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定标比超分析的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物流论文,系统论文,企业竞争情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企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竞争科技化、信息化、实时化的环境,快速获得准确的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信息和情报显得至关重要。竞争情报能为企业提供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等方面信息,加速企业形成独特的、增值性的竞争情报优势,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最终达到巩固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过搜集分析信息,服务于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革新,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及其决策者把握产业结构的演化、评估行业发展趋势、预警市场变化和分析竞争对手提供决策支持等,最终为企业提供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成熟,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物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以及行业环境建设适合的竞争情报系统势在必行,虽然中远物流、佳怡物流等物流企业开始采用情报系统提升自身信息竞争力,但是绝大部分物流公司尚未引进或开发专门的竞争情报系统,严重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 物流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研究现状
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国外学者重视竞争情报实际应用的研究。Thompson S.H.Teo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互联网对竞争情报工作以及方式的影响,Tanju Colakoglu探讨了竞争情报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相互比较,以及竞争情报在企业应用中的评估与开发;A.S.A.du Toit以南非制造企业为例研究了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竞争情报的作用与重要性。H.C.W.Lau等提出企业供应链上开发支持知识发现的过程挖掘系统,指出情报系统的作用并给出一个实例;Eleni Mangina等通过模型研究了科技支撑的智能食品供应链,期望提高供应链内的效率,增强竞争力。
国内物流竞争情报研究方面,刘彬详细分析企业物流竞争情报的意义、运行方法,并结合物流竞争情报系统分析其实施计划。李彩凤分析了竞争情报的价值、物流外包风险的来源及其形成的机理,探讨利用竞争情报防范物流风险,形成竞争情报防范物流风险的作用机制。沈杰设计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体系结构、各功能模块,建立起以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获取和分析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工作体系。丁久辉等对物流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提出运用竞争情报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龚花萍和沈玖玖在分析物流竞争情报的特征和我国竞争情报环境的基础上,探索借助竞争情报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同时,部分学者结合具体技术和企业开展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研究。王晰巍等以汽车物流企业为例,将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系统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汽车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过程模型并分析其实现的过程。李健等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及其在逆向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中的作用,构建基于物联网的逆向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定标比超方法,是指运用情报手段,收集企业以及行业内其他强力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自身优势与不足之处,以对手企业优点为标杆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最终赢得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目前,物流企业应用定标比超方法开展竞争活动还很少,因此企业采用定标比超方法进行行业竞争分析以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3 基于定标比超分析的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构建
根据企业竞争情报流程构建适合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竞争情报系统。首先进行物流行业分析,搜集企业信息并选择定标比超的标杆;其次通过信息的整理、对比分析;再次采取改进措施,弥补企业不足,提升自身实力以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最后对决策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反馈以确定定标比超竞争情报系统的效果。
3.1物流企业构建竞争情报系统的原则
物流企业构建竞争情报系统应遵循如下原则:①系统要与物流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其中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实际能力等。②系统能够协助企业,明确有效的标杆企业,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即设计竞争情报系统的各个功能要以物流行业及竞争环境为基础。③系统需要完善的模块设计与管理制度加以保障,进而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④系统能够及时应对物流行业环境的突变与企业的改革变化。物流行业市场具有高动态性,竞争情报系统应能够随机应变,以保证企业稳固的竞争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2基于定标比超方法的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
通过对物流企业竞争力以及定标比超信息搜集方法的分析,结合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流程构建适合物流企业定标比超方法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包括信息搜集子系统、情报分析子系统、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以及决策实施及反馈子系统等,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定标比超的物流竞争情报系统模型
(1)物流企业竞争情报搜集子系统承担信息搜集与标杆明确工作。
确定物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标杆企业,定标规划与确定比超目标可以属于搜集子系统中的一部分,信息的搜集与定标规划工作是相互的。情报搜集子系统,可以根据竞争力体现方面进行定向信息获取。信息搜集范围为:行业环境、标杆企业现状及企业自身状况。具体实施情报搜集工作,可以利用SWOT分析层面来进行,挖掘涉及企业机会、威胁、优势与劣势的相关信息,采用定标比超方法将自身企业优势、劣势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比。结合2005年颁布的国家标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将企业经营状况、资产、设施设备、管理与服务、员工素质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列为企业评估指标。
(2)物流企业竞争情报分析子系统承担对繁杂信息进行提取精炼工作。
