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区历史课程资源构成——以福建南安农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安论文,福建论文,为例论文,农村论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493(2008)04-0055-06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的界定并不一致,据统计,关于社区的概念有一百多种。一般认为,构成社区的要素有:人口、地域、各种设施、管理机构、文化现象和社区意识[1]。社区的演进中,按照经济结构、人口密度等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以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来衡量,南安是一个地缘型的农村社区。但是南安人口多达148万,如果把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县级市作为一个大型社区,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不易。目前,南安市由3个街道办事处、21镇、2乡和1个开发区组成。如果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为社区,那么整合社区课程资源的难度极大,也不符合南安历史文化发展的实际。所以,根据社区主要构成——地域和文化要素结合方式,综合考察南安历史文化及区域性差异,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出发,南安可以分为若干集镇社区,如表1:
上表所列的集镇社区,基本上依然是地缘型社区,而且是农村社区,只不过社区的规模较小,呈现如下特点:1.相互影响加强,集镇的中心地位日趋明显。比如,梅罗九社区就是以梅山镇为中心集镇——诸多公共事业单位构成了梅山特有的人文魅力,吸引着本镇及周边乡镇民众向梅山靠拢,梅山是该社区的教育、文化、卫生、商业、交通等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聚散功能。再如诗淘码社区的诗山镇,2001年9月被授予“中国雨伞城”荣誉称号,在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对周围乡镇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诗山地处南安、安溪、永春交界处,为泉德公路咽喉地段,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另一方面诗山历史文化底蕴浓厚,被称为“八闽破荒地”。2.以地理关系为主。这是地缘型社区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也是南安社区划分的重要依据。1999年南安乡镇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20镇、2乡、1个开发区变为3个街道办事处、21镇、2乡、1个开发区。新出现的街道或镇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原集镇社区是毫无疑问的。3.居民大多数是永久定居。南安本地人口148万,皆为永久居民,还有旅居海外的华侨、港澳台同胞300多万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地缘型的南安农村社区构成格局是:村落——集镇——集镇区。其中,对南安农村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集镇区。所谓集镇区,指的是以较为繁华的集镇为中心,连同周围的若干乡、镇,共同组成的一个小型的农村社区。社区类型的明确和集镇社区的划分,有利于农村高中开发利用社区课程资源过程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课程资源的功能。
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地区学者对社区教育的资源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一些基本理论对社区课程资源定义的阐释大有帮助。比如,林振春认为社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组织资源、文献古迹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王秋绒认为社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社区居民意识五种[2]。大陆学者,认为社区资源主要包括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场地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3]。上述观点主要根据社区的构成要素来界定社区资源,但是并非所有的社区资源都能成为课程资源,尤其并非都能有助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只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能够进入课程活动过程的社区资源,才能称之为社区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主要是从空间上认识课程资源,实际上是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种,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社区课程资源的筛选必须符合三条基本规律:即社区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的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一步的发展方向;社区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社区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概括说来,社区课程资源指的是学校和学生所在社区周边环境中蕴含的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以南安为例,探讨的就是要从农村社区中挖掘出对高中历史新课程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各种课程资源。
