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人民管理的启示”--接受“联想为什么”的采访_联想论文

写“中国人民管理的启示”--接受“联想为什么”的采访_联想论文

写中国人的经营管理启示录——《联想为什么》访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录论文,经营管理论文,中国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些年,国内出版了不计其数的外国企业管理经验的书籍,有理论的,有实务的。但是中国的企业是怎么回事?中国的国情是怎么回事?人们很少能够看到这方面的东西。

年前,北大出版社推出一本专为中国企业写的经营管理实务的著作——《联想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去写联想集团的传奇,而是从很多方面去解剖它,把联想放在社会大环境去衡量;是一本“拿联想说中国看世界”的书。其中有很多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竞争所产生之碰撞的思考,有在这种碰撞中中国企业种种不适应的思考,也有对发达国家何以富强的思考等。有专家认为,这本书思考的重量超过写事,主要是站在经济的角度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国家如何富强;从改革开放与民族工业的关系、企业战略、企业人才、企业观念、企业创新、企业激励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问题。《联想为什么》作者陈惠湘就书中一些引起关注的内容接受了采访。

(一)

《联想为什么》书中提到我们需要对本国经济实行贸易保护,怎么解决贸易保护和开放的矛盾呢?陈惠湘表示,我在书里有关贸易保护论述的本意有两点。一是开放和贸易保护并不矛盾,既要开放又要保护。否定开放只谈保护等于保护落后,否定保护只谈开放那就会为别人做嫁衣,我们的开放是为了我们的富强,任何国家的这种利己性都是毫不掩饰的,没必要掩饰的。第二点本意是我们的贸易保护应该多注意国家采购政策、同等条件优先使用国货的舆论环境和人才市场保护这三个方面。国家采购政策向中国企业倾斜是有必要的,尤其一些特殊的行业。IBM公司由生产销售财务用打孔机转向计算机领域,其发展历程中美国政府对其产品的大量采购对它日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这方面没有必要羞羞答答,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国货。我们不一定非要让中国消费者去购买质量不好的国货,但鼓励他们优先购买性能价格比不次于外国货的中国商品总不算过份吧!

他举例道,在人才市场保护方面,都知道我们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是由中国的财政补贴培养出来的,一个人就要补贴数万元人民币。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这些毕业生有一个在中国企业服役年限的要求呢?如果这是歧视性政策的话,那美国政府对别国特殊人才优先发给绿卡的做法是不是掠夺性政策?我们必须正视现实。现实是进入中国的外企财大气粗,他们只需用在他们自己国家招聘一般蓝领工人的薪水就可以把我们的博士生成群结队地招去。

《联想为什么》一书对已经进入中国的很多知名企业有言辞激烈的介绍。如何正确评价这些企业进入中国的行为?陈惠湘坦率地说,对于已经进入中国和没有进入中国的世界知名企业,我对它们都怀着一种尊敬和学习的态度。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先生和很多联想人也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这就好比两个运动员,既要同台竞争较量,又要互相欣赏。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这些知名企业高举高打咄咄逼人攻城掠寨的架势,我相信很多的中国人与我一样内心无法平静。更多是对我们自己的企业有一种紧迫感。至于评价这些知名企业,我认为他们不仅给中国带来了资金,给中国人带来了好的商品,带来了好的管理文化。当然,他们也带走了中国人腰包里的钱,也让我们幼稚的企业有了大山一样的对手。我们必须有紧迫感,否则三招五招就会败下阵来。

(二)

在企业战略问题上,《联想为什么》以联想集团的发展为主要案例,大量涉及企业战略目标、战略机会、战略条件、战略步骤等问题并有精彩见解。回答中国企业在这方面的总体表现是否不尽人意时,陈惠湘认为,我们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在发展战略方面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人穷志短”不制定战略。我们有一些企业你根本看不出它想干什么,今天服装赚钱它就做服装,明天保健品赚钱它就做保健品,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好,做着做着这个企业就销声匿迹找不着了,这样的企业为数不少。另外一种倾向是好高鹜远不切实际,从国家银行搞大笔资金,凭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一股子劲儿瞎投资瞎上项目胡引进,结果是豪气冲天的把上亿的资金打一个灿烂的水漂儿。这样的例子稍加留意就可以找到。

他指出,我们的企业在战略设计方面的欠缺有三点。一点是研究自己不够,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能搞透。日本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它总是在找自己的缺点跟自己较劲儿,所以它的产品总是表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容易宽容自己,强调自己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们的竞争力就差。第二点是研究别人也就是研究竞争对手不够。美国的企业在这方面表现卓越。它总在研究竞争对手的缺点,然后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我们的企业跟自己跟别人都不较劲儿。第三点是步骤分解和策略制定欠缺。我们容易搞假大空,定一个宏伟目标,怎么去做怎么去实现这个目标搞不清楚。干了多少年目标还是目标,还是那么遥不可及。

