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我问卷”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_物理论文

正本清源,择善而从——略谈“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择善而从论文,正本清源论文,实验教学论文,物理论文,自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自我提问单”的理论依据

元认知是指学习者在面临学习任务之前及在实际活动展开期间,激活和维持注意与情绪状态,提出与学习有关的问题并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结果等。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元认知调节等方面。也可将其理解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根据主体形成的良好习惯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等,即在此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自我监控策略是个体对自身某些行为有意识的关注,自我提问是一种促进理解监控的策略,相关研究表明,自我提问如果能够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则对学习者的促进效果最佳。因此,笔者设计了基于以元认知策略的“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自我监控的动态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以便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施原则

自我提问单的实施不能流于形式,教师使用自我提问单,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性原则

自我提问单内容的设计要科学、有针对性,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相应的教学知识点为依托,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

2.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应自始至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积极探索知识、寻找规律,从而深化已有知识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3.激励性原则

对学生参与的不同阶段,获得的不同成果给予及时鼓励。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自觉的发展。

4.反馈性原则

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展示他们学习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其思维活动调控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前进。

三、“自我提问单”的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1.设计物理分组实验中的“自我提问单”

笔者借鉴“自我监控策略”中的“自我提问技术”,提出采用“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的自我监控方法,并结合《物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参与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从参与意识(包括1~2、5~7、13~14共7道小题)、合作能力(包括8~12共5道小题)、创新精神(包括3~4、15~16共4道小题)三方面入手设计了16道具体问题,按“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三大环节以表格的形式整合各小题生成物理分组实验“自我提问单”。根据学生每一次实验过程与结果的即时性信息传递,在选项设计时只设立了“是”与“否”两种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2.“自我提问单”在物理分组实验中的使用步骤

(1)开学时,下发物理分组实验“自我提问单”,要求每位学生将其粘贴在实验册上。

(2)教师全面讲解“自我提问单”的基本结构及作用。

(3)设立实验组长,反馈实验相关情况,查漏补缺。

(4)每次实验结束前,留出1~5 min时间让学生及时标注,教师辅助提醒,指明学习方向。

(5)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立即对反馈情况进行评点,课堂上留出几分钟时间来处理“自我提问单”所集中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可在课后整理学生的情况,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单个处理,对集中的问题放在下一节课前公开解答或组织讨论。

四、“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践探微

1.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

本实验是对“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实效性进行探究。其基本假设是“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

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2)实验预设

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浙江省慈溪市杨贤江中学,该校是一所普通重点高中,选择的六个平行普通班的学生,其自主学习的水平状态一般。

时间 2011年9月~2012年1月。

自变量 “自我提问单”的深入使用。

因变量 学习成绩、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无关变量的控制 为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参与实验的6个班无显著的物理基础差异外,还注意了以下的因素。

①教学环境:6个班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气氛等教学环境基本相同。

②教师因素:同一个教师任教六个平行班。

③教材因素:实验对象使用的都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教材。

④测试材料:均用“自我提问单”。

2.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利用SPSS软件对采样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对三次检测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1)“实验预习、实验过程、结果反思”样本检验。

表3数据显示,对照组与实验1组两次检测的“实验过程”差异性显著,这与分组实验教学过

(显著性水平为p>0.05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明显差异,p<0.01为非常明显差异,下同)程中有教师直接参与有关,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明显,教师要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且教师的参与是关键要素;随着实验的深入,实验反思数据呈现的差异性逐步显著,说明学生已有一定的复习习惯,与此相比,学生在“实验准备”环节显得有些被动。从整体看,四次实验后,整体提升的空间开始变小,整体优势呈现的同时,落后生群体已出现“强化疲劳”现象,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培优补差的工作。

(2)“参与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样本检验。

表4数据显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实验1中的检测数据呈极其显著性差异,说明采用“自我提问单”强化学生的实验习惯培养效果十分明显;“参与意识”在后续的实验中出现“强化疲劳”,亟待教师深度引导;“合作能力”方面检测数据仍呈显著差异,说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教师应常抓不怠;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需经多次实验后才能看到极其显著性差异,说明此项培养较前两者难。

(3)教学效果深度跟踪调查。

调查显示,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较低,缺少主体参与意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学好物理的愿望,但整体学习被动,在求知欲望、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动手实践等方面表现差强人意。调查结果表明“自我提问单”对中等生的促进作用尤其明显,而学困生群体更易出现“强化疲劳”,部分学困生对强化物没有任何反应,优生群体则因为本来的实验习惯较好,所以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五、“自我提问单”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的反思

1.教学实践的限制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学校教学要求的限制,笔者只在个别班级进行了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研究的质量,取得的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还有待于利用更大的样本,拓展更大的范围进一步探究。另外,此次研究没有单设对照组,没有对样本进行前测及后测的系统研究,此操作方法对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能力的促进作用无法比较。

2.教学问题的复杂性

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我监控意识的关键时期,课堂中“教”与“学”的矛盾,始终存在。由于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各项能力的提高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与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进行定性评价很难充分体现,所以教学评价要辅以定量评价。

3.“自我提问单”设计的合理性

“自我提问单”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在设计“自我提问单”时,要讲究实效,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和效度,但由于笔者精力及能力所限,“自我提问单”条目设置不够广,维度不够细致,缺乏信度和效度的检测,构成的科学性有待商榷,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仍有较大的优化空间。

标签:;  ;  

浅谈“自我问卷”辅助物理分组实验教学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