一 社区物质资源
社区物质资源,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分析,实际上就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谓的历史遗存,包括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等。利用历史遗存,能够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
(一)历史遗迹
所谓的历史遗迹,具体由历史遗址、遗迹、文物等组成的。这部分资源具有地方意义,同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历史有着密切的关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例如:
资源1:九日山。九日山地处南安丰州镇,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晋代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南安江聚居,每于重阳佳节到此,登高远眺,寄托乡思,久而成习,故称此山为“九日山”。九日山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誉,唐、宋、元、明、清均有,至今尚存75方。这些石刻群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的海交祈风石刻,共有13方。海交祈风石刻又分“回舶祈风”和“遗舶祈风”两种,记载从北宋至南宋160多年间,泉州地方官吏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宋代泉州对外贸易物证的珍品,是我国古代海外交通文物的瑰宝,也是我国同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同时也证明了九日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
资源2:东田南坑古窑址。东田南坑古窑群地处南安东田镇南坑村。窑址错落有致分布于20多处山坡上,四周群山起伏,堆积层厚达1-5米,据考证其生产年代为北宋中晚期。它是福建闽南地区迄今发现保留最为完整及规模最大的古窑群,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处难得的历史遗迹景观。古窑群主要烧造青瓷、白瓷、青白瓷,其中以青瓷和青白瓷为最多。南坑古窑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陶瓷文化提供了不可少的实物资料。
资源3:安平桥。安平桥坐落在泉州城南约30公里处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部用花岗石构筑,桥面用阔厚大长石条铺成桥板,最长者达2丈余。因桥建于安平镇(今安海镇),故称“安平桥”,俗称为“五里桥”。又因其长度冠于古代桥梁之首而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据说安平桥当时建桥的巨石,多系从咫尺相对的金门岛开采运来,其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种造型,桥基则采用北宋建造洛阳桥时发明的“筏形基础”形式。安平桥规模宏伟,工程浩巨,结构壮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才智和创造伟力。
资源4: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南安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浅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二)自然物质资源
自然物质资源,并非纯粹的自然资源,主要是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
资源5:雪峰植物园。雪峰植物园位于南安康美杨梅山,因山中有著名的唐代古刹雪峰寺而得名。杨梅山山体雄伟峻峭,傲立在四周丘陵平原之上,山顶森林植被保存十分完好,林木葱郁,为常绿针叶阔叶混交林;山前龙眼成海,多达2万余亩;山中狮林水库和厝内水库水清色透,镶嵌在龙眼林海之中;雪峰寺、慧泉寺、太湖岩、西真寺、本山岩等名刹古寺深藏在万绿林木丛中,加上雪峰寺独特的“四景八趣”景观,构成了杨梅山一幅绝美的天然画图。雪峰寺始建于唐代,史载为唐代高僧仪存大师结庐坟之所,为闽南著名古刹之一,位于正在开发建设的全省最大植物观赏园——雪峰植物园中。20世纪30年代,雪峰寺是福建佛教协会会址,培育出了不少名僧主持,近代佛教三大法师弘一、太虚、芝峰曾会集该寺,留下大量诗文墨宝,世界佛教协会正副会长宏盘、瑞金、妙灯三大法师均担任过雪峰寺主持和方丈。宋代大儒朱熹曾游览雪峰寺,留下了许多诗文石刻。
资源6:黄巢山。黄巢山位于南安市东田镇西南部,海拔1095米,因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在此屯兵扎营而得名,现已是闻名遐迩的自然风景区。景区总体是一条可用于探险的狭长而崎岖陡峭的幽深峡谷,约3公里长,沿途布满各种奇石怪石,令人惊叹。中间有几个舟渡的大小绿潭,是旅游探险的必经之处。峡谷悬泉似练,深处有宏伟壮观的瀑布群,宽30米,分三层:一瀑为100多米;二瀑80多米;三瀑60多米。除此之外,景区内还留有10余处佛道教、历代兵家人文景观,历史悠久,留下许多优美传说和动人的民间故事。
(三)人造物质资源
人造物质资源,是指经过人类加工的各种物质资源。
