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建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星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建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群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创建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哥伦比亚论文,群星论文,时刻论文,教师论文,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519(2016)02-0104-07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美国正处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生着巨大现代转型的变迁时代。就教育而言,公立学校体系形成、教育专业化运动盛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大学新兴等状况几乎同时进行,它们互为背景和主题,互为原因和结果。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教育开始成为大学的科目和研究课题,并在大学中获得了学科的组织形式。一门学科进入大学,取得学科合法性平台的阶段是一个充满紧张冲突的关键阶段,在学科历史上,更是一个精英辈出的时代。一方面是“时势造英雄”,另一方面也是“英雄造时势”,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创建的历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在此追溯这段历史,探查哥伦比亚教师学院百年辉煌形成的最初基因,也以此为个案具体展现美国教育专业、教育学科及其组织机构的早期状态。

       一、从慈善到教育的转向

       (一)道奇的教育情怀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以女慈善家格蕾丝·H.道奇为主积极开展的慈善活动。道奇不但具有强大的活动能力和领导才能,并且具有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广泛的教育视野。基于自身的工作和经验,道奇越来越感受到教育改造社会的力量,同时也意识到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令人震惊,她决心将慈善事业推至根本,同时也推动纽约城市学校开展一种更实用的教育。1884年,在道奇等人的推动下,早期着重于幼儿慈善的“菜园协会”(Kitchen Garden Association)重组为工业教育协会(Industrial Education Association),虽然慈善依然是其主要动机,但工业教育协会已在有意识地加强与公立教育系统的联系,着意于更广泛的教育目标。1886年,道奇多方筹措善款,在纽约置办了“No.9”五层大楼,这就是哥大师院最初的发源地。当年冬天就有4383名儿童在此接受手工训练。随着工业教育的开展,为手工训练输送教师的任务变得越来越迫切。除了延续菜园协会时期的师范课程,协会针对公立学校的教师开办了工业绘画、泥塑、烹调等培训班。②然而一般的师范课程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正规的培训学院来承担起对教师的专业培训。1887年道奇重金聘请哥伦比亚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尼古拉斯·巴特勒出任工业教育协会主席。后者带来了教师专业培训的理念和“教育是一门需要认真研究的学科(科目)”等新思想,在其带领下,教师培训跃居协会工作的首位。

       作为慈善家,道奇留下的不仅是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精神遗产。道奇对于教育的概念是深广的,无论是手工训练、教师培训、教育研究,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家园、更好的儿童、更好的道德和精神,最终是实现更好的世界的途径。

       (二)巴特勒的教育志业

       就巴特勒个人而言,他是以工业教育协会为平台实现其教师专业培训的理念。从在哥伦比亚学院的学生时代开始,他就对教育充满兴趣,这一点深受校长弗雷德里克·巴纳德的影响。巴纳德博士是教育科学的早期倡导者之一,他深切关注教育的系统研究。他曾建议在哥伦比亚学院设置教育研究课程、教席或学系。但当时校董会拒绝接受他的提议。巴纳德介绍年轻的巴特勒阅读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教育学文献和古典著作,并引荐他接触美国当代教育改革家。1884年巴特勒博士毕业后到柏林大学和巴黎大学游学,带回了教育科学研究的新理念。其时学院正在向大学转变,他决心赋予教育以哲学的基石和大学的基础,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学术志业。

       1887年巴特勒向哥伦比亚学院董事会提交了建立教育学课程的提案,希望教育作为一门大学的学科,然而没能通过,理由是学院对教育感兴趣的学生太少,另外对所有人开放的教育学课程会将女性带入学院,背离了学院的成规。屡次遭拒后,他提出了在大学外建立一所教师学院的权宜之计。在巴纳德校长的支持下,巴特勒着手将计划付诸实践。1887年当受聘工业教育协会主席时,巴特勒将建立教师培训学院作为他接受任命的一个条件。工业教育协会随即更名为“纽约教师培训学院”(New York College for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就这样,通过巴特勒,哥伦比亚学院与教师培训学院建立了联系。

