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析论文_宋利骏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92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娱乐观光等的重要场所。基于此,本文就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析,以期对今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湿地公园; 湿地景观; 景观设计; 文化景观;

随着我国各大城市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精神享受方面的审美及认知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城市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与更高层次的认识,城市建设不仅对城市建筑的美观性与功能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与开发也逐步引起了高度重视。

1、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原则

1.1湿地保护与城市开发注重协调与平衡

很多城市湿地公园的周边并不是特别适合建立湿地生态保护区,因为离城市太近,容易受到城市开发利用的影响。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可一味的追求开发速度,应注意保护城市周边的生态性湿地,通过建立缓冲过渡区,采用长短期规划、生态设计策略结合经济策略,在维持湿地的自然栖息地属性的同时也可以满足城市的经济发展需求。

1.2 .尊重湿地原始环境,以湿地保护为主

湿地生境复杂,不仅是湿地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同时还对周围生态环境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首先要根据实地情况进行规划,保护为主,人工设计为辅,保护好自然湿地景观的同时,适当修建低影响的娱乐、科普设施,供游人游憩学习。

1.3减少人工痕迹,合理开发利用

建造湿地公园一方面要承担游客的游憩体验活动,另一方面还要承担湿地生态保护的重任。人工性和自然性这两者其实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只要合理的开发利用,完全可以实现双赢。

规划建设尽量保持湿地的自然特性,遵循场地原有特征,避免过多的人为干涉,对现状植物、水域、村落、古桥等尽量保留,只需兴建必要的小尺度的自然质朴型人工建筑,例如木质观鸟亭、木质廊道等,使自然景观与人工设施可以完美的融为一体。

1.4突出地域的文化景观特色

城市湿地公园与普通的水景园有一些不同,后者是依水而设景观,强调娱乐休闲性,而后者却更重视湿地的生态性、科普属性和文化属性,娱乐属性并不是最主要的。同样的,只有生态属性却缺乏文化属性的湿地景观也不能称之为城市湿地公园。

不同地域的城市湿地公园有着不同的自然基底,又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设计师在维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应该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独特的文化性,根据特色文化而进行规划设计,寓情于景,借助文化的力量表达景观意义,自然与文化的结合必将使湿地公园更加充满魅力。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2.1 水体和岸线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是水体设计和岸线设计,水是湿地中最重要的因素,湿地岸线是陆地与水的交错带,因此水体的设计和岸线设计都非常重要。

(1)水体设计:

水体的形状应该符合自然形态的流动规律。水面边界多蜿蜒曲折,延长水陆交接面,适当地形成岛、滩等形态,增加间歇性淹水区域,丰富的岸线能够为湿地生物提供良好的生物栖息地。水体曲折有利于降低流速,减少汛期水流对岸线的破坏。

水体深度的设计可以参考自然界水体深度,营造不同的深度并与水生植物结合打造湿地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不同的景观,以此吸引游客来观赏。

(2)驳岸设计:

驳岸作为水体与陆地的交接地段,物种丰富,是多种动物的迁徙通道,因此在对驳岸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人与自然的接触、动物与自然的接触等问题,还应该使其在视觉上协调又生机勃勃。根据湿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驳岸的类型,驳岸尽量采用自然化处理手法,尽可能地避免用混凝土筑成的生硬驳岸。

①植物护坡驳岸:湿地岸线采用自然化处理手法有利于湿地的生态发展,为湿地动植物营造好的生存环境,同时有利于水体的渗透与补给。通过植物材料护坡,水与驳岸自然过渡。根据不同水生生物的水深生长需求,在水下设置不同高度的台地,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同时提高游人游园安全性;

②混合材料护坡驳岸:适用于坡度较大或水面大,周边有工程设施的岸边,确保驳岸的稳固性。可以在植物根系捆绑石头,随着植物生长,沙石逐渐加固,从而起到护岸作用。或者在被水冲蚀严重或陡峭驳岸,选择具有当地的特色的石材,与周围环境相和谐。驳岸露出水面1m为宜;对于流水冲刷严重的陡峭地段,可以插立木桩来达到护岸目的。