资源7:光前学村。光前学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安梅山镇芙蓉村,距市区28公里,占地两千多亩,由学校、医院、图书馆、美术馆、南益别墅等组成,初名为国专学村,1993年经南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光前学村。现在学村已拥有福建省一级达标的国光高级中学等诸多的各类学校,并拥有泉州市光前医院、南安市级成智公众图书馆、市美术馆、画院等众多的公益设施,建筑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
资源8:郑成功纪念馆、碑林。郑成功纪念馆、碑林位于南安市石井镇西侧,距南安市区45公里。纪念馆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是一座富有民族特色的三进宫殿式建筑,分前、中、后三部分展厅。郑成功纪念馆介绍英雄一生的丰功伟绩。
占地10亩的园林式建筑郑成功碑林位于纪念馆西侧,既有碑亭诗阁,又有石刻廊群,200多幅的题字,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于一廊,展现了郑成功爱国主义的崇高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艺术。
二 社区人力资源
校外社区资源中,较为丰富的是校外人力资源。社区人力资源有专家、学者、文化名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但是,历史学科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特殊,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历史人物
资源9:郑成功。郑成功,原名森,石井人。明天启四年(1624年)农历七月十四日,郑成功出生于日本,7岁回国,15岁进南安县学,21岁入南京太学。1644年郑森回到福州,1645年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自此人称“国姓爷”。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军25000人、战舰300余艘,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1662年2月1日(农历1661年12月13日),荷兰总督揆一正式在投降书上签字,郑成功收回台湾。
资源10:叶飞。叶飞,原名叶启亨,金淘占石村人。1913年出生于菲律宾,1919年归国。1928年参加共青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闽东北从事革命活动。1935年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兼政委、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兼政委,在苏中坚持敌后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大江南北,参加过孟良崮、淮海等著名战役。1949年7月,率解放军第十兵团十万大军进军福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9年4月18日逝世。著有《征战纪事》《叶飞回忆录》等。
(二)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的人力资源
资源11:爱国华侨李引桐。爱国华侨李引桐(1913-2002年),人民共和国一等功臣,梅山人,旅泰马籍,是一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实业家,教育、慈善事业家,社会活动家。2000年,李引桐先生捐资2200万人民币,兴建南安蓝园高级中学,成为南安市第三所高级中学。此后,引桐先生及其家属对蓝园高中倾注无数心血,使其茁壮成长。2006年4月,蓝园高中顺利通过省三级达标中学验收,跨入省级重点中学行列。
资源12:爱国华侨吕振万。1924年,吕振万出生于南安水头镇朴里村。旅港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多年来,吕先生先后捐资1.5亿多港币用于发展教育和其它公益事业。先后建造各类学校达150多所,仅在南安,就捐资兴建教学楼110多座,1400多间教室,捐助的覆盖面积达16个乡镇,100多个村落。比如,吕先生捐资164.7万元支持五星中学兴建“吕振万大礼堂”,20万港币兴建“振万楼”,并捐资100万港币设立“吕振万教育基金会”。
(三)社会贤达及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
资源13:黄三皇,又写作“三红”,东田人。生于民间雕塑世家,自幼受艺术濡染,继承祖业并开拓进展,艺兼雕刻、泥塑、脱胎、彩瓷等。其传统的佛像雕塑技艺精湛,闽南许多名寺古刹的大小佛像多出其手。其子黄华宗子承父业,所作的泥塑关公、哪吒、十八手观音等艺术品,表现出较高艺术水准。
资源14:黄奕缺,罗东人。自幼酷爱木偶戏,13岁即入木偶戏班学艺,经五年科班、三年拜师,打下木偶表演的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时他正式出师,随即加入泉州木偶剧团。黄先生所操纵的木偶,如《水漫金山》中的小沙弥、《火焰山》中的孙悟空、《馋猫》中的老鼠和小品《驯猴》,都以出神入化的技艺和妙趣横生的表演使中外观众倾倒。他还与其他艺人一道,大胆革新,在剧目创作、舞台改革、木偶造型和线路设计诸方面,都有突破。
三 社区文化知识资源
(一)岁时民俗
岁时民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传承是靠人们的口头和行为方式一代代延续下来,是一种历时持久的、由集体所传递的文化形式。南安的岁时民俗,一方面是南安人们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体现,另一方面也与南安独有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资源15:普度。农历七月,是做普度的月令。所谓普度,即普度众生之意,而普度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以丰盛的菜肴酒食施舍给无主孤魂散鬼,因为有子孙的鬼魂,有的由僧道超度出地狱升天堂,大都供奉在自家的厅堂中,子孙既为他们做忌辰,一年又有清明节、中元节及年兜几次大型的奉敬,自无饥寒冻馁之虞。普度在闽南侨乡村里,各村有各自的普度日。
(二)民间故事
