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军[1]2018年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化学一直都是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教学科目,其中高中化学在高中教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其教学质量能够有效促进整个高中教学发展,故一直都学生及教师的主要学习和教学内容.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化学与其他高中教学学科一样,在教学模式方面得到了万绿,使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及效率得到了提高.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进一步了解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本文深入探讨了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王瑞[2]2016年在《未来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出现正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信息化改革中,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关注的重点已经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本论文是基于未来课堂环境建设与研究比较成熟的前提下,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集中考虑如何实现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未来课堂环境下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探究出一条切合郑州二中教学理念与实际情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研究目标上,论文重点确定了叁个方面,即:构建新型课堂形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建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服务支撑;聚焦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叁方面,以期实现培养健康、博爱、有为的全面发展的有个性的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目标。在研究内容上,论文将重点围绕并从课堂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构建、教育云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教学模式和资源的整合、学科和技术的融合、教学与学习行为的转型等方面展开,以期达到论文所提出的研究目标。在研究成果方面,论文重点展示了信息化环境下未来课堂的校本应用,即移动自主学堂的设计与创建;移动自主学堂教育教学发展模型;四课型渐进式教学设计模式;创新型人才发展模型;以及如何运用四课型渐进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及课堂观察,表明:在移动自主学堂环境下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其主观能动性、阅读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师技能与自主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促进了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论文在理论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创新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与学生在未来课堂环境下的行为变化,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个性化生成、移动自主学堂发展模型、四课型渐进式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型等研究成果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为当前新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提供了实践指导。
雷松岭[3]2008年在《基于Moodle平台下的“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网络课程、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如何使两者优势互补,更好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目前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考察国内外流行的基本的在线教学模式,探讨了混合式教学、自主式学习以及引领式教学等模式,对比分析了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引领式教学的精髓,选择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念设计的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结合我国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构建并设计出基于moodle平台下的“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前在线初学、课堂互动教学、课后拓展训练和发展性教学评价五个环节。此外,研究者在GNU/Linux发行版的Ubuntu7.10操作系统上架设了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设置了相关模块。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的自然实验研究方法,在高校《教育技术学》课程中将这一模式应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并用自编问卷进行测查。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都有积极的影响。
冯红梅[4]2007年在《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探究式教学在中学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既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又体现了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同时适应了高中生不断增强的探索需求。在新课程体系下,要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必须将探究式教学丰厚的理论成果与化学的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本文将采用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师生角色及教学策略等方面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并通过案例来具体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卢梭顺应人性、顺应自然的理论和杜威的问题教学法为探究式教学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萨其曼设计的探究训练模式发展了探究式教学理论;施瓦布明确把“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加以研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探究式的教学理念;而研究性学习理论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些研究成果成为构建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在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统一和谐发展。具体而言,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获得有关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才能真正体现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精髓。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作保障。在新的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应着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明确目标、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得出结论、知识应用等一系列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从而科学合理、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其次,教师要创设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境,提供学生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经验,在情境中建构知识的理解。第叁,依据创设的情境,明确要探究的问题。在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第四,对于已经明确的问题,鼓励并引导学生对于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合理的假设,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第五,学生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搜集证据,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出较详细的探究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和证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他们对科学的情感,从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第六,在对所收集的证据进行筛选、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等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后,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以深化认识和理解。第七,通过学生间的合作讨论得出问题的最终结论。这时,教师要对结论进行相应的评价,使学生完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重塑的整个过程。最后,通过各种形式安排学生对所探究问题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用,促进学生的拓展提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这些活动环环相扣、逐步递进,构成了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必须正确把握师生角色与作用,同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在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定位应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方面要成为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信息的咨询者和教学过程的反思者,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方面要成为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情感的支持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者,另外,教师还要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学生则应成为探究式教学的主动反思者、参与者与合作者。