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富民直通车 唱响亲民四季歌——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服务“三农”大篷车月月文明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城市论文,大篷车论文,江苏省论文,直通车论文,三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创新思维,创新举措,通过开展“服务‘三农’大篷车,盐都月月文明行”活动,大力拓展文明创建覆盖面,全面延伸为农民办实事的触角,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一、整合资源,启动富民直通车
盐都区文明办与区农委、水务局、工商局、审计局、国税局、地税局、物价局、质量监督局、国土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计生委等37个文明行业和280多个文明单位会商,整合资源制订出较翔实的《全区服务“三农”大篷车年工作方案、季行动措施和月活动安排》。通过“大篷车”月月行,凝心聚力,形成工作合力。在活动中坚持把培育新农民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通过“围绕中心讲时政,适应农时讲技术,根据市场讲技能,针对问题讲文明,剖析案例讲法律,针对疫情讲卫生”,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为增收致富和文明创建夯实思想基础。
二、丰富内容,打好惠民组合拳
针对富裕起来的农民缺少文化生活新情况,区文广局积极编排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佳作,组织专门力量成立一支“文化轻骑兵”,通过“大篷车”,走进全区大大小小的村庄,把欢乐洒遍村头田地、农家院落,群众称他们是盐城的“心连心”艺术团;在尚庄举办的“新农村、新农民、新气象、迎新年、冲新浪”为主题的“农家乐”网络直播文艺晚会,通过互联网向全国直播,开创了全国农民网络文艺晚会直播的先河;盐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编辑《食品安全知识》《药品安全常识》等,印制“食品药品安全环保”购物袋2万多只,发放给广大人民群众;区农林局、区科技局等单位及时编印相关科技信息,制作科普致富信息展板,选派专家深入到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农技知识;区计生委争取项目资金为全区村(居)所有计生专干每人配发一辆电动车,便于走村入户宣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区审计局购买了《新农村种养技术》《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等农业实用栽培技术书籍和光盘,宣传并发放给广大群众。
三、提升效能,编织安民保障网
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暨“万名干部进万家、访民情、办实事”活动,紧扣“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工作大局,把服务“三农”大篷车作为推动机关部门、党员干部与企业、与社区居民、与贫困农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服务“三农”活动中,要求各参与单位,弘扬新时期“诚信、务实、创新、奋进”的盐都精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区工商局把查办破坏农资市场秩序、损害农民权益的大要农资案件作为服务“三农”大篷车、“红盾护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两年来已查处假冒伪劣、无照经营等农资案件27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两千多万元。区劳保局坚持“尽部门之责、走创新之路、争同行之先”的工作理念,将就业再就业、农村养老保险作为服务“三农”的重点工作,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解决乡镇大集体等十三类10916名弱势群体人员的养老、医疗问题,累计援助4100多万元,新增各类就业11461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972人,培训种类人员16782人。
四、创新机制,唱响亲民四季歌
服务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新机制。盐都区服务“三农”大篷车活动,坚持把关注农村、支持农业、改善农民作为大篷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健全了回访制度和服务承诺制度等,全力构建服务“三农”的长效管理机制。盐都区要求参与服务“三农”大篷车活动的同志,每次活动后都要做到“四个带回”,即:带回一个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回一个农民急想解决的难题;带回一条服务好“三农”的建议;带回一个开展好下次“大篷车”活动的建议。一年来,大篷车“四个带回”共收到建议600多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68件。经过精心梳理、整理后,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接,使农民急盼解决的困难得到解决。盐都服务“三农”大篷车月月文明行,既创新了活动形式,又放大了活动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