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调研
程 谦,周 平,曹国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15)
[摘 要] 专业调研为专业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全国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制定项目组面向铁路运输企业、铁路高等职业院校,近五年毕业生开展专业调研。基于调研结果,总结分析铁路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专业建设经验,为高等职业学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
[关 键 词] 高职;专业建设;专业调研;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调研是了解行业人才需求情况、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情况以及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基本方法,是科学、合理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基本依据,也是开展专业建设的基础保障。
近年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路网规模不断扩大,铁路运输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强劲,促进了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铁路技术不断更新升级,如何使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更适应铁路企业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行业发展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调研对象与调研实施
(一)调研对象
专业建设调研面向企业选择了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具体单位涉及各铁路局运输处、客运处、货运处,车务段、车站、货运中心、集装箱中心等。面向高职院校选择了全国25所举办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铁路高等职业院校,选择本专业近五年的毕业生。
(二)调研实施
项目组采用走访座谈形式,深入铁路企业人事管理部门,了解专业人才需求、岗位要求、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发展情况。
项目组编制了企业调查问卷、职业院校调查问卷、毕业生调查问卷。2017年6月,由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有关铁路局,高等职业学校以网络形式开展调查,企业人员参与网络调查人数为3600人,各高等院校参与网络调查人数为775人,毕业生参与调查人数为2100人。
所谓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要建立起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简单地说,就是物理教师在一定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使得物理教学课程真正、高效地得到推进,使每一堂课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真正将知识点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而要在初中物理课堂当中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物理教师摒弃古板陈旧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学习具备现代教学理念以及掌握各种高效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提起对物理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浅探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项目组查阅相关文献,搜集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料、职业资格证书资料、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题材料。
专业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包括以下三类:铁路行车岗位群、铁路客运岗位群、铁路货运岗位群,如表2所示:
二、主要调研内容
面向行业、企业重点调研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技术技能人才供需情况及需求预测、高职教育专业人才供给情况、专业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的联动机制建设情况、铁路行车岗位群对应的技术装备以及运输组织方式变化情况、铁路客运、货运岗位群对应的服务方式变化情况、本专业关键岗位执行的国家职业标准现状等有关信息。
专业实践能力是从事专业职业工作岗位必备的专业技能,企业对学生在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技术站作业组织、列车调度指挥、客运组织与货运组织等方面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如图5所示: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一)专业背景
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之一,重庆市有现有期刊135种,报纸46种,出版社3家,以及37家区县报,都需要数字化转型,以适应当前用户的需求。重庆市确立了9家市级转型示范单位,其中有7家确立为国家级数字出版示范单位。9家市级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中出版社3家,报纸3家,期刊3家。转型示范单位业务主要集中在数字阅读、知识服务、大数据、融合出版、平台建设等方面,2017年产值为8.4亿元,为21家出版服务单位总营收的81.7%。
图1 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二)从业人员现状
调查数据表明,18个铁路局运输生产单位一线员工其中初级工占6.8%,中级工占30.0%,高级工占38.4%,技师占6.9%,高级技师占1.0%,职业资格结构合理。
如图2所示,运输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年龄为41.1岁,从年龄分布来看,大于40岁以上的占比较高,说明从业人员年龄偏大。铁路运输生产岗位安全压力大、劳动强度高,需要及时补充年轻专业技术人员。
图2 职工年龄结构
如图3所示,运输生产岗位作业人员绝大部分直接从高职、中职(技校)学校的毕业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极少。近几年,铁路运输企业对新职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毕业生持有毕业证书与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书。
专业能力指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强调对职业活动技术领域的应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主要就业方向所共同需要的能力。调查统计表明,企业对学生在铁路线路与车站设备运用、铁路信号与通信设备运用、铁路机车车辆设备运用方面的能力普遍具有较高的要求,如图4所示:
图3 学历结构
(三)职业岗位群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车站调度员、调车区长(站调助理)、调车长、连结员、制动员(长)、车号员(长)、驼峰值班员、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客运值班员、铁路客运员、货运值班员、货运员等岗位。
经过以上调整,国务院原有组成部门42个,调整为41个,减少1个;原有直属机构19个,调整为13个,减少6个;原有办事机构9个,调整为5个,减少4个。同时,取消15个部委归口管理机构的称谓,改为部委管理的国家局,仍设15个。国务院的非常设机构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裁减,由85个减少到26个。国务院各部门无论是保留的,还是新设置的,都严格定编定员。国务院各部门原有行政编制41300余名。
图4 专业基础能力认可度
面向高职院校重点调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基本情况、专业招生就业情况等信息,针对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重点调研了就业岗位及岗位迁移情况、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图5 专业实践能力认可度
总之,新生入园是幼儿园每年一度的重点工作,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让新生入园软着陆。
根据表1中的实验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对比A和C或对比B和D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增加空气层可以减小结构层的侵彻深度,但这会引起结构成坑直径的显著加剧,这和文献[20]的数值计算结果是定性吻合的。2)对比A和B发现,当靶体含空气隔层时,若将砂浆层从混凝土顶部转移至花岗岩顶部,则混凝土层侵彻深度hc减小50%以上。3)对比C和D发现,不设空气隔层时,将砂浆层从混凝土顶部转移至花岗岩顶部可使混凝土层侵彻深度hc减小16.5%。4)从减小混凝土层侵彻深度hc的角度看,方案B(增加空气层并将砂浆层置于整个结构最上方)是最有利的,但从减小横向破坏区域来看,方案B却是最不利的。
表1 非专业能力认可度
项目组走访了全国铁道类高职院校,与专业负责人访谈,获取相关信息,搜集了全国同类院校现行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表2 职业(岗位)分析
(四)职业资格分析
铁路企业要求专业技术人员生产作业必须持证上岗。专业教学对接职业标准,强化专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其有助于增强学生就业机会,如表3所示:
职业素质体现为非专业能力,本次调研指标选择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与个人能力三个维度。社会能力包括安全生产、敬业爱岗、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从管理、学习能力等;方法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交流沟通、创新能力;个人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抗压能力、文体活动等。在非专业能力方面,企业最为看重学生安全生产、敬业爱岗与责任意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可以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校园文化熏陶以及课外实践活动等多种路径来培养,如表1所示:
表3 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
(五)专业人才培养
全国高等职业学校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为25所,各校近3年招生就业数量及在校生情况,如表4所示:
表4 专业分布一览
近五年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在行车、客运、货运领域。调查结果显示,车站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货运值班员是毕业生就业后的主要岗位,以车站值班员岗位为例,学生入职后,在助理值班员、信号员等初级岗位发展,经过岗位迁移,工作的业务范围和工作内容由单一走向综合,胜任关键核心岗位,通过不断的锻炼和提升逐步走向生产管理岗位,如图6所示:
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仪态万千,艳冠群芳。 《青松红杏图》亦是如此,诗人品出水墨之下智朴的隐忍心绪: 易代不易志,至晚年对那场对国家命运起决定意义的松、杏战役无法释怀。 诗人明晓此义,故赞其民族气节,如冰心玉壶,但表达隐晦。 “花败落红依旧开,垂髯人逝空悲叹” “牡丹年年开,韶光不再来”,展开这饱经历史沧桑的画卷,便会让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图6 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对应岗位比例图
根据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实际,大部分院校将接发列车工作、铁路调车工作、车站作业计划、列车调度指挥、铁路客运组织与铁路货运组织等课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见表5)。
经济风险主要包括:全球宏观经济变化、东道国经济变化、利率变化、汇率变化等,主要体现为宏观经济形势作用于项目本身带来的影响。
表5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铁路现场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铁路信号设备操作实训、铁路客运业务实训、技术站工作组织实训、列车运行图课程实训、阔大货物装载加固实训、接发列车实训、非正常接发列车安全实训、职业技能考证实训、铁路服务及礼仪实训、铁路运输综合实训以及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等。
目前,全国铁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总数为204万人,预测2016—2020年人才需求如图1所示,铁路行业具有不同的专业属性,约1/5的人才需求总量是运输专业人才需求数量。目前全国开设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每年毕业生约为1万人,本专业毕业生部分会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工作领域,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
开设本专业的全国铁路高职院校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校内专职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备高校教师的任职资格;企业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运输生产一线,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备高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专业带头人均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据统计,本专业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31.5%,专职教师中“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超过75%。
四、对策建议
(一)适应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将“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掌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铁路运输业行车、客运、货运等岗位群,能够从事行车指挥、客运、货运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确立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对接岗位,教学内容同步职业标准
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的初次就业岗位有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连结员、铁路售票员、铁路客运员、铁路货运员等。为了提高毕业生进入企业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不断延伸,应该在课程标准建设过程中紧密对接职业领域关键核心岗位的职业标准。
(三)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
遵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铁路运输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岗位群、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将铁路文化引入校园,将学生职业素质和铁路文化培养融入各教学环节;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介入和资源共享,围绕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四)优化机制,搭建混编教学团队
探索完善学校专任教师、企业优秀技术人员校企互聘共用的激励与竞争机制,加强校企教学环节结合部管理,建设适应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校企双聘教师合作教学管理办法。安排青年教师到铁路运输企业直接参与企业生产活动,提高其实践能力;鼓励骨干教师直接到生产企业挂职锻炼或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水平;选聘企业专家任兼职专业带头人,多途径、多形式打造一支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
(五)技术同步,建设专业实训平台
在专业既有各类单项实训室的基础上,联合铁路运输企业,突出资源共享理念,同步铁路现场技术升级,共同建设集成实践教学、职工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专业实训平台,服务铁路运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在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的前提下,侧重实训环境的铁路文化建设,通过借鉴铁路运输站段管理规章和制度、内部装饰、管理图示等手段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创设真实的职场环境和氛围。
(六)闭环管理,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应在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实训实习、课程评价等各主要教学环节制订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教学工作规范。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质量控制文件,建立较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专业教学管理机构应当健全,人员数量稳定、结构合理,满足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应建立健全严谨的规章制度,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教学管理工作的严格执行,完善的教学管理措施应基本涵盖人才培养市场调研、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专业社会实践、毕业生跟踪调查、产学合作等基本内容。
②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此次调查中,经常使用统计软件从事相关工作占样本的63%,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占比76.6%。从这两方面来看,内蒙古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数据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唐正玲,郭月兰.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需求调研报告[J].职教论坛,2014(34):22-31.
[2]唐正玲.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张宇,徐国庆.新职业主义时代特征下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建设策略[J].职教论坛,2016(4):24-27.
[4]王秀英.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90-92.
[5]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3-0128-03
◎编辑 陈鲜艳
标签:高职论文; 专业建设论文; 专业调研论文;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论文;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