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杨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血透)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血透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7例血透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基于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比组(47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掌握两组患者的临床舒适度、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血透室实施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血液透析;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203-02

血透是终末期肾病的一个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生活质量。但因血透周期较长,患者临床舒适度会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临床效果,且会影响其临床依从性。基于此,在临床血透中必须给予系统、舒适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改善患者临床舒适度。[1]。近年来,基于患者为中心的舒适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探讨我院血透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血透室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每周透析2~3次。排除肝肺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病症、免疫性疾病、意识障碍等患者。根据血透室护理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分别为50例和47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比为29:21;27~72岁,平均(43.8±5.8)岁;血透时间7~34个月,平均(21.2±2.8)个月;慢性肾衰24例,肾小球肾炎16例,肾病综合征10例。对比组:男女患者比为22:15;29~73岁,平均(44.2±5.1)岁;血透时间5~35个月,平均(22.3±1.9)个月;慢性肾衰24例,肾小球肾炎16例,肾病综合征10例。两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差异不存在统计意义(P>0.05),可开展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比组患者血透室护理中采取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常规检查、健康宣教、体位指导、饮食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则采取舒适护理模式,具体包括:

(1)血透前:①舒适环境,合理摆放透析室内的物品,保持整洁,定期通风、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在必要时需拉上窗帘。室内湿度控制在55%~60%,室温控制在20~25℃。血透室周边环境需保持安静。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电视节目或者音乐,让患者身心得以放松。②舒适体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行舒适体位,主要是平卧位,在保证透析正常进行下可将患者床头提高30°~45°,在必要时可在穿刺侧肢体垫一软枕,使患者尽量处于放松状态。③心理护理,透析前1d责任护士主动到病房访视,和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详细介绍透析室的环境、主治医生等情况,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并做好体位指导,保护患者隐私;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明确告知透析必要性,系统讲解透析流程、注意事项等,语言通俗易懂,态度真诚,消除或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尽量满足护理的合理需求。

(2)血透中:在正式血透前,责任护士做好穿刺准备工作,并通过语言、行为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选择最佳穿刺点,严遵无菌原则操作,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如失败需告知原因并表达歉意,穿刺成功后,患者感到舒适再固定,可在穿刺侧垫软枕,并指导保持舒适体位。此外,在血透中可由1到2名家属陪伴,让患者感到安心;责任护士还应指导患者穿刺时正确深呼吸,并在透析中适时和患者交流,以改善患者情绪。

(3)血透后:透析结束后,妥善拔管,包扎松紧适宜,并协助患者穿衣,对患者成功透析表示祝贺。并嘱患者休息会儿送回病房,以免出现意外,礼貌送出透析室。在患者离开时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比如:透析当天不得进行剧烈运动,确保动静脉内瘘干燥,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适当进行运动锻炼。

1.3 观察指标

通过随访问卷掌握两组患者临床血透舒适度情况,包括心理、生理、疼痛、睡眠、饮食等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好,并掌握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针对护理操作、工作态度、交流沟通、人文关怀等方面,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同时随访了解两组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数据用(x-±s)表示,以t检验,计量数据以例数(%)表示,通过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血透室护理效果对比

通过调查,探究组临床舒适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比组,存在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血透后随访,观察组出现1例感染,1例低血压,发生率为4.0%;对比组出现3例感染,2例低血压,发生率为10.6%,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χ2=2.174)。

3.讨论

当前,随着临床医学的快速发展和创新,临床护理理念和模式有了巨大变化,逐步从以往生物方式转变到“生理-心理-社会”方式[2]。舒适护理是一种综合性、个体化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让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能够在身心、精神、社会等方面均得到放松[3],进入最佳的状态,促进康复,改善预后。而这要求临床护理人员基于患者为中心,重点考虑并满足患者实际需求。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血透室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舒适护理干预,患者的舒适度、护理满意度大幅改善,两张评分均高于常规专科护理的对比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由此知道,在血透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临床舒适度,改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景卫健.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29:123-124.

[2]梁霞英,杨卫红,余洁玲,等.舒适护理在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08:689-690.

[3]牛敏,马李.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4:2855.

论文作者:杨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1

标签:;  ;  ;  ;  ;  ;  ;  ;  

舒适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杨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