首先,对信息进行整理筛选。面对繁杂的信息,按照定标比超的对比方面逐一进行整理。通过对物流行业以及企业各方面信息按照评价指标进行鉴别与验证,确定其真伪性以及实用性,有效克服干扰。其次,将企业竞争力进行指标化。结合学者汪一的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指标,将物流企业竞争力分为经济效益指标、运营能力指标、服务与管理质量指标、成本指标以及发展潜力指标。采用合理的指标方便企业进行数据的具体分析。最后,根据指标对搜集所得信息进行分析。这正是定标比超“比”的基本内容,以确定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以“超”竞争对手。分析搜集信息的具体内容分三类进行:竞争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以及企业自身运营分析。
(3)物流企业竞争情报服务子系统承担分析报告形成以及协助措施制定。
根据比较分析形成行业分析及与竞争对手之间的报告,为管理层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以进行战略及具体的改革决策。决策者需要根据分析结果信息来确定企业的宏观战略决策以及微观方面的具体行动。作为物流企业的服务子系统,应及时将分析情况提供给行业主管以及需要的内部人员,比如售后主管需要及时获取比超企业的售后情报、技术经理需要能够随时了解到对方企业的技术最新动态等。企业情报系统涉及行业、对手以及自身的详细信息,在信息服务时,需要特别重视其保密性以及加强分享人员对信息的保护意识,防止企业信息泄密。
(4)物流企业决策实施与反馈子系统承担监督和反馈工作。
决策实施归为物流企业竞争系统的部分,主要是竞争情报系统需要及时地获取自身企业在利用情报信息后的反馈情况,包括宏观方面的战略决策与微观层面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成效,也为随后的企业自身循环分析提供信息依据。在企业进行定标比超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企业决策的实施情况与企业发展情况,及时搜集相关信息与标杆企业进行动态对比,以判断定标比超过程中的目标完成情况。此外,竞争情报系统人员应积极主动搜集决策信息与决策实施状况,以进行自身系统的改进优化与情报更新。
3.3构建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中,物流企业涉及面广,交叉性强,直接导致物流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范围广,内容丰富,工作面宽。“物流企业确定竞争对手要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定位不准确或者失误,往往会对工作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通过严密的调查与分析,建立起适合自身企业的竞争情报系统,从高度信息化的角度出发进行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是物流企业建设竞争情报系统的主要目标。建设以定标比超为基准的竞争情报系统,可以为积极寻求突破与发展的物流企业构架提升竞争力的平台。通过竞争情报系统对物流环境、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等进行信息分析,确保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
4 A物流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实例分析
安徽省A物流企业是国家4A级物流企业,成立于1999年,发展至今具备较丰富的物流行业经验,拥有综合性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0A办公系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物流企业数量增加,A企业的市场份额受到其他物流企业的威胁,迫切需要通过信息化的竞争手段来增强行业竞争力及市场分析能力。建设竞争情报系统是A企业强化市场竞争力的首要选择,同时结合战略运算能力(ASCI),营造环境、组建联盟、打造平台、强化应用,提升行业整体能力。结合A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竞争情报系统模型,设计A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块图,如图2所示。
图2 A企业基于定标比超方法的竞争情报系统纵向模块图
以A企业与竞争企业B公司进行定标比超分析。B公司是国家5A级物流企业,两者在全国尤其是安徽省内物流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通过实际调查搜集两家企业相关数据,结合图2中构建的基于定标比超的竞争情报系统,将B企业作为标杆进行学习并赶超以提升A企业效益与竞争力。
首先,收集两家物流企业竞争力体现相关信息。信息搜集以国家物流企业评估指标为信息分类,包括经营状况、资产、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方面。通过信息总结与整理,A、B两家物流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其次,根据所得信息进行A、B企业间的竞争力比较性分析寻求差距。
(1)运营状况分析。A企业在整体运营方面尚不如B企业,年货运量也相差较弱,可见在整体经营水平上,A企业与B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资产方面,A企业的总营业额较少,企业资产同样较薄弱。根据调查得知,B企业大力引进外资,同国际物流企业合作,通过股份制度大量融资,这也是A物流企业与B企业相比的不足之处。
(2)设备设施分析。资产同样影响到企业的设备设施情况,据上表可知,A企业的拥有及可调用车辆较少,并且其所管理的仓储面积不及B企业,B企业在全国各地多具有大型物流园,而A企业则主要侧重点在安徽省内以及华东地区。A企业拥有50多个办事处,并且大部分在安徽区域内,B企业的200多个服务平台延伸全国各地。A企业的设备数量较少,不过相对集中。所以A企业虽然整体薄弱,但在安徽区域内也有很强竞争力。
(3)管理与服务分析。A、B两家企业都有健全的经营、财务、安全等管理制度,以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进行企业运营以及物流管理。A企业在服务方面,以客户为中心,以现代化物流管理来节约客户物流成本;B企业针对不同客户制定特定的服务策略,追求个性化服务与整体性的集成服务。在服务方面,B企业在国际业务与网购物流的业务方面更加突出,而A企业则有所欠缺。
(4)员工素质分析。A企业注重员工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着丰富物流经验的管理人员以及拥有丰富物流实战经验的一线队伍,这对A公司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制定符合企业自身的仓库管理方案,加强对员工进行6S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物流技能以及职业意识。B物流企业注重物流人才培养以及文化建设,聘请国外物流专家进行讲学培训,引进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与手段;同时,B物流公司建立庞大的知识平台,为员工进行知识管理,使公司的宝贵经验得以保存与传承。A和B企业在人员招聘时实力相当,都以经验与学习水平相结合,人员招聘注重综合实力。
(5)信息化水平比较分析。A企业投资建设安徽省内先进的综合物流管理系统,包括物流管理、办公等子系统;而B企业则根据自身条件自主研发物流信息系统,并且将企业、客户、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系统化。在信息化水平方面,B企业的自主定制性开发更能适应企业发展,这一点非常值得A企业学习借鉴。
可见,A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欠缺属于硬性劣势,不过可以学习B企业通过吸引投资来提高资金运转能力,同时提高企业设备水平。调查可知,A企业主要经营范围是安徽省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区域竞争市场尤其是安徽省及周边地区的物流市场投入。随着物流科技发展,物流业已经逐步趋于高技术性行业,A公司在资金方面可能有所不足,需要从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与提高服务来提升自身企业的竞争力,做到扬长补短。在员工管理方面,A企业可以向B企业学习适当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完善员工制度,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A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同时明确服务理念与优化管理章程。在信息化水平方面,A物流企业可以借鉴B物流企业优化的物流工作流程以及信息传递模式,从自身需要出发改进物流系统,以使信息系统能与自身发展需要相契合。在明确差距后,A企业需要根据情报系统提供的分析报告,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信息反馈子系统的监控下逐步实施。通过阶段性的定标比超竞争力研究来缩短与B企业的竞争差距,实现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的快递提升。
5 结论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阶段,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信息化步伐加快,一些物流企业已经积极采用竞争情报系统弥补自身企业在传统模式下的信息量不足、信息处理能力弱等问题。因此,根据企业及行业环境特点构建和实施竞争情报系统是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