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大纲的研究与思考_地理科学论文

初中地理新大纲的研究与思考_地理科学论文

对初中地理新大纲的学习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大纲论文,地理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改版,以下简称新大纲)已由人民教育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秋正式使用。经过学习,并与现行大纲对照研究,比较鉴别,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初中地理新大纲的时代特点

新大纲站在时代的前沿,为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它的主要特点是:

1.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和一线地理教师,集中精力探讨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新大纲明确写上这一条,并作为四条教学原则之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代表了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地理教师的共同心声,“纲举目张”,它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与现行大纲比较,新大纲除了继续要求落实“三个面向”外,还开宗明义提出“教学内容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在“三个面向”的表述之后,又续写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内容。我们认为,国家教育方针事实上就是素质教育方针,任何偏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学都是没有出路的,避开国家教育方针去谈素质教育更是片面的。新大纲明确写上这一条,有利于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2.将可持续发展观点明确写入新大纲

现行地理教学大纲和新大纲都把“人地关系”作为地理科学和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富有新意的是,新大纲把“可持续发展观点”容纳进去,和“人地关系”相提并论。在前言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注意问题和教学要求等条目中,“可持续发展”几字反复出现,达15次之多,前后一贯,首尾一致,其份量和地位可见一斑。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已初见成效。相信通过新大纲的反复强调,中学地理教学中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渗透和研究,会不断完善,不断成熟,不断取得成功的经验。

3.着眼于知识经济对社会的影响

新大纲从21世纪的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到地理教学的对策,将有关信息知识、网络知识等初步写入教学大纲,落实到教材中,体现在教法上。例如,在教学目的中提到“运用适当手段获取地理信息”,在基本技能中提到“注重阅读和使用地理图像”,在教材中增加了“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高新技术工业发展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等内容,尤其是地理新大纲改“地理学”为“地理科学”,对基本概念的界定更加规范、科学,令人称道。“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在地理学科中显示出来,激励我们把握地理教学的发展目标,认识世界的发展格局,承担科教兴国的重任。

4.着眼于跨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将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世纪,中国将以大国、强国身份走向世界,世界也将更加了解中国。为此,新大纲紧扣时代脉膊,教学内容也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如增加了“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欧盟”等专项内容。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对我国种植业结构和作物品种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地理教材也为此作了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新大纲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素质教育精神,用三句话概括,那就是:注重基础知识,发展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二、知识内容的变化与调整

地理新大纲对知识内容作了较大的变化和调整,一般说来,删去的内容中,多为自然地理知识,补充的内容中,世界地理最大;调整的内容中,中国地理比例较重。具体情况如下。

1.绪论。主要改“学习目的”为“学习目标”。

2.地球和地图。增加选学内容“电子地图和影像地图”。

3.世界地理。新大纲与现行大纲(三年制)初中教学要求相比,其主要变化与调整如下:

(1)世界陆地和海洋。“海陆变迁”、“褶皱和断层”、“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改为选学。

(2)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自然景观及分布”改为选学并删去“气压和风”。

(3)世界的自然资源。“新能源”改为选学。

(4)世界的居民。“主要宗教及分布”、“主要语言及分布”改为选学。

(5)世界政治地图和地理分区。删去“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增加选学内容“重要的国际组织”,让学生知道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等。

(6)东亚。强调了韩国经济发展概况,删去选学内容“日本的文化景观”。

(7)东南亚。删去“流水作用下的地形”,“新加坡”由选学改为必学,增加选学内容“印度尼西亚”,增加运用地图说明“马六甲海峡的地理意义”等内容。

(8)南亚。删去有关宗教内容,增加选学内容“巴基斯坦”。

(9)中亚。增加选学内容“哈萨克斯坦”。

(10)西亚。删去选学内容“风力作用下的地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增加必学内容“巴基斯坦和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由必学改为“选学”。

(11)北非。删去“马格里布”,将必学内容“非洲民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调整为“北非人民的生活概况”,为选学内容。

(1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坦赞铁路的兴建”改为选学,增加必学内容“南非”,删去必学内容“科特迪瓦”。

(13)欧洲西部。“冰川作用下的地形”改选学为必学;“德国”内容中增加了“鲁尔工业区的改造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水运与环保”;“英国”内容中删去了“世界主要语种——英语的发源地”;“法国”内容中删去了“位置和邻海”等内容。

(14)欧洲东部和北亚。删去了“俄罗斯”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开发”等内容。

(15)北美。改必学内容“加拿大”为选学。

(16)拉丁美洲。改必学内容“秘鲁渔场”为选学。

(17)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增加的内容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删去选学内容“世界地球日”。