       成立两年后纽约教师培训学院取得了临时性办学许可,包括三个部分:教师培训学校、儿童示范学校和特殊班级。学院脱离了通常的“师范学校模式”,不教授中等教育的科目,而将其作为入学者的入门要求,可以授予教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基本学制为两年,开设的课程包括心理学、历史与教育科学、教学方法、观察、学校组织与管理、幼儿园理论与实践、手工训练相关科目等。纽约教师培训学院手工训练方面和教师培训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人们竞相前来参观取经,开始成为当时美国教师教育的圣地。1892年,教师培训学院获得永久性办学许可并改名为“纽约教师学院”(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随着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入学人数不断扩展,“No.9”已经容纳不下纽约教师学院,需要寻找新的办学地点。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学院董事会也为哥伦比亚寻找到新校址——晨边高地(Bloomingdale Heights)。巴特勒正好两边工作都同时参与,他决心将教师学院置地于哥伦比亚学院的紧邻。道奇又一次多方筹集基金买下了著名的“第120街”③,1894年纽约教师学院正式入驻,从此与哥大一街之隔。④

       尽管一所独立的、单一目的的教师培训机构并不是创建人的最终目的,但至少在巴特勒的领导下,工业教育协会从主要为手工训练和工业教育培训教师,转变成为所有类型的教育培训教师。巴特勒传承道奇的志业,他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推动协会从慈善事业、人道主义的平台转向更纯粹的教育事业。巴特勒在协会主席报告中这样写道:“很有趣的是,工业教育协会作为一个慈善组织已经演变成为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已经由一个纯粹的慈善部门转向专门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的机构。”⑤

       二、构建大学水平的专业学院

       (一)结盟哥伦比亚学院

       1891年,巴特勒当选为哥伦比亚学院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系主任。教师学院由沃尔特·L.赫维里管理,在其领导期间,学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1893年与哥伦比亚学院形成正式联盟是哥大师院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笔。双边董事会签下的联盟条款有:教师学院开设的所有学位课程要在哥伦比亚哲学系的监控之下;非学位的教学由教师学院自行控制和组织;学位授予取决于哥伦比亚学院;哥伦比亚学院至少每年为其直接提供一门课程,包括教育的历史与机构、哲学、心理学与伦理学;教师学院院长和承担研究生工作的教授在哲学系保有位置和资格;等等。⑥

       尽管哥伦比亚委员会由于担心影响学院大学化的发展轨道以及男女同校问题等一直不愿意接受教师学院并入哥伦比亚学院,但鉴于此举对双方都有好处,遂同意两者间形成联盟关系。毕竟教师学院已经是一所拥有地产、建筑和装备而没有债权的机构,它不会对哥伦比亚学院形成拖累,还能够为其增加教育研究的机会,特别是可以通过教师学院与公立学校体系建立联系;而对教师学院来说,与大学的联盟则能够带来提高学术标准、提供大学的教学标准、共享大学图书馆等好处。

       由于联盟关系的支持,赫维里提高了教师学院的入学标准。从1894年开始,教师学院的学生必须是学院或是大学毕业生,或是受过培训并有经验的教师。教师学院的课程标准也在提升,原本在高年级开设的一些课程下放到低年级,同时课程门类及内容更加丰富。这些激烈变化要求大量资金和师资做支撑,而教师学院的财政却正面临重重困难:高标准减少了学生的同时也减少了学费;1893年经济衰退的恐慌影响了学院投资基金的收入;搬至晨边高地又意味着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还有,一直慷慨资助工业教育协会和纽约教师培训学院的人,总体上更感兴趣的还是慈善捐赠。

       下一任院长,著名的詹姆斯·厄尔拉塞尔到来时,教师学院走到了面临选择的十字路口上。1897年,学院的年度财政赤字高达8万美金。⑦除了困窘的财政状况,它的问题还存在于:与哥伦比亚学院的关系还只是尝试性的;慈善和教育两个目标之间如何平衡等。

       (二)成为哥大的专业研究生院

       1897年12月拉塞尔被董事会推荐为院长,此时不进则退的纽约教师学院正需要这样一位有领导力的人物。拉塞尔随即设计出学院的发展规划:将教师学院并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所专业学院,既成为大学的一部分,又保持相对独立自主。⑧1898年在塞斯·洛校长的推动下,双边董事会基本认同了拉塞尔的建议。按照1898年协议,哥大接受教师学院作为培养教师的专业研究生院,与法学院、医学院一样的等级。大学控制所有学位课程和学位授予。哥大校长是教师学院的当然院长,拉塞尔被任命为主任,他与教师学院的另一位成员在大学委员会拥有坐席。教师学院依然保持财务独立,并自负盈亏。随后教师学院凭着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1900年教师学院可以自行控制学士学位课程,1915年,教师学院已经成为哥大的一个当然的学院(Faculty)。前任们的热望和努力终于开花结果。

