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巴西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巴西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巴西的经济规模相当于阿根廷的3倍或墨西哥的2.5倍,其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整个拉美GDP的45%,达到8000亿美元, 居世界第8位,是韩国的2倍,比中国GDP还多。在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巴西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额仅次于中国,约占世界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5%, 1998年约达250亿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巴西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新兴工业国家外债证券市场上,每天近一半的交易是通过巴西证券市场进行的(注:巴西《圣保罗州报》,1998年9月13日。)。 在资产总额达8731亿美元的拉美100家银行中,巴西银行最多,有42家, 并囊括了前5名,在拉美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外资银行自1997 年开始大举进入巴西,从1995年的200家增加到1998年的2000 家(注:墨西哥《至上报》,1998年6月27日。)。
巴西虽在经济结构改革方面不及其他拉美国家早和快速,但自卡多佐总统上台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和完善国家的民主制度,深化社会改革,关心社会问题,使国家的政治局势保持稳定。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卡多佐在1994年任财政部长时提出并实施消除通货膨胀的雷亚尔计划,1995年执政后,确保稳定经济的发展计划继续顺利实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战胜了困扰巴西长达10多年的通胀恶魔,使通胀率从1993年的2500%猛降至1997年的4.34%。巴西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向海外投资者开放市场;大力推进私有化进程,从1991年到1998年7月,已有78 家国有企业被民间收购;降低关税,平均关税率从1988年的55 %降至1995年的12%;同时,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结果,从1994年起, 巴西经济逐渐摆脱困境,连续3年保持年经济增长率4%左右的水平;物价稳定,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居民购买力得到很大提高,个人消费急剧增长,储蓄等个人资产开始出现流动,信贷也比以前更容易了,低收入者也开始拥有汽车、冰箱和空调等。然而,1997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进入1998年后,巴西经济受东亚金融危机影响逐渐下滑。
二
东亚金融危机对巴西的冲击大体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1.金融市场激烈动荡,但有惊无险。
当起始于泰铢大幅贬值的金融风暴几乎横扫东盟各国时,拉美金融市场上的恐惧心理迅速增加,人们担心东南亚的货币危机可能通过连锁反应使拉美一些新兴工业国家陷入困境。受其影响,拉美地区最大的圣保罗证券交易所自1997年7月中旬起就开始失去活力,股票下跌近15 %。8月,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交易所的行情暴跌,巴西股市下跌6.8%,阿根廷股市下跌3.7%,墨西哥股市下跌3%。这是1997年拉美交易行情跌幅最大的一次。拉美金融市场上的激烈波动造成人们的不安情绪开始加剧。因巴西经常项目高额赤字及外贸逆差的迅速上升和债务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其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忧虑,把它看作是在交易所里进行投机性攻击的首选目标。为稳定金融市场,巴西总统卡多佐在讲话中恳请国际投资者不要把拉美和东亚的问题联系起来。他说,“我们不是虎(亚洲),也不进行跳跃,我们像一条鲸鱼,在缓慢而有力地向前移动。”(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997年9月1日。)
