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发展中,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受到服务对象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明确教师专业发展意义和价值、揭示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主要路径及现状,并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剖析,对于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教师职业日渐成为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教师职业专业性提升意味着教师不再是能够识文断字的人都可以从事的职业。时至今日,农村地区,除了教师数量仍存在不足之外,受实际条件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不能满足教师自身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成为限制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困难之一。
教师要不断面对在新时代、新天地、新环境、新的文化价值观中生长起来,将要在充满挑战、竞争、危机,同时又要对未来社会充满信心,绽放生命色彩、书写生命意蕴、实现生命价值的新生的一代又一代,越来越感觉到职业的压力和教学的困惑了,这是由教学“与时俱进”的本质和规律决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产生的新情况对之以策,而在教育和教学中,理论总是通过教师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提高教师素质,使每一位教师胜任他的工作,具备与时俱进,顺应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要求,能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实践力量,适应教学新环境,敏锐察觉和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思路。
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缺乏有效的、能够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运作机制及保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常见三种途径:
1.自主提升。自主提升常出于教师教学的困惑所带来的教师自身意识的改变而引发的一种自觉的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及提升,这种提升往往可以产生实际的效果,一些优秀教师就是通过自觉的学习而实现自身教学水平发展的,但这种教师在农村一线实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线教师人数过少与学校的“教研制度”建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而教案备写、作业批阅,计划总结的书写等,常常是在被统一的领导下,按一个模式完成的,缺乏创造性和个性,教学工作变得机械而死板缺乏生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此,有研究者指出:“鼓励教师求实创新,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让教师在宽松的教学环境和自由的学术气氛中施展才华,实现教师工作由被动向创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国家(上级)组织领导的教师培训(如“国培计划”、远程培训等)。对于国培计划等,借助于网络的远程形式的培训,由于培训机构的评价方式、培训单位与学习人员之间的“距离”的限制和约束,教师自身日常工作需求等原因,培训的效果和预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3.学校或当地教育领导部分组织力量外出学习“取经”。一线学校按照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要求和所下达的培训比例派遣教师外出参加实地培训也是培训的主要方式,但这种培训也极大地存在实际与预想不一致的情况。迫于升学压力及其他原因,一些中小学校长舍不得骨干教师、潜力股、实力派教师外出考察培训,一般会安排“后勤人员”、 “后备力量”去参加培训,认为只要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即可。另外一些农村学校存在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培训费的支出也成为教师培训不可忽视的阻力之一。一些学校管理者因为经费紧张会想方设法向上级要求压缩培训名额。另外,教师对培训认识不足,甚至是被迫参与培训,一些培训机构对培训效果的考核方式、评价方法也是培训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三、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1.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首先,目前相较于农村女教师,男教师的发展水平显然比较高,在专业能力和知识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其次,不同教龄的教师知识储备有明显差异,教龄越大专业水平越高。而两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专业水平相对较低。再次,职称较高的农村教师专业水平也比较高,不同职称的农村教师在师德、专业理念、专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职称越高,专业知识积累越丰富。此外,相较于乡镇学校的教师,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更好。同时,不同学科的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差异,总体而言,英语、体育、地理等学科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2.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都处于中等水平,且许多农村教师整体水平较低。调查显示,许多农村教师认为自己在上述三方面仍存在提高空间,此外,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也需进一步发展。可见,若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仍需要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3.充满内在发展动力。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农村教师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且将教师视为一份光荣的职业,还有一部分的农村教师则认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是为了学生。这表明农村教师存在内在发展张力。但当前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低、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都在消磨教师的内在张力。
4.受外部因素制约。许多农村教师反映,社会各界支持不够、工作压力较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不断深入,但不可否认,我国农村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此外,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其子女多寄宿在学校,这在无形中增添了农村教师的负担,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制约了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论文作者:孙平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教师论文; 专业论文; 农村教师论文; 水平论文; 农村论文; 教育教学论文; 学校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