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巍 彭德军
(黑龙江省电力医院 15000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分别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前后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治疗前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比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较之前显著提高,但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关键词】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维生素D 3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036-02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常见的儿童营养缺乏症之一。由于缺乏维生素D,会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进而导致以骨骼改变为主的一系列变化。严重患病者会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如:骨骼畸形、小儿生长发育水平低下、机体抵抗力低下、免疫球蛋白减少、易并发各种感染,应积极防治。不同药物疗效不同,所以研究佝偻病的防治药物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该病现采取我院 2014年1月至 2015年1月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佝偻病患儿为例展开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 2014年1月至 2015年1月儿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佝偻病患儿。并结合2002年第5届全国佝偻病科研协作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共收治168例,经确诊全部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经全面体检排除肝、肾、内分泌代谢及其他先天性疾病,均无遗传病家族史。年龄 0~4岁,其中男性108例,女性60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年龄最大者4岁,平均年龄 (23.5±1.2)个月。对选取的168例患儿以前来就诊序号(单、双)随机分为研究组(单)、对照组(双)(每组84例),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应用维生素D 3 肌内注射、钙剂口服、适当户外活动增加阳光照射、提供合理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由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日给药1次、每次口服剂量为600mg。分别观察不同药物治疗前后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检测结果变化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愈标准,痊愈是指烦躁不安、夜惊、多汗等症状消失;好转是指颅骨变硬、枕秃、肋串珠、手镯等减轻或消失。无效是指烦躁不安、夜惊、多汗等症状,枕秃,肋串珠、手镯等体征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显著性差异采用χ2 检验。以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患儿数+好转患儿数)/总患儿数*100.00%]
表1两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小儿佝偻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口服钙剂及维生素D,一般每日口服 5000~10000IU,但有研究表明采用大剂量维生素 D 进行肌内注射的效果明显优于口服。注射维生素D 330万 IU/ 次或维生素 D240 万 IU/次,2~4周后重复1次,以后2~4个月内不必再用预防量。该方法疗效显著,这是由于维生素D可贮存在脂肪、肌肉等组织中,且其半衰期较长(29.5±9.3)d,伴有激素样作用,若连续服用,就会发生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高血钙、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多尿,全身软组织钙化等病变[1]。而每次肌内注射 30~40万 IU,1~2个月重复 1 次,共1~2次一般不会导致中毒[2]。
有研究发现经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对比,肌内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组,原因可能如下:在给药剂量方面,肌内注射更为精准,口服给药时,剂量会由于患者家长的不规范操作以及患儿的不配合进药而出现偏差。且药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生物利用度”会因为损耗而大大降低。维生素AD滴剂若存放不符合规范,也容易失去药效。如若患儿有特殊情况发生,例如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疾出现时,也会降低药物的吸收率。所以,维生素D制剂的给药途径,肌内注射优于口服途径。英康利克服了口服维生素D剂量不稳定的问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服用英康利的过程中患儿会偶尔出现腹泻现象,无不良反应,得到了广泛患儿家长的认可。但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维生素D肌肉注射结合其他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70.24%,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提示应加用其他辅助措施提高其疗效及预后。
阿法骨化醇属于VD3活性代谢物,经口服后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已成为临床用于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常规治疗药物。研究表明,阿法骨化醇给药后可于人体肝脏中发生迅速羟化并生成1,25(OH)2D3,其于骨、肠道等靶组织内有效分布后并与相应受体结合,提高肠道吸收钙、磷效果,对肾小管重吸收钙以及对骨代谢过程也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有利于获得满意的骨重建效果。本文中研究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9.29%,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永新.不同药物对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10(5):330-332.
[2]魏正和.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27(8):212-214
论文作者:杨巍,彭德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佝偻病论文; 维生素论文; 患儿论文; 疗效论文; 两组论文; 常规论文; 血清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