2.2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演替需要不同的湿地植物,其景观塑造同样需要依靠湿地植物来塑造,而不同的功能分区对植物的需求不同,因此对植物景观应该进行系统的规划。以乡土植物为主,丰富植物种类,同时又要根据季相、竖向的变化营造不同的湿地植物景观,让植物群落遵循自然规律形成具有自我恢复和循环能力的湿地生态系统。

(1)植物种类

湿地植物按照水生到陆生分类:

①湿生植物:

特征:生长在岸边到水深50cm左右的水域植物。

②浮水植物:

特点:漂浮于水面,根系发达、适应力好、生物量大,生长迅速。例如,水浮莲、

浮萍等。

③浮游植物:

特点:浮游藻类为主,在水中浮游生活。例如,蓝藻、金藻等。

④挺水植物:

特点:一般生长在水深30-60cm的地方,根或地下茎长于泥中,茎叶则露出水面。适应性强,容易成为优势种;根系发达,易长为优势种,对N, P, K吸收很好;在没有土的环境也可以生长。例如,芦竹、香蒲、水葱、慈姑等。

⑤沉水植物:

特点:植株基本沉于水下,根系不发达或者退化,营养靠植株吸收的各个部分,通气组织发达。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例如,金鱼藻、轮叶黑藻等。

⑥耐湿乔灌木:

特点:能够耐水湿、植株的萌芽力强、稳定性强。例如,落羽杉、水杉、夹竹桃、散尾葵等。

(2)植物种类的选择

湿地植物种类很多,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多利用有利于生态系统恢复的物种。但是还是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湿地的不同用途进行植物的选择。

①植物的生态净化功能

有些污染的湿地主要是负责生态演替和污水净化功能,因此多选用污水净化能力比较强的植物,会提高污水净化速度,减少后期管理的投入。

②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包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对不利温度的抵抗能力。

湿地有时会出现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如果湿地植物抗冻、抗热力比较强,就会少受损害,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净化效果。

湿地因为潮湿容易产生病虫害,因此植物对其抵御能力也会影响植物的成长与生存,同时也影响污水的净化程度。

湿地对于植物的根系牢固程度也有要求,茎叶发达的植物根系比较牢固,可以保持水土,防止被水流冲刷,还能沉降泥沙,保留土壤养分。

③植物的年生长期

人工湿地系统的功能性在冬季会有所下降,因为冬季植物会枯萎或休眠降,因此最好多选用常绿的水生植物或冬季半枯萎的植物。

④植物的安全性、生态文化价值

选择植物应以本地物种为主,引进物种不能对当地植物和生态构成威胁。选用的植物应该具有一定的经济、文件、景观综合利用效益,例如可以选择易分解用作肥料的植物,或者选择可以造纸的一些植物。

(3)植物群落的营造

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视觉效果,多种植物进行搭配形成水净化功能完善、景观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①根据功能性来看,需要考虑植物的根系问题,根系发达的植物有利于吸收营养、阻降泥沙,要注意深根性和浅根性植物的相互搭配,避免植物功能季节性的单一,影响湿地的长期发展。

②根据景观性来看,需要注意高矮、横纵搭配,构成丰富的湿地植物景观层次。水生植物多以竖线条造型的为主,与宽阔的大水面形成纵横呼应,并且水生植物面积不要超过水面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水面的通透性和倒影效果、景观视觉性更好。对湿生乔灌木的选择也要根据季相、树形、耐阴性、是否常绿等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现在比较受重视,虽然建设保护情况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好,但是国内外有一些成功的城市湿地公园案例,通过分析比较这些公园的成功之处,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躲避掉一些设计盲区,尽量能在实现湿地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游憩观光、科普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江菡,周曦.关于城市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环境缓冲过渡关系的思考[J].建筑与文化. 2014(04).

[2]周晶,章锦河,陈静,李曼.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和国际重要湿地的空间结构分析[J].湿地科学. 2014(05).

[3]刘洋,王树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调查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3(02).

[4]张庆辉,赵捷,朱晋,程莉,海全胜,同丽嘎.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 2013(01).

论文作者:宋利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2

标签:;  ;  ;  ;  ;  ;  ;  ;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析论文_宋利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