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改革发展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秦均华
近日,赴东部某省调研,笔者了解到了几个当前改革发展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1.有的地方政府在举债问题上,面临政绩考核与依法依规的两难选择
A市去产能和治理环境的任务很重,让当地干部很头疼,但不是最头疼的,最头疼的是政府债务问题。因为新《预算法》规定,发行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举债形式,其他方法都是违法的。近几年,通过开前门堵后门,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已经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增长适度,风险可控。但隐性债依然在快速增长,具体包括融资平台借债、各种政府基金、PPP、政府购买服务等等,债务规模相当大,而且刹不住车。既然隐性债是违法的,为什么还刹不住车呢?因为省、市每年都有经济指标考核,要求上多少项目,如果完不成,就会被问责,而上项目大多需要借债,而显性债有严格的增量限制,无法满足需要,只能靠隐性债。于是,有的地方政府面临两难选择:借债会违法,不借债立马就会被问责,甚至可能被免职。怎么办?有的地方政府不得已选择借债,先度过眼前考核这一关,违法的事以后再说。
据了解,这种现象不是A市独有的,个别地方也存在。显然,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亟须解决。无论是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是彻底刹住地方债无序膨胀的乱象,都要求地方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让法治成为政府的唯一遵循。
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展开机构在展开后除了靠驱动压紧力来保证机构的刚性,一般都会通过拉钢丝绳来增强整体机构的稳定性。对于单元模块对角线杆件之间的位移变化关系可以对钢丝绳设计走线提供参照,图17为基本单元四边形机构分布图。
GPS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中,建筑行业、勘探行业、交通运输业及房产行业等涉及了GPS技术的应用。GPS技术中融入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定位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技术的综合运用,提高测绘成果的精准度,保证测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在GPS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信息处理环节是关键技术环节,通常通过建立数据库的方式,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最后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测绘区域的地理信息模型,最后绘制完整的图形,展示在决策者的面前,为之后的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1]。
2.短期考核与长期转型的矛盾
A市和B市是去产能和环境治理的重点地区。自2013年以来,大规模去产能和整治散乱污企业,环境质量明显好转。长期来看,去产能和环境治理有利于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短期来看,这两项工作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地区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GDP在地方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在东部地区仍是主要指标,而且没有因为去产能和环境治理而有所降低。于是,地方政府面临双重压力,转型升级虽然能创造新动能,但短时间内难以弥补去掉的旧动能,而又面对上级的严格考核,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有一些短视行为。因此,建议给这些地区一个转型升级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降低GDP的考核比重,提高生态环保、民生事业等的比重,以免地方做出短视性行为。
3.一些干部混编混岗待遇不同,影响工作积极性
上述各层需要两个领域将其垂直打通,在打通以后,可以进行从整体上来把握。一方面是编程以及管理工具,其方向体现在通过学习的方式,机器实现自动最优化、尽可能地不需要编程、不需要相对复杂的配置。另一方面则是确保数据安全,该领域贯穿于整体的技术体系之中。
在县级及以下机关中,行政编和事业编人员混编混岗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部门比例很高。某县行政审批局70个人员中,有34个行政编人员,36个事业编人员,事业编人员是干活的主力,但事业编人员不能享受公车补贴、职级与职务并行改革等政策,造成同样级别的干部收入差距很大,比如同是副科级干部,事业编比行政编人员一年少一万多元。这带来的不公平,影响了事业编人员干事的积极性。
这个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2017年初,笔者赴西北某市调研,当地干部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们建议有关部门正视这个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4.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青黄不接问题
基层政府部门中,专业技术人员很重要,但相应的编制少,只有等老员工退休了,空出编制来,新员工才能进来,但专业技术岗位需要经验,新员工需要老师傅传帮带,如果老师傅退了,新员工进来也没人带了,但老师傅不退,新人没有编制又不愿意来,造成青黄不接。这个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建议增加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数。
(摘自《改革内参》)
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需要增强改革动力机制,将“要我改革”,变成“我要改革”。政策设计既要全面彻底,更要科学和精准,力戒“上下一样粗”,防止改革被稀释、被淡化、被形式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树华
标签:改革论文; 地方政府论文; 《预算法》论文; 治理环境论文; 政绩考核论文; 债务问题论文; 政府债券论文; 显性债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