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概念看新教材_文学论文

用新概念看新教材_文学论文

用新观念来观照新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教材论文,新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较好地使用新编高中语文教材(试验本),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体会到,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才能真正贯彻落实新编教材所体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语文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功能。

一、确立语文教育的大教育观。这里的语文大教育观有别于“大语文教育观”,它是指语文教育所追求的是“全人教育”,即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是生存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生教育。从生存教育看,学好语文就是为了用好语文,因而,语文教育就要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对学生语文实践的需要,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的语文能力的实际要求,切切实实地培养学生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实用能力,这便是对学生的生存负责。从终身教育看,语文教育要为学生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学习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用语文的习惯,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由此获得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基础支撑和动力支持,这才是对学生的终身负责。从人生教育看,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载体,还是文化本身。因此,语文教育应发挥“人文化成”的教育功能,在语文教育中,自觉地有机地进行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人生品位和生活质量,发展个性,建塑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才是对学生的人生负责。对此,“教材说明”有过明确表述:“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训练为主,注意文化熏陶,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发展个性和特长,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

新编语文教材较好地体现了上述教育思想。首先,突出实用性,为学生生存负责。在阅读能力方面,新编教材摈弃传统教材不合时宜的知识,第一次把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等作为训练重点,把培养选择、处理语言信息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地位。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以此让学生较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写作能力方面,新编教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21世纪新社会的需要为依据,注重训练学生写报告、总结、通讯、读后感、科技说明文和科技小论文等实用文,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工作实际问题的写作能力。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新编教材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系统、严格的口语训练。其次,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持续发展储备后劲,为学生终身负责。新编教材不只是“教本”,更是“学本”,为学生自学铺设了路径,提供了方法。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语文读本,课本和读本相互为用,可举一反三。有的课文还配有评点、批语,有利于学生自学;教材还引进了关于自学语文的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进而形成自学的习惯,将受益终身。其三,加强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新大纲)自60年代到80年代,文学教育一直受到贬抑,自80年代后期,文学教育重被提起和讨论。新编教材关注到长期以来削弱文学教育所带来的缺憾,加强了文学教育的份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占60%以上。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各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状况,获得丰富、生动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知识,提高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从中受到文化养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总之,文学作品可以唤醒读者人性良知,引领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推助人们实现“道德人生”“审美人生”的大境界。因此,学生面对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要为明天人生的美好和幸福而做出心智努力,同时也是在享受语文这一文化宝藏给我们带来的美感和幸福体验。

二、确立语文教育的整体素质观。语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核心和表现,对语文能力的形成直接起作用的因素有六个方面:生活体验、基础知识、文化教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思想品德。

目前语文教学对文化教养和学生生活体验关注不够,这里仅就这两点提出来略加阐释。造成这一弊端固然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致,但也与现行教材指导不力有关。新编教材大大加重了文化内涵,教材编选了占课文总数40%以上的文言文和大量的我国现、当代及外国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化著作,使得这套教材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闪烁着人类文化的灵光。教学中可多在这些方面加强引导,让学生在文化的浴场中沉潜畅游。学生有了深厚的文化涵养,语文素质才有其根深叶茂的土壤。特别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机械、琐碎的“训练”还没有完全退出课堂,对学生加强文化的养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就更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在这一方面,新编语文教材给予了正确的导向。

新编教材的“写作、口语交际”部分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之感,它的最大特点是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世界。这一部分的例文皆为学生作文,使得写作、口语交际不再是空谈和无的放矢。更为重要的是它接通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唤醒了学生曾有的生活。较长时期内,语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不去关注学生生活体验和情感经历,使得学生对学语文——这本来是最具生活情趣、最富有人情味的学科——感到味同嚼蜡。事实上,语文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生活,并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悟性。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新编教材有这些方面的积极探讨,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倍加关注。

正如教材主持人顾振彪先生指出:“培养语文整体素质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语文整体素质提高了,语文能力才能随之发展。”

三、确立语文教育的学生主体观。如何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这是现代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语文教学可以直接介入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经验,因而语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求知需要、情感需要和发展需要来设立目标、处理教材、安排内容。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学生凭教材学,而不是“学教材”。学生在母语学习中,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入课堂、感知教材的,并由此而形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差异性,这是语文教学的难度所在,同时也恰是语文教学丰富性、生命性的体现。由于语文教学可以而且应该关注学生的文化背景、生活积累、个性特征,所以,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就有更大的余地。也只有这样,语文在课堂才会焕发出生活的活力。语文学习既是求知启智练能的过程,也是情感、个性、人格发展的过程。当我们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教学面对的便是完整的、个性的人,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安排就不再是刻板划一的唯理性的追求,而是让学生获得全面的、互有差异的发展。

新编语文教材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方面作出了努力和尝试。新教材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弹性,相对淡化了知识系统,弱化了对学生强制性的训练,更加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教材注意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对教学要求不再整齐划一,有较高要求和基本要求,课文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练习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这就有利于学生发展其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较为鲜明体现在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上。现行的教学参考书,比较注重课文的分析和解说,而不大注重提供研读的思路和备课资料。本来教学参考书仅供参考,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上却成了对这些课文分析的“惟一”或“标准”答案。特别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本来允许见仁见智,不宜定于一尊,教学参考书以权威姿态提供标准答案,难免失之偏颇。教师以此作为金科玉律来评定学生回答的对错,便是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创造性的箝制。与新教材相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吸取了过去教学参考书编写中的经验教训,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重在说明教材的编写意图。从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到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教师教学留有余地,尽量不提供结论性的东西,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创造性的发挥,又引导教师要留给学生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

新编高中语文教材渗透着当代语文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我们必须相应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它应有的教育价值。

标签:;  ;  

用新概念看新教材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