       新建的哥大师院面临的重要任务是为教师创设一种经典的、先进的、配得上大学地位的专业教育。没有前人可以模仿,创建者们必须开创出一种能够最好地满足时代需求的教育专业学院。环顾四周,那些师范学校,只局限于培养初等教育的教师;密歇根大学、爱荷华大学、哈佛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教师教育工作也仅只限定在一个学系中。尽管困难重重,拉塞尔决定发展一所大学水平的专业学院。拉塞尔认同“全面的教育”是民主的重要保证、是国家普遍治理的基础这样一种理念,并且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教堂、出版和其他的社会教育途径更能有效地产生民主的影响,而能提供这种教育服务的教师必然是一种专业人士,与律师、医生和工程师一样,同样需要大学的专业学院来培养。拉塞尔关于教师教育的理念是具体的,他的教师教育课程包括四个方面:博雅的文化、专门的学术、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化的技能。⑨这一课程项目构成了拉塞尔的“教育科学”。他认为大学的教育院系应当研究教育科学,担负起“调查教育的基础、对教育理念的解释、教育方法的发明以及教育原理的应用”等功能。⑩

       拉塞尔主管哥大师院长达30年,从其一开始,就具体规划并执行专业教育的模式,他以大学研究生院的水平设计专业教育计划,支持博雅的教育哲学,并竭力使课程丰富化,努力吸引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他在全国广纳贤才,为哥大师院引进很多具有开放胸襟的教师,这些都对美国和世界的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群星闪耀时

       在20世纪最初10年里,拉塞尔所设想的关于教师专业教育理念、关于教育在促进民主的广泛而包容的作用,以及构建教育学科的理想,在一群召集到哥大师院的学科精英们的努力下一点点地变为现实。(11)

       (一)从孟禄、桑代克到杜威

       对于教育研究和教师的专业训练来说,一个最严重的阻碍就是缺乏专业的教育文献和材料。保罗·孟禄对此贡献良多。孟禄受过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严格训练,拉塞尔首选他来介绍关于国内外教育的历史成就和当前实践,并为学生提供教育基础调查的训练。孟禄由此开创了教育史学科。到1905年,他已经完成若干部著作,其中包括著名的《教育史教程》。另外,他通过担任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教育教材系列”和“教育资料来源书籍系列”的编辑,使当时松散而半组织化的教育知识领域得以系统化。而他最有意义的贡献是主编了五卷本的《教育百科全书》,成为此后多年里教育领域研究主题选择的最为精确而综合的指导。这样的精英必然有其门徒来承继其学术志业,比如爱德华·莱斯纳、威力斯汀·古德赛尔以及此后在教育史研究领域与学校调查领域饱享盛誉的埃尔伍德·P.卡伯莱。

       拉塞尔早期引入的第二位先锋人物是爱德华·桑代克。桑代克将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实体的形式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积极对20世纪教育改革的要求做出回应。桑代克1898年从哥大博士毕业,拉塞尔在听了他的课后就对他发出了邀请。1899年25岁的桑代克来到哥大师院,5年内,他从一般教员发展为全职教授和教育心理学系主任。他在哥大师院一干就是40年,成为这一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他的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使得当代人类行为的知识得以系统化,为复杂的人类特性的研究建立了一种明确的科学方法。桑代克著述甚丰,难以一一列举。(12)如其他先锋人物一样,他也不乏追随者继承其在教育中的这些开创性工作。比如致力于特殊儿童研究的丽塔·S.霍林沃思,在补偿阅读方面很有建树的亚瑟·I.盖茨,还有亚瑟·T.杰斯尔德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艾文·罗杰的测试与测量,古德温·沃森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等。

       在桑代克引领着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同时,约翰·杜威在教育哲学方面成为最杰出的先锋。受皮尔斯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的影响,杜威将经验和实验的原则运用到教育研究中。他1904年从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来到哥大哲学系,1906年开始在哥大师院开讲座,并以此大力影响了其他教育学精英和他们的学生。杜威是哲学系下的教育系的教授,当时的教育系管理着哥大师院的课程和学位授予等工作,因而杜威可以说是在一个独特的位置上影响着哥大师院的师生,对学院产生了永久的不可估量的影响。20世纪初期,他出版了大量重要的教育文献,其中《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被即时翻译为六种语言,广为传播,为进步主义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诸路精英纷至沓来