10月下旬,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下跌7.2 %。10月27日成了巴西的“黑色星期一”,圣保罗股市下跌14.97%, 里约热内卢股市下跌13.9%,创近3年来最大跌幅。 股市下跌使巴西损失约10亿美元。10月28日,巴西到处流传着全世界股市暴跌的消息,各银行纷纷向巴西中央银行购买美元。短短的3天时间里, 巴西外汇储备就流失了75亿美元。10月31日,圣保罗交易所股价继续下跌22.1%。巴西企业股票总额在7月前为3200亿美元,到11月中旬已降至2400亿美元, 同时还有近39亿美元外资逃离巴西。为避免资本大量外流,巴西中央银行决定于10月30日将基本利率提高1倍,并动用近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挫败投机商为迫使其货币贬值而进行的投机活动。11月10日,巴西财政部长佩德罗·马兰宣布包括51项措施在内的财政调整计划。首先,大幅削减公共开支和政府投资,将1998年预算减少52亿美元,其中削减联邦政府投资12.6%,减少行政开支15%,并裁减3.3 万名非正式公职人员。其次,增加税收,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10%,提高燃料税5%, 提高酒、烟、汽车工业产品税及部分公共服务价格。第三,加速国有企业私有化步伐,以筹集资金。1997年企业私有化收入达178亿美元。 第四,加紧吸收外资。1996年11月~1997年10月,巴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168亿美元。此外,政府还在1997年第4季度推迟发行新的国际债券。上述一揽子调整计划旨在确保巴西本国货币雷亚尔的稳定,以对付证券市场的混乱。
由于巴西政府防范及时,措施得力,加上外汇储备丰足,通胀率不断下降,外国直接投资继续增加,银行经过墨西哥金融危机后的兼并和调整,巴西金融市场比俄罗斯市场较为健全,运转基本正常。因此,巴西金融市场的激烈波动没有演化成严重的金融危机。1997年巴西GDP 增长3.5%,是巴西经济保持连续稳定增长的第4年。
2.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经济变得十分脆弱。
进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其对巴西经济的不利影响不断增加。巴西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不定,股市下跌不止。1997年7 月~1998年7月,巴西各股市的资本和在巴西的纯投资下降了50%。 巴西电信公司等大公司股票在1998年上半年的几个月内几乎下跌了一半。资金继续大量流失,仅1998年5月1日~6月底,巴西资金外流就达25 亿美元,使巴西728.2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减少18亿美元(注:美国《世界新闻报道》,1998年7月2日。)。巴西在欧洲市场上发行债券困难重重,不仅利率上升,而且时间拖长。亚洲危机对巴西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据1997年年底的统计,巴西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比重已从23.5%降到21.9%,对欧盟的出口从18.9%降到16.1%,对亚洲的出口从9.9 %降到7%。 巴西政府和出口商都十分担心亚洲发生危机的国家大量出口廉价商品和减少进口,使巴西商品进一步失去竞争力。巴西多西河谷矿业公司为保住其在亚洲、特别是在日本市场上的份额而被迫降低商品价格(注:Latin American Economy and Business,January 1998.P3.)。出口收入的显著减少,又严重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面对上述严峻形势,政府采取鼓励出口、压缩进口的政策,要求议会支持实施经济结构调整法案,促进财政改革,增加国内储蓄,缩小财政赤字。紧缩政策的贯彻、实施,虽暂时避免了资金大量外流,并使经济和金融形势渐趋稳定,但也使巴西经济变得十分脆弱。首先,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由于用于社会计划的公共开支增加和利率上调增加了财政负担,内债利息已占GDP的6%,这导致1997年6月~1998年6月间的财政赤字增长了7.8%,达690亿美元。其次,外贸逆差有增无减,1998 年1月到8月累计达30.28亿美元。政府只得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等形式来弥补。第三,投资增长率大幅下降,各项投资计划几乎都被推迟,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第四,市场普遍萎缩,从电子商品到钢铁厂都受到经济衰退的打击,纺织、制鞋和汽车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1998年头8个月,巴西汽车产量为117.4万辆,比1997年同期下降13%。同期巴西汽车销量也下降了18%。第五,失业率明显增加。1998年8月,巴西失业率为7.5%,是15年来最高的。第六,外债不断增加。到1998年6月,外债总额已升至2280亿美元,1998 年需偿还的外债本金就高达266亿美元(注:埃菲社巴西利亚1998年9月26日电。)。
3.险象环生,经济开始动荡。
