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衡平

安化县人民医院 湖南省益阳市 4135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应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甲组(n=60)、乙组(n=60)、丙组(n=60)、丁组(n=60),甲组患儿给予维生素D3肌注,乙组患儿给予维生素D3口服,丙组患儿给予伊可新与鱼肝油丸治疗,丁组患儿采用英康利治疗,对四组患儿治疗效果作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0%,较乙组86.67%、丙组73.33%、丁组80.00%明显增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丙组、丁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方法较多,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维生素D3肌注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减轻患儿身心痛苦,促进患儿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维生素D3;临床效果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称为骨软化症,为一种新形成的骨基质钙化障碍,临床主要特征为钙磷代谢紊乱、骨骼钙化障碍等,好发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影响其骨骼正常发育,严重者导致骨骼畸形。维生素D是小儿生长发育必需物质,一旦缺少,易降低小儿抵抗力,减少免疫球蛋白,引起各种感染,增加患儿身心痛苦,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1]。临床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方法较多,不同方法其差异有所不同。为促进小儿健康成长,降低佝偻病发生率,本文针对我院24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分析,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0例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为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所收治,男性137例,女性103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3.04±0.52)岁。纳入标准[2]:结合临床症状,经血生化、骨骼X线等检查,均确诊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内分泌代谢、先天性疾病者,家族遗传史者,对所用药物过敏者,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我院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240例患儿分为甲组、乙组、丙组、丁组患者各60例,4组患儿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等)比较,均衡性较高(P>0.05)。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配合完成此次研究。

1.2 方法

甲组患儿采用维生素D3肌注,给予50μg维生素D3(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1403)于肌内注射,每日1次;乙组患儿给予300mg维生素D3口服治疗,每日1次;丙组患儿给予0.5丸鱼肝油丸治疗,每日1次,给予1丸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山东达因海洋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973)治疗,每日1次;丁组患者给予15mg英康利(胆维丁乳,上海信谊金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70)口服,每日1次。2个月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参考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疗效判定标准[3],规定患儿接受治疗后痊愈:烦躁、多汗、夜惊等症状完全消失,患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加重,对患儿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病例总数-无效例数)/病例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整理此研究获得数据,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作数据处理并分析,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数据比较经x²检验,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经t检验,如果结果为P<0.05,则代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甲组患儿治疗有效率100.00%,乙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6.67%,丙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3.33%,丁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0.00%,经统计学分析,甲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乙、丙、丁组(x²=14.2819,P=0.0001;x²=30.7737,P=0.0000;x²=22.2222,P=0.0000),后三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四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系数较高。

注:与甲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于小儿群体,是导致患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给患儿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补充维生素D为主,常见药物为维生素D3。针对维生素D严重缺失的患儿,临床多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进行肌内注射,不建议维生素D口服治疗,原因是维生素D易贮存在肌肉、脂肪中,减弱性较长[4],存在一定的激素作用,长期服用,可导致患儿维生素D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高血钙、体质下降等症状,增加患儿身心痛苦。在进行肌肉注射治疗时,通常一次剂量为350万IU,3~5周后重复注射一次,注射相隔时间较长,不会引起维生素D中毒[5];同时肌内注射,给药剂量准确,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血药浓度高,可迅速达到理想效果。小儿服药往往会出现不配合、哭闹、呕吐等情况,若口服给药,药物不能全部进入体内,治疗效果欠佳,故维生素D3于肌内注射治疗效果显著。

英康利也是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疾病,口味甜,患儿不会排斥,无明显不良反应,偶尔出现腹泻,受到了临床医师和家属的认可[6]。另外,鱼肝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补充大量维生素D,治疗效果显著。在本组研究中,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100.00%,明显高于乙组、丙组及丁组治疗有效率(P<0.05),说明维生素D3肌注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优于其他三种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身心痛苦,临床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中,维生素D3肌内注射效果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速度,促进患儿健康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惠怡.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4,09(6):112-112.

[2] 全国佝偻病防治科研协作组,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7):781-782.

[3] 魏苗苗.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33-135.

[4] 聂景海.不同剂量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小儿乳牙萌出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5,12(14):305-305.

[5] 裴敏昕,唐巧云.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09,7(7):53-53,82.

[6] 王敏.不同药物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179-179.

论文作者:黄衡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4

标签:;  ;  ;  ;  ;  ;  ;  ;  

不同药物治疗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衡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