       在拉塞尔的感召下,在杜威等先锋人物的带领下,哥大师院一时间群英荟萃,他们的所作所为解释并执行了拉塞尔院长早期对教育科学谱写的宏大蓝图,从而使哥大师院能够成功地回应着20世纪初期教育的复杂状况的挑战。

       弗兰克·麦克默雷,他与其兄弟查尔斯·麦克默雷是赫尔巴特教学理论在美国的著名的诠释者,1898年他受邀加入哥大师院,成为拉塞尔专业教育中教学方法技术训练这一块内容的有力支持者。1907年出版了专著《如何学习以及教授如何学习》。来到哥大师院后,弗兰克接受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方法,替代了赫尔巴特学派的理论,很快成为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先锋之一。

       克伯屈在公立学校有成功的实践经验,1909年他来到哥大师院后成为杜威思想的热情门徒和诠释者。克伯屈的传记作家估计,他在哥大师院一共教过35,000名学生,来自60多个不同的国家,为学院带来100万美元的收益。(13)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使杜威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方法具体化和流行化。这是一种倡导儿童有目的地学习的方法,即儿童每一个学习活动都要从问题开始,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想。对克伯屈及其继承者来说,有目的地思考和行动对保存和提高民主社会来说至关重要。服务于社会民主的学校应当培养年轻人有目的、有前瞻性、有理智地行动。克伯屈通过大量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将这种教育哲学广为传播,也使其成为对美国公共教育进步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

       戴维德·斯内登对早期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贡献很大,同时还领导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而哥大师院管理领域最重要的精英是乔治·德雷顿·斯特雷耶,1910年他成为教育管理学教授和教育管理系主任。此后33年中,他持续不断地开展教育调查、演讲、教学和写作,逐渐扩大、丰富和组织起教育管理领域,并使其成为教师培训和研究生层次专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思想先锋的汇聚同时带来原理、方法和哲学层面的激烈讨论。威廉姆·C.巴格莱是伊利诺伊大学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与斯内登关于博雅教育和职业教育针锋相对的辩论吸引了拉塞尔,拉塞尔不能容忍像巴格莱这样一位有才华的学者不但不代表哥大师院,还成为对立面,于是他化“敌”为友,从伊利诺伊大学引进了巴格莱。1917年巴格莱成为教师教育系的主任,致力于对课堂教师工作的系统研究,他是一位真诚的批评者,不断刺激人们思考、评判和改变。

       此外,1902年拉塞尔引进了朱利叶斯·萨克斯,他对中等教育有极大的热情,他关于建立中等教育系的建议与拉塞尔的想法不谋而合,为后继者开创了中等教育专业的标准。其他很多中等教育领域的精英人物主要是在中等教育学科教学领域,拉塞尔在学科教学领域选聘人才的标准值得称道:首先应当是学者,不但精通学科领域而且还有大量相关作品,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术追求。比如数学的戴维德·E.史密斯、历史的亨利·约翰逊、美术的亚瑟·W.道等就是拉塞尔对学科教学教师的理想代表人物(14),他们既是学者,又不满足于隔绝在象牙塔,积极地参与中学教育,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哥大师院的各路精英都不乏其追随者和反对者,师承与同侪、继承与争论,不同流派油然而生,加之活跃的实验和研究,哥大师院日益成为一个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策源地。

       哥大师院与生俱来的慈善与人道主义的传统需要其对时代的挑战做出回应。因此这个时期还有一类先锋人物并非来自传统学科领域,而是服务于在20世纪经济社会需求下产生的新兴生活领域。这些新领域中的代表人物有玛丽·南汀,她是全美防疫理事会护理委员会主席,在推进护理教育专业化和护理与公共健康领域贡献卓越。玛丽·罗斯是营养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先锋,她在哥大师院建立了美国第一个营养学系,通过开创性的教学和著书立说研究和传播营养学知识,在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军队和普通市民的健康饮食指导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

