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生写作文多为挤压式,东拼西凑,找不到切入口,缺乏连贯思维。对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将思维发散开来,想象创新成为写作指导的关键所在。本文旨在从情境创设入手,开掘小学作文教学的一条幽径。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发散思维 情境交融 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简言之,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罗杰斯也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那么,如何在习作指导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自由、想象的空间呢?
一、创设具体情景,培育观察力
要获得正确的认识,观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首先,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才能采集到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否则,学生只能是闭门造车,胡编乱造。要记一次活动课,如果老师只布置好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写,学生要还原并写好记忆中的活动课是有难度的。我是这样创设观察情境的:
1.在学生没有预知的情况下,拿着一块砖头走进了课堂。于是教室里开始议论纷纷。我顺势让学生猜测:老师要干什么?
2.在否定了多个猜测之后,公示活动内容:吹砖头比赛,比一比谁的力气大。于是学生们开始跃跃欲试。教师顺势利导,要求学生观察吹砖头学生的表现,如动作、语言、表情以及自己的心理等。
3.然后要求学生把观察结果写下来,越具体越好。
为了让同学写自己的时候更出彩,几个顽皮的学生还搞了搞怪,如滑稽的表情,夸张的鼓腮,卖力的吹气等等。学生抓住特征明显的几个学生,果然写得很生动,笔下的人物自然就栩栩如生了。类似的情形自然很多,考验的是教者的智慧。如描写物品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学生可以走下来细细地观察;描写景物时放出视频,学生可以反复地观察;描写人物时就班级里的同学和老师,比方说大家都写同一个人,看谁描写得惟妙惟肖……学生的观察能力逐步提高,由此去观察生活,便会有意想不到的美的发现。
二、开启发散思维,激发想象力
有人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要培养想象力,就离不开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对于作文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仍以上面的吹砖头为例,完成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吹砖头的意义彰显出来。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只把上面的观察写成文章的话,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的回答自然五花八门。其中可写入文章的有:“这节课真有趣!”“这节课很快乐,大家都玩得很高兴!”教师自然正顺势利导:“大家还想继续玩下去吗?”正中下怀,学生的兴致被轻轻地撩拨了起来。教师说:“好吧,现在我们就想出奇招,把砖头吹倒!”
学生的思维被发散开来,有用书本的,有用信封的,有用纸板制成简易风车的,最后都把砖头吹倒了。哈,孩子们太有想象力了,我不由得为他们喝彩起来!
然后,我让学生说出这个过程并启示。有的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着急,总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有的说:“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借助外力来帮忙。”还有的说:“要感谢老师,让我们有了思考问题的新方法。”那我又问:“你们平时总是觉得每件事都很平常,写作文的时候不能表达出明确的中心,现在知道怎么让中心凸现出来吗?”学生笑着说:“以往不懂,老师你这么讲,我们就懂了!”我也笑着说:“我没讲啊,是你们自己归纳出来的呀!
确实,当教师创设了恰当的写作情境的时候,学生的发散思维顺势打开,于是,小学作文无盲点。
三、积累表达语言,丰富表现力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感悟,多积累。具体要求如下:
1.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分类整理积累,最好能背下来。
2.要求学生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或疑问写在书的相应位置,是为“作批注”。
3.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
4.建议学生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者讨论、争辩的原话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学生写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情境作文训练无疑是拓宽学生写作思路的好方法。多年来,我把自己善思的特长充分发挥了出来,探索出一条情境牵动观察,连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的写作培养之路,彻底解决了小学生怵作文的问题。
论文作者:张小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想象力论文; 砖头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的说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5月总第15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