1998年下半年,俄罗斯陷入了金融乃至经济、政治危机后,美、欧股市和汇市剧烈波动,并迅速波及巴西,其证券交易市场再次大幅下滑。9月初,巴西圣保罗交易所股票指数暴跌8.6%,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股市多次出现狂泻现象。9月10日, 上述两大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就使巴西损失了数亿美元。特别是哥伦比亚政府于9月1日宣布其货币贬值9 %后,人们纷纷担心巴西将是继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新兴市场出现危机的下一个受害者。许多文章认为,巴西出现了类似墨西哥金融危机前的情况:币值高估,贸易和财政赤字增加,资信下降,资本外逃,10月初又将举行总统选举等。巴西将爆发金融危机的种种猜测更加剧了巴西资本的大量外流。不到两个月时间,巴西资本外流高达290亿美元。 投资者不仅对其投入到巴西的资金感到担忧,而且对在当地或在其他国家巨额投资的巴西企业也感到不放心,因为这些公司股票在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价格大大下跌了。因此,外国银行和外国投资者已越来越不愿把资金投入巴西,这更使主要依靠外部资金发展经济的巴西雪上加霜。
为阻止资金大量外流,巴西中央银行于9月11 日决定把拆借利率从原来的29.75%提高到49.75%;把基础利率从19%提高到29.75%, 大大超过了1997年10月提高利率的幅度。然而,高利率将使政府债务增加270亿美元。单是偿还1999年9月到期的短期外债,就需近360亿美元。 巴西企业的短期债务负担在拉美是最重的,除1998年9 月到年底将到期的26亿美元欧洲债券外,还有39亿美元“固定性”债券,需以大大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回。沉重的债务负担使巴西大部分公司利润大幅下降,一些能从海外融资的大公司因无法筹到新的款项而只得以公司现金储备来偿还即将到期的债券。
巴西政府原计划1998年出口增加11%,但到9月已降至5%左右。一些原计划给建筑部门的贷款因利率上升而暂停,在巴西的跨国公司的利润也都明显下降,这又影响了巴西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卡多佐再次当选总统后,面对国内经济动荡不定的严峻形势,于10月28日宣布了一项稳定经济、对付投机活动的财政调整计划,使1999年的财政盈余达236.67亿雷亚尔(合198.88亿美元),相当于同年GDP的2.6%。具体措施是:计划1999年减少政府开支和投资共87亿雷亚尔,减少对国营企业投资27亿雷亚尔;普遍实施预防和社会保险体制11%的税率;对工资超过1200雷亚尔的在职和不在职公职人员征收9 %的附加税和临时(5年)预防及社会保险体制税;金融活动临时税收从2%增加到3%。同时,卡多佐总统希望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给予援助。为避免巴西在亚洲危机的冲击下陷入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敦促IMF拟定了向巴西提供一揽子贷款计划。IMF宣布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的贷款计划后, 巴西动荡不定的经济和金融市场随着美国和欧洲国家降低利率及日本整顿银行和刺激景气的措施的出台而渐趋稳定。
三
进入1999年,巴西经济暂时稳定的好景不长。1月6日,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伊塔马尔·佛朗哥宣布推迟90天偿还拖欠联邦政府债务,再度引起外国投资者对巴西的疑虑和恐慌,他们又纷纷从巴西市场撤资,巴西金融动荡再起。13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股市直线下泻,1 天内雷亚尔对美元的比价贬值了8%左右。
在资金大量外流、外汇储备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巴西政府被迫实施浮动汇率制。其目的是想以此遏制外资继续抽逃,避免国家有限的外汇储备进一步流失,并争取喘息时间,促进出口,减少外贸赤字,降低利率,以稳定激烈动荡的金融市场。然而,外资仍然抽逃不止,至1 月底,平均每天至少流失3亿美元。政府分阶段以每天1.5个百分点提高银行间拆借利率,也未能使雷亚尔止跌。1月29日, 雷亚尔对美元的比价跌破2∶1心理防线后,雷亚尔汇价更加动荡不止。3月2日,雷亚尔急泻至2.17∶1美元的历史最低位。政府被迫硬性规定银行提高存款储备, 以对付即将到期的20亿美元公司债券。同时,巴西央行两度入市干预,但救市乏力,作用不大。自1月中旬至3月初,雷亚尔兑美元汇率已暴跌了44%。
目前,巴西政府宣布,巴西金融市场的动荡已成为过去,巴西经济形势已基本稳定。然而,巴西金融市场激烈动荡虽然不像墨西哥、泰国及俄罗斯那样出现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交织的局面,但雷亚尔大幅贬值、持续动荡所造成的影响一时难以消除,巴西金融市场的平稳仍有许多潜在威胁。巴西政府要想避免经济形势的再度恶化,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制约巴西金融市场复苏的外部条件主要有4个方面。首先, 世界经济下滑趋势虽有所抑制,亚洲金融危机也出现了趋缓和复苏的征兆,但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制及市场化加速发展趋势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依然存在。全球金融和市场经济基本上仍在无序地运行。资本市场的无序性及科技化改革导致流通货币间更多的竞争。其次,经济增速普遍减缓,生产萎缩,市场脆弱,商品需求不足,产品价格下跌,国际贸易增长大幅减缓。第三,信贷萎缩,资金短缺,信心不足。国际资本流动周期和国际贸易增长周期一时难以走出下降阶段。而股市和经济成分中的泡沫因素增大,一些以追求投机盈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仍在伺机卷土重来。第四,美国经济在经历了近10年的连续增长后,近期虽仍看似繁荣,但受世界经济不利因素影响,预计1999年增长速度比往年有所下降。