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策略则应突出问题探究的核心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展开。主要包括以下策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明确陈述教学目标,适时组织师生讨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精心组织并指导探究,进行开放性、多元性的评价等。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贯彻落实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顾爱云[5]2007年在《士官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士官院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多年来,广大士官教育工作者一直为士官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创新及实践创新做着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1999年我军士官制度改革、2002年全军院校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及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严峻形势,给士官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士官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已有的教育经验加以总结归纳和提炼升华,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新形势下士官教育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成为士官教育工作者们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士官教育理论创新研究》正是顺应这一客观需要而诞生的。本选题是全国(军)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新形势下士官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组成部分,该研究立足于士官教育实际,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导,认真研究、梳理士官院校近几年来在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取得的成果,突出士官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突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提出了新形势下士官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对策。研究内容共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探讨士官教育理论的创新问题。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层面,从深入分析和准确定位士官及士官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入手,揭示了士官教育具有军事教育性、职业教育性、定向性、阶段性、跟随发展性、技能支持与管理兼顾性、全面合格性、承接性八个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确立了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超前教育思想、开放教育思想、任职教育思想五个方面的现代教育思想,为士官教育理论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部分为实践研究层面,立足士官院校教学实际,突出士官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关键,提出了以教学目标、教学组训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士官院校教学改革的创新理论。一是根据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士官自身发展的需要,构建了士官现代化教学目标体系,其框架结构设计为:一个总目标,五个分目标,各分目标分别以知识、能力、素质叁个层面展开设计;二是在士官专业技术能力培养教学中,建立了“两线并进”的教学组训模式,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作为两条教学主线,分别按照各自的教学规律同步展开。两条主线之间,在教学组织上相互独立,在教学进程上同步发展,在教学效果上互相促进,在教学目的上共同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中心;叁是提出了士官教学内容的改革策略,即通过着力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积极培育新兴学科专业、搞好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等优化重组士官学科专业,遵循“够用、适用、管用和创新”的原则构建现代化课程体系,通过突出加强基础性教学、针对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等科学整合课程内容;四是系统总结了士官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补差”教学法、教练结合教学法、实习法、参观见学法、“目标驱动”教学法等。这对创新士官教育理论、改革士官教育方法、完善士官教育内容、推动士官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牵引作用。
刘雯[6]2016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远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以可汗学院为代表的翻转课堂,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跨国合作等种种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正在悄然改变着现代教育的形态。交互式远程教学(IDL:Interactive Distanc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已经引起了教育学界的关注,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由美国堪萨斯大学,国家汉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华中师范大学联合创办,成立于2006年。基于地广人稀的地理特征以及汉语教师缺乏的现状,该孔院从办校伊始就与州内一所远程教学服务中心合作,通过互动性电视会议技术向本地及偏远地区学生提供汉语课程,目标就是要把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建成一个交互式远程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在这种教学形式上已经进行了9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它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材料,分析了美国的外语教学政策和汉语教育,进一步比对了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与国家汉办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分析了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育环境和背景。继而从教学模式的要素角度具体分析了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和教学评估,并将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短期项目“星谈”(STARTALK)作为一个范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模式的特点,构建出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以远程互动式教学为特色的教学模式。另外特别着重从教材的总体构想、架构、语料、话题以及语言要素等方面详尽分析了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高中一年级自编教材。随后提出了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特别就交互式远程教学课堂的教师培训问题对教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研究。最后提出了该模式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点启发。全文按以上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知识的介绍,即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环境,包括美国本土的外语教学政策、标准和教学理念,以及汉语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了影响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的因素。第二部分为对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模式具体分析,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估以及“星谈”范例分析。第叁部分为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的高中自编教材研究。第四部分为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范广辉[7]2010年在《“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HPM研究组织正式成立叁十多年以来,HPM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纵观国际HPM研究的现状,相对于丰富的HPM理论研究,其课堂实践方面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基本停留在某个教师在某节课中应用数学史的个案研究,实践研究的成果还不系统。个别数学史应用的案例能否推广到其他教师、其他学校或其他学习层次还无定论,这是现阶段HPM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数学教育甚至是整个教育的现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受到专家及相关人员的广泛质疑,学习者创造能力的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教育教学方式亟需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的角度进行改革,探究式教学方式因此被大力提倡。而历史发生原理是HPM理论和探究式教学的共同理论基础,因此HPM理论和探究式教学具有理论的同源性,本文正是通过整合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有:(1)要解决HPM实践体系中的问题,首先应该从HPM理论本身入手。