4.中国地理。

(1)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强化了“国家管辖的海域”和“维护海洋权益”。

(2)中国的地形。由原来的五节调整的为三节,即“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3)中国的气候。顺序调整为“气温”,“降水”,“气候的主要特征”,“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天气预报”,其中“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改为选学。

(4)中国的河流与湖泊。“长江”中增加“洪涝治理”。

(5)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原为中国的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场资源”合两节为一节。

(6)中国的农业。删去开篇内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的地位”,突出“农业产业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7)中国的工业。顺序调整为“工业布局的变化”、“基础工业的分布”、“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工业的发展”。

(8)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商业和和旅游业。删去选学内容“管道运输”、“边境贸易”等。

(9)中国地理分区。“西北地区”放在第四节,“青藏地区”放在第三节,“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并入第二节“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要求记住的15个城市中删去“兰州、连云港(兰州放在西北地区)”,增加了“大庆、烟台”;“南方地区”要求记住的21个城市中删去“宁波、北海”,增加了“台北、高雄”。四个地区知识内容的共同点是“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交通和主要城市”、“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不同点主要有,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作业”、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的耕作业和水产业”、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西北地区“农牧业现状及发展”,以反映我国大农业的状况,突出区域特征。对于教学而言,这样安排,重点突出,脉络分明,易教易学。除此之外,新大纲在“青藏地区”增加了“大河源地区”和“保护珍稀野生动物”,在“西北地区”增加了“西北地区的开发”等极富特色、极富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

(10)中国在世界中。重点选取保留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与责任”这一要点内容。

综上所述,地理新大纲在教学内容要点的确定上,取舍有致、调整合理、增补得当,符合“减负”与素质教育精神,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三、意见和建议

编写修订地理教学大纲,需要花费巨大的劳动,需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具备各方面的素养。新大纲随着形势的发展,对现行大纲进行了修订、完善和更新,同时也保留了现行大纲的特色,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结合一线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也觉得有几点值得思考和探讨。

1.关于教学评价和考试问题

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是,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种种原因,地理教学中知识传授一手硬,德育和实践活动一手软的现象仍然存在,而现有的评价机制和考试内容仍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新大纲虽然规定“初中地理教学的日常评价和对学生进行考试,均应以本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但对于解决上述弊端来说,力度仍然不大,应加上一些扬长避短方面的适当表述,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腰板挺起来。也正是在这个地方,新大纲删去了现行大纲规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不能任意降低或拔高考核的要求”,这对解决上述弊端而言,更显得苍白无力了。

2.关于基本技能和能力训练的梯度

新大纲关于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大体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但个别方面还显得欠缺。如世界地理分区(从“东亚”到“南极洲”)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的第一条,都是要求“初步学会在地图上找出……”,这种地图在种类上都属政区图一类和地形图一类,是否应在后边的章节训练上有新的较高的要求。

3.有些知识虽然难度较大,但在教材中还比较重要,还应作为选学内容保留下来。例如气压方面的知识,世界气候和中国气候知识都涉及到。新大纲删去“气压带和风带”,前边不提,后文出现了怎么办,还是作为选学内容为好。

4.新大纲第45页第二行,“变化初步学会根据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则,对实际生活中见到或听到自然资源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分析”,这句话让人费解。

四、创造性地开展地理教育教学活动

新大纲反复提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从多种角度指出,这是地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和教学目的,更是地理科学的教学重点和学科特点。关于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更是散见在各章节教学内容之后,集中于各大块教学内容之后。如“地球和地图部分”集中列出3条,“世界地理部分”集中列出6条,“中国地理部分”集中列出9条。

一份35000字的教学大纲,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强调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发出了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动员令,在今后的地理教学改革中,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怎样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紧学习新大纲,贯彻新大纲。学习新大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地理教师应认真围绕新大纲,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开展对新教材的研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地理教学改革。

2.加紧教材建设。要按照新大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本省实际,编写适用的本省地理和乡土地理以及声像教材等。

3.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新大纲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在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许多现代化的地理教学方法,广大的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吸收,加以变通,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4.加快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多年来,各级学校的自制教具、传统教具革新、地理“三板”基本功训练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训运用等活动如火如荼,蓬勃开展。根据新大纲和新教材的要求,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合理部分、精华部分,积极创造和引进符合新时期要求的新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加强学生实践活动,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地理素质教育。如前所述,大力开展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已成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我们要知难而进,冲破阻力。一是地理教师和地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上下一心,掌握主动权。二是加强宣传,树好典型,营造氛围,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和协助。三是建立体现实践性的评价机制,制定体现实践性的检测方案。选定开展“学生实践活动”为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地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作过有益的尝试,我们完全可以变“封闭式”地理教学为“开放式”地理教学,变“零敲碎打”的实践活动为统一行动并形成常规。

标签:;  ;  ;  ;  

初中地理新大纲的研究与思考_地理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