谈及在制定企业战略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陈惠湘说,这其实就是制定战略的原则。我在《联想为什么》的书里借用柳传志总裁的话说过一个三不干原则,投得起钱没钱赚的事儿不干;投不起钱有钱赚的事儿不干;投得起钱也有钱赚,但没有合适人选的事儿也不能干。这是一个人人都会说的道理,但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好。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投资方面会打那种赔本赚吆喝的水漂儿呢?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主要是对战略条件的分析。第二个关键的因素是要把实现战略的步骤搞清楚,先走哪步棋后走哪步棋,做事的人怎样一步步到位,资金怎么运作怎么花,不把这些事搞透,想一口吃成个胖子这是不可能的。

《联想为什么》书中有一节叫“走出庐山看什么”,在当前的竞争形势下,我们到底应该看什么呢?陈惠湘提出,“走出庐山看什么”主要是提高预警能力,提高决策能力。国家有决策的问题,企业也有决策的问题。竞争的世界就像川戏中演员的脸谱,说变就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能把机会和险情分析透彻,不能把竞争对手分析透彻,结局就只有坐等着吃亏。如在一些很关键的行业,如果我们甘于做外国企业的加工制造厂并且把它作为发展方向,生产出来的商品大量卖给我们自己,少量卖给别人,商标是别人的因此市场也是别人的,那么我们的出头之日就会遥遥无期。

(三)

在谈到《联想为什么》书中提出人才要学会妥协要能够经受委屈和善于合作时,陈惠湘说,我们有一些企业奉行“能人政策”,供神仙一样供着三、两个能人,总经理都要让他们几分,这种做法有百弊而无一利。所谓的人才大概是指的那些确有一技之长的人,譬如能搞开发的工程师、能做出很好业绩的销售人员、能管好一个有一些人的部门。企业就是要把那些具有不同特点的人集合在一起,然后用集体的力量做出很大的事业。这是企业用人的目的。所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人才,不管他具有多大的本领,企业首先应该要求他能够与人合作。而合作就有处理问题的时候,意见可能会有分歧,这个时候必然有人要处于妥协的位置。假定我们的人才受不了,都要百分之百按自己意见办事,就绝对不能形成集体的力量。这样的人才纵使本领再大,我认为企业还是不用为好。

《联想为什么》书中说企业面临的四种人:第一种人是能够为企业创造利润但不认同企业价值观;第二种人是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但认同企业价值观;第三种人是既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又认同企业价值观;第四种人是既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又不认同企业价值观。企业应该怎样对待这四种人呢?陈惠湘认为,这是一道难题。第三种人的答案很简单,企业应该重用这类人才。第四种人的答案也很简单,应该坚决不用。难在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第一种人不用吧,他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用吧,他可能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又成为企业的害群之马。我个人的看法是不用,因为企业的利润和发展不是系于一人身上的,既然如此就没必要因为一个人而破坏了企业的风气与人和。第二种人在企业里可能会是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没有功劳有苦劳,这样的人还是应有一定的承认。另外一种表现是功劳苦劳都没有,这样的人也坚决不用。这道题真正的难点还在于真正执行起来的时候会更加难以判断。

对近年来中国企业界普遍流行请策划公司策划名人为企业出谋划策的做法,陈惠湘表示:现在的策划热可能有另外一面,就是脱离企业的本质去搞一些奇谋怪招,所谓的公关谋略无非是钻一下市场的空子,利用市场的幼稚,利用消费者的幼稚,以策略换来某个企业或者某项产品的短暂繁荣。这是很危险的。对于基础好内功好的企业来说,策划确实是一种添加剂、润滑剂;而对于基础不好或者是把奇谋怪招作为正宗法宝的企业来说,策划就是一种麻醉剂,是害人的。

《联想为什么》书中认为单一某项产品的创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创新机制。陈惠湘解释道,我们中国的企业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种现象是一个创新产品造就一个企业,然后这个企业就一直靠这个产品往前走,直到有一天这个产品驮不动这个企业。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只要有一家中国企业搞出一项创新产品,我们多半就会知道一个聪明过人的发明者。这说明我们的企业还是在依赖“能人政策”而不是依赖一种创新机制。发达国家的企业和我们恰好相反,也是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人家的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如彩色电视机一会儿是平面直角,一会儿是丽音火箭炮,一会儿是16∶9;……你也搞不清往下他还能变出什么花样。我们的企业一年都懒得变一变。还有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很少知道哪个人是松下公司搞产品发明的。这说明人家不是靠一两位能人,而是靠一种创新机制。所以,建立一种创新机制是最重要的。没有创新机制的企业很难想象它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中国企业在普遍实力不如外国企业的情况下应如何创新?陈惠湘认为,有两句成语很受用。一句是“穷则思变”,我们得承认自己是穷人,承认是穷人之后才能少花钱多办事,才能够出奇制胜。在贫富差距悬殊的时候,创新是对穷人的要求,也是穷人战胜富人的唯一出路。第二句成语是“巧取豪夺”,从整体实力上看,我们只有巧取;豪夺属于美国企业的做法,人家有豪夺的实力,我们没有。巧取有很多种办法,无外乎四两拨千斤,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等等。总之,如果我们的企业能够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创新就不会很难。

标签:;  ;  

写“中国人民管理的启示”--接受“联想为什么”的采访_联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