通过进一步搜集并分析国内外HPM相关文献,可以发现,“HPM理论体系还相当繁杂、不系统”应该是其实践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因此,本文从理论入手展开研究,运用分类方法对迄今为止国际国内有代表性的HPM理论进行了梳理,关键是把“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史”从“为什么要在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史”中分离出来,并把二者进行再分类,通过这种方法建立了HPM教学实践的理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几乎所有欲应用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实践的教师都能通过其具体的教学目标找到对应的应用方式,进而着手实施。(2)通过上面建立的平台,结合我国数学教育中应用数学史的现状,以改变当前学习者被动接受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为目的,整合当前正大力推行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单这一教学工具,创造性的建构出“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数学史上某一概念形成的几个关键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学习者在学习此概念时可能存在的障碍;对这一数学概念进行解构,然后按照数学概念历史发展进程并考虑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序列化重构,重新组织概念教学进程;在重构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工作单的引领作用让学习者历经概念形成几个关键时期数学家探究数学概念的活动,同时教师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学习者完成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的一种数学教学模式。(3)给出了“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相关实施策略,特别是给出了提高教师数学史素养的相关策略和提高教师数学探究教学能力的策略。本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的给出,使HPM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了可以普遍遵循的具有固定流程的应用模式,便于广大一线教师的反复模仿应用和修改完善提高;另一方面,同时解决了HPM和数学探究式教学各自存在的应用问题,达到了“1+1>2”的整合效应。(4)构建了“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并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实验表明本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成绩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简言之,本文以HPM理论本身为研究出发点,在梳理HPM理论所建构的理论平台上,整合探究式教学,建构出“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并提出其实施的策略。
许江[8]2017年在《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划为艺术学下的“产品设计”专业,不再是原有意义上的艺术学与工学共有的“工业设计”专业。探索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定位、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都显得迫切而重要。通过对国内外产品设计教育现状与模式的考察与调研,尤其侧重对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产品设计与工业设计专业办学情况的研究与分析,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野中郁次郎等人的“SECI知识创造模型理论”及斯凯莫等人“两种暗默知识”的观点,深入探讨了产品设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特征,对SECI知识创造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产品设计知识的创造模式,是一种由“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与“自我超越的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社会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双知识螺旋创造模式,构建了产品设计知识创造的双螺旋模型理论,为产品设计“艺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学科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同时对其理论支撑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度的剖析,对产品设计专业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关的论述。研究指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品设计双螺旋知识的创新与迭代。针对学生知识创造过程中的知识碎片化问题,探讨了“递进型”课程的培养模式,论述了“递进型”课程培养模式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了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概念假设。“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进一步落脚在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模式叁个层面予以考察研究;以产品设计综合表达课程、企业竞赛合作课程、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坊为例,分低阶、中阶、高阶叁个层次对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验证。作为设计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设计专业的教育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科属性与特征;有益于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对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形成有效的教学与学习方法同样具有意义。
袁媛[9]2007年在《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及VB案例程序库的构建》文中认为“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以下简称VB)是大多数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计算机课程,此类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课程的理论性相比,VB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如果教师在组织教学时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就会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寻找一套适合VB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景,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我国把案例教学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中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把案例教学运用于VB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结合案例教学法构建相应的VB案例程序库也就更少。同时在案例教学活动中的案例拓展环节引入任务驱动模式更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本论文结合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优点,根据VB课程的内容及特点,把案例教学运用于VB课程的教学中进行研究,并且构建相应的VB案例程序库,在应用此案例程序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入任务驱动的思想,形成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旨在为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建议,丰富教学方法,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本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VB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VB中应用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设计出一种教学方案及教学流程。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精选了四个小案例并选取两个化学专业的本科班级作为个案进行行动研究。这些案例的教学实验基本过程是:教师呈现案例,讲解分析案例,学生根据任务模仿练习,教师引导拓展,学生合作创新,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全班交流总结。最后,通过调查问卷、师生访谈和学生作业的综合分析,探讨了案例-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VB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出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符合VB教学的需要,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本研究的选题以建设我校VB省级精品课程为基础,其研究结论与实践数据为建设VB省级精品课程提供了内容参考和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王文军.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
[2]. 未来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研究[D]. 王瑞. 华东师范大学. 2016
[3]. 基于Moodle平台下的“课堂—引领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验研究[D]. 雷松岭. 贵州师范大学. 2008
[4]. 新课程体系下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D]. 冯红梅.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5]. 士官教育理论创新研究[D]. 顾爱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6]. 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远程互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 刘雯.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7]. “数学史——探索”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及其实施策略研究[D]. 范广辉. 西北大学. 2010
[8]. 产品设计专业“递进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研究[D]. 许江. 江南大学. 2017
[9]. VB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及VB案例程序库的构建[D]. 袁媛. 西北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