生了城市化进程中物质与精神矛盾错位的农民和虚荣好面子、混世找乐的市井小民,另一方面边疆的乡野与原始反倒成了保持人性纯洁的最后的温床,那些介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温顺坚忍、不屈不挠的女性形象让我们从她们身上感受到边地人性的温暖。其次,探究作家受海洋文化和边疆文化交汇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的文本语言:这种多民族及其文化语言的杂居交流融合局面的形成跟钦州的沿海沿边的地理位置有关,一方面各民族都将自己的语言遗存、方言特征掺杂进钦州语言中,并逐渐固定化、本土化和地域化,呈现出多方吸纳的语言特征;另一方面,山河之隔,交通之阻,边疆的封闭保守性,使得钦州方言词语结构和语音的发展变化较小,呈现出一种北方作家文本中所没有的具备独特韵味的钦州文学语言风格。第三章探讨当代钦州地域文学的发展可能性。钦州目前的海洋文学主要集中在浮光掠影的吟咏风景、后期的浅层次开掘或者借海寄情上,表现广度和深度都不够,缺少有艺术穿透力和震撼力的大手笔,海洋的深层文化内涵并未得到呈现,同时钦州文学具有崇“实”的地域文化精神,缺乏深度,缺乏对苦难的深刻感受,不长于沉思体味型的文学,在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中未能深刻挖掘市民意识,都是钦州当代作家过度依恋地域文化所提供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从而成为钦州地域文学的一种局限,故笔者也关注了地域文化对钦州文学的制约,并试图提出如何超越这种局限性,实现钦州文学的新跨越。

郑晔[3]2014年在《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前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9月18日-21日,"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延边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主办,延边大学与吉林省比较文学学会共同承办。会议主题为"百年中国比较文学:回顾与展望",下设14个工作议题和圆桌会议议题,包括: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普遍性与差异性:比较文学的学科方法与文化分野;中国作家、批评家与世界文学;汉学与国际中国人文研究;多民族国家的比较文学疆界与研究范式;诗学

刘宝光[4]2006年在《“流行”的逻辑——从“书坛流行色”到“流行书风”的转捩》文中研究指明书法在追求“展览效应”的当代文化语境下,形成了新的“述说”方式。围绕展览和比赛而形成的创作观念的转换,以“形式”至上引发的创作式样的不断翻新;由对精英意识的消解和对书法传统的重新诠释,引发的碑帖之争;由“后现代”思潮的渗人所引发的大众化文化走向……使书法的价值认同和评价出现了现代生态学立场。在书法不断走向非主流化、民间化的当代文化场境中,“流派”的形成和定型是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客观地对待这一现象,并从这一

本刊编辑部[5]2002年在《关注当代(中)》文中研究表明从形式优先到风格的早熟周正康(云南省临沧县马台农科站)对于形式与神采而言,形式属物质(艺术范畴内相对而言)范畴,神采属于抽象范畴,这一点在理论上的提法,有利于梳理思路,但在实践当中则有诸多疑问难付现实,比如石开先生云“将一切看得见的谓之形质,那么神采是什么”?其实更主要的问题还不止于“神采是什么”的疑问的

程国君[6]2019年在《“全球”视野与“中国故事”——严歌苓小说的全球性主题与叙事探索》文中指出作为一个新移民作家,移民海外而有了世界性视野后,严歌苓将华文小说创作的主题从异域婚恋、成功人生故事和文化对比拓展到了移民、族裔、人类现代化实践、广泛的全球化思想的新向度。其小说创作的主要贡献在于:1)走向世界的创作主体,在书写“中国故事”时具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2)以移民议题、人类性相与性别议题等为主,展现了丰富的全球性主题和多元主义文化思想;3)从女性主义叙事原则出发,在叙事手法创新和叙事声音的选择上做了诸多有益探索。

李继凯[7]2019年在《从文化策略视角看“大现代中国文学”》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笔者特别看重并试图探讨“文化磨合论”和“文化策略论”,且以为从文化磨合、文化策略视角来看“大现代中国文学”可以理解不少令人长期纠结困惑的问题。本人从文化磨合的视角来审视“大现代中国文学”的论文已经发表(1),在此则拟从“文化策略”而非通常所说文学“叙事策略”的视角来看“大现代中国文学”。这里先要说明两点:一是笔者向来强调“古今中外化成现代”,这个现代是“大现代”且贯通合成了所谓近代现代和当代,与所说“古代”恰好相对而言且必有承传;二是鉴于问题的复杂性,这里仅从三个方面提出若干初步的观感或看法,以期抛砖引玉,倘能引起学

高贯发, 武冬[8]2019年在《武林乱象之学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进一步规范武术市场,树立武术良好形象,推进武术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时频发的武林乱象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1)武林乱象是武术文化失范的具体表现形式,武术文化失范现象脱离不开社会环境; 2)剖析了武林乱象中“创拳立户、约架、赛事”典型个案现象及深层次原因; 3)提出规范武林乱象的具体措施,即科学普及推广武术文化认知,保护与认定民间传统武术拳师,规范武术竞赛活动。

参考文献:

[1]. 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D]. 肖宗泉. 华中师范大学. 2000

[2]. 论地域文化视野观照下的钦州当代文学[D]. 陈诗艺. 广西师范大学. 2012

[3]. 翻译研究的跨学科前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郑晔. 东方翻译. 2014

[4]. “流行”的逻辑——从“书坛流行色”到“流行书风”的转捩[J]. 刘宝光. 书法. 2006

[5]. 关注当代(中)[J]. 本刊编辑部. 书法. 2002

[6]. “全球”视野与“中国故事”——严歌苓小说的全球性主题与叙事探索[J]. 程国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7]. 从文化策略视角看“大现代中国文学”[J]. 李继凯. 文艺争鸣. 2019

[8]. 武林乱象之学理分析[J]. 高贯发, 武冬.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9

标签:;  ;  ;  ;  ;  ;  ;  ;  ;  

浅论新时期文化心态小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