南安民间的许多风物故事,都是以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山川风物和名胜古迹为对象,表达出南安历史文化丰富多彩与绚丽灿烂的内容。同时,历史上各种虚构性的口传故事不断产生和流传,基本上是源于南安人民的现实生活,其生动的人物和丰富的内容,不但引人入胜,而且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已经整理的有“丰州九日山”、“蔡氏古民建筑群传”、“诗山凤山寺”、“康美雪峰寺”、“洪梅灵应寺”等传说故事[4],出版了南安知名历史人物,如欧阳詹、李贽、洪承畴、郑成功、吕惠卿等的传说故事专著[5]。
(三)地方方言
南安地处闽南社会,地方方言就是闽南语,可以说,闽南语就是南安高中学生的真正母语。闽南语是闽南人民两千多年来劳动生产和生活的结晶,内容丰富,包含民歌、民谚和熟语等。并随闽人渡台而在台湾传播,闽南语成为台湾最流行的语言,具有相当独特的闽台区域文化价值。
闽台最流行的民歌《天乌乌》,不仅海峡两岸的唱法和内容存在一定差异,甚至是福建的闽南地区,即泉州、厦门和漳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资源16:民歌《天乌乌》。南安——“天乌乌,要落雨;阿公揭锄头去掘芋,掘啊掘,掘到一尾泥鳅;阿公要煮咸,阿婆要煮淡,两个相打弄破鼎。”
台湾——“天乌乌,欲落鱼;阿公举锄(头)巡水路,巡着一尾鱼鲷鲒;阿公欲食,阿妈欲卖,两个相打愩破鼎”。“天乌乌,要落雨;天乌乌,要落雨;公仔骑马去巡埔,掠著一尾鲤鱼乌;公仔爱煮盐,婆仔爱煮淡,相搏弄破鼎。”[6]
泉州——“天乌乌,要下雨;海龙王,要娶某;龟吹箫,鳖打鼓;火萤担灯来照路,田鲵举旗喊辛苦;水鸡扛轿日吐吐,蝦蛄担盘勒腹肚。”[7]
厦门——“天乌乌,要落雨;揭锄头,巡水路;鲫仔鱼,要娶某;龟担灯,蛇拍鼓;水鸡扛轿大腹肚,田婴揭旗叫艰苦;妈祖气甲无法度,叫因一人行一路。”[8]
漳州芗城——“天乌乌,要落雨,举锄头,巡水路,看见龙虾咧娶某;蟳榉灯,龟拍鼓;水鸡扛轿叫艰苦,哲仔大腹肚,金鱼毋愿做新娘,哭得两目吐吐吐。”[9]
从《天乌乌》的内容看,南安与海峡对岸台湾地区比较相近,反而与邻近地区有巨大的差异,这种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加强闽台方言的研究探讨,对于增强海峡两岸人民的认同感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
除了民间歌谣,南安民间中的许多谚语熟语,蕴藏着南安民间广博的智慧和经验,生动形象地反映千百年来南安人民的信念、志向、追求和体会。民间谚语熟语将南安的一些地名、人物、事件、文化传说等巧妙地编织于其中,是南安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精辟生动、合乎逻辑,充满辩证法,机警而聪慧,值得研究。
(四)戏曲
资源17:高甲戏。高甲戏系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一。分布于闽南地区、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集居地。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发源于南安官桥。最初是闽南民间装扮“水浒传”的化装游行,随后出现专演宋江故事的业余戏班,时称“宋江戏”。清中期,“宋江戏”突破局限,兼演文武戏、宫廷戏、丑旦戏等,内容及表演艺术逐渐丰富,成为“合兴戏”。至清末,“合兴戏”又吸收京剧、昆剧、傀儡戏的精华,走向专业化组织形式,并上演连台本戏,形成了有自己的风格和丰富多彩的传统的地方剧种。
资源18:提线木偶戏。南安民间极为流行提线木偶戏。根植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丝戏”,民间俗称“嘉礼”,乃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数百年形成了一套稳定而完整的演出规制和700余出传统剧目。在泉州傀儡戏传统剧团中,保存着大量古代泉州地区民间婚丧喜庆及民间信仰、习俗的内容。保存着“古河洛语”与闽南方言俚语的语词、语汇、古读音,并且也保存着许多宋元南戏的剧图、音乐、演剧方法、演出形态等珍贵资料。因而,对“闽南文化学”、“闽南方言学”与“宋元南戏学”等,具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五)高校、图书馆等其他科研教学机构
资源19: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闽南科技学院坐落于南安康美镇,创办于2001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确认的一所实施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资源20:南安市图书馆。1993年lO月16日,南安市撤县设市,南安县图书馆改名为“南安市图书馆”,内设“十一室五库二厅”,年开馆364天3640小时。
资源21:李成智公众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建于1995年,位于南安市梅山镇。
以上三种都是比较熟悉的社区课程资源,实际上还有社区经验资源——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经历,学生通过照片实物以及家长和亲属等,有利于了解家庭的历史和社会的变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10]53 但是高中招生并不是就近入学,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甚至是不同的县区,有的家庭距离学校较远,而且家庭情况不一,家庭资源的利用就显得不是随手可得。从2006年秋季开始,福建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地处农村的南安高中能否顺利实施新课程,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同样要求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10]32
[收稿日期]200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