       综上,这些在20世纪初召集到哥大师院的教育学术精英们的工作很明显地对学院的历史、美国教育学科史乃至美国教育的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在基本理论领域、方法和实践、教育管理领域、初等教育、幼儿教育、中等教育、学科教育、生活经验中的新兴领域,从政策、知识、课程和标准等方面为学院打下了根深蒂固的基础,他们从不同的知识分支共同成就“教育”这样一门新兴学科,同时推动哥大师院成为教师专业教育的典范。

       四、结语

       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曾宣称其历史就是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15)诚然,从菜园协会、工业教育协会中的师范课程到纽约教师培训学院、纽约教师学院,其教师教育层次不断提升,再到最后成为大学中的专业学院,哥大教师学院一路走来就是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典型历程。

       然而从哥大师院创建的具体历史过程来看,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19世纪末,一方面是师范学校纷纷升格为教师学院,提升教师培养层次,另一方面是从教育学教席、教育系到教育学院,各大学或学院开始在大学中为教育学科开启一席之地。可以说哥大师院综合了这两种情况,即便在美国也是真正独特的。哥大师院相对独立于大学,又与大学有着联盟关系。它的创立过程与芝加哥大学的“综合大学中产生出教育学院”不同,也与同一时期独立的教师学院不同。简单地说,其独特性在于汲取了教育学院依靠大学支撑的新传统的同时也继承了独立的师范专业学校的老传统。

       哥大师院作为大学中一个独立学院的成功使其成为美国大学中教育研究组织的范例、教育研究专业化与学科化的缩微景观、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精致样本。哥大师院的创建过程体现了教育学进入大学过程中各方协商与博弈的具体状况,以及强有力的机构创建者和学术精英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带着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和明晰的机构和学术发展目标,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时代中的精英和普罗大众都亲历了历史,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作为学科历史,精英们留下了更多的痕迹。哥大教师学院的教育学科发端史就带着这种深深的精英设计的意味,而其中,精英们深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和执着的努力是造就学院的重要基础。此后的百年历史中,哥大师院从容不迫地发展,在学术精英和学术成果的数量、人才培养的质和量、特别是教育学术影响力等方面堪称一流,对美国教育学科、教师教育和教育政策的贡献成绩斐然。

       在回顾哥大师院创建历史的过程中,斯蒂芬·茨威格的一段话每每让人回味无穷:“所有那些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都需要有酝酿的时间,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有一个发展过程,真正具有历史意义即群星闪耀的时刻来临之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失而去,而这一时刻一旦出现,却将对世世代代做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16)

       注释:

       ①“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the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TC)其约定俗成的译法通常为“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本文斟酌再三,主要虑及西文中“normal(师范)”一词的中等师范性与大学水平的哥大教师学院层次不符,不如取其直译。简称则皆可为“哥大师院”。

       ②Lawrence A.Cremin,David A.Shannon,Mary Evelyn Townsend.A History of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10.

       ③哥大师院至今仍地处纽约市“525 West 120[th] St.New York”。

       ④Lawrence A.Cremin,David A.Shannon,Mary Evelyn Townsend.A History of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20.

       ⑤Repor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Association,1888,5.转引自王凤玉.社会变革与教育机构转型:美国师范教育机构转型研究及启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7.

       ⑥Lawrence A.Cremin,David A.Shannon,Mary Evelyn Townsend.A History of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31.

       ⑦Ibid.,32.

       ⑧1896年哥伦比亚学院更名为“哥伦比亚大学”。

       ⑨James E.Russell,“The Func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Training Teachers,”Columbia University Quarterly,No.1,1898-1899:323.

       ⑩Lawrence A.Cremin,David A.Shannon,Mary Evelyn Townsend.A History of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37.

       (11)拉塞尔1898-1927年担任哥大师院的院长(dean),这是教师学院建立和发展的黄金时期。

       (12)到1940年以前,他的各种作品共有500余项。

       (13)Samuel Tanenbaum.William Heard Kilpatrick,Trail Blazer in Education.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1951.85.

       (14)Lawrence A.Cremin,David A.Shannon,Mary Evelyn Townsend.A History of 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4),52.

       (15)Donald R.Warren,American Teachers:Histories of a Profession at Work(New York:MacMillan,1989),242.

       (16)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M].舒昌善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序言.

标签:;  ;  ;  ;  ;  ;  ;  ;  

星星闪耀的时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创建_哥伦比亚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