不利于巴西经济形势良性发展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巴西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破产境地。巴西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采用提高贴现率等方法提高利率,利率上升和货币供给的减少使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价格下跌,提高了融资成本,加大了企业和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加上雷亚尔大幅贬值会使金融机构和企业以本币衡量的外债迅速扩大,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增加。而且,高利率政策直接打击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引发金融资产下跌、质量下降,引起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减少。结果,金融资本的流动性风险扩大,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的金融机构和企业面临破产境地。
其次,投资者恐惧心理难消。近年来,巴西政府在外贸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靠大力推进私有化、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及以高利率吸收短期资本等形式来弥补赤字,并以越来越高利率的借款来偿还到期债务。而较高的贷款利率只能增加赤字,使投资者更不愿把资金留在巴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资本外逃和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对弥补外贸逆差及偿还外债造成了困难。美国和IMF救助墨西哥的一揽子计划与巴西不同。 前者是在墨西哥货币大幅贬值后,目的是为保证墨西哥不拖欠偿还债务,因此对消除恐惧心理、稳定金融市场十分有效;而对巴西的415 亿美元救助计划是在货币危机之前,目的是防止雷亚尔贬值。因此,一旦雷亚尔大幅贬值,该援助计划不能有效消除投资者的恐惧心理。因为人们担心雷亚尔贬值可能使巴西达不到IMF要求的财政和货币目标,而且难以偿还3000 亿雷亚尔的内债及大量贷款。
第三,政府控制局势的政治能力减弱,实施紧缩财政计划的难度加大。当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提高利率及IMF 的援助计划都未能关闭资金流失的龙头时,政府只得进一步紧缩财政,实行更为严厉的财政紧缩政策。1999年2月4日,IMF与巴西达成的框架协议中,要求1999 年巴西财政顺差应占GDP的3%~3.5%, 因为这是让投资者和多国信贷机构相信巴西能稳定下来的惟一措施。然而,在拉美,巴西是最后一个消除通胀、实行结构性改革和私有化的国家,解决公共部门混乱和高额财政赤字一直是卡多佐政府实施雷亚尔计划以来的最大难题。在经济滑坡、失业增加,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衡加剧的情况下,实施紧缩财政计划本来就已困难重重,米纳斯吉拉斯州州长却决定推迟90天偿还拖欠联邦政府的债务。这实际上是向新政府公开挑战,企图以此拉拢另一些反对党州长,共同与新政府抗衡。这使增收和减支的财政计划目标的实现难度增加,更何况还要进一步加大紧缩财政的力度。
第四,通胀压力加大。面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不断加大的困难和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巴西央行如果扩大货币供给,会引起汇率不稳,不利于物价稳定;产出水平的下降和雷亚尔仍可能贬值也会推动物价上涨;如果雷亚尔继续贬值,进口商品和原材料的本币价格上涨,物价继续上升;进而,进口商品和原材料会逐渐减少,而进口商品则会逐渐增加,这进一步推动了物价上升。广大巴西人民仍然非常担心6 年前曾使他们深受其害的恶性通胀重新降临。
总之,如果巴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造成大批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巴西就会由货币危机演化为产出下降和失业增加的经济危机,从而对拉美和已经困难重重的全球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人们看到巴西经济形势已经趋于平稳,但由于上述诸多不利因素的存在,巴西经济发展仍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其未来发展趋势尚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