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桂都林业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林业防护的问题逐渐引起了重视。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物灾害是长期存在的,并持续影响林业的发展,并且比林业三大灾害中的水灾与火灾更为棘手,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有效防治生物灾害,将有效推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创造良好的林业经济效益。本文就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具体应用
引言
森林作为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调节与改善空气质量,维持生态平衡,对涵养水源、防风固土、防洪减灾以及防止滑坡、泥石流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以已有林地资源为依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契机,不断加快生态建设的脚步,促进生态环境的稳步发展。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以及不恰当的引入外来物种,导致外来物种不断扩大,因为没有天敌,有的物种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况下,引进何种技术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对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产生有害生物的原因
在林业的生产发育活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有害生物,这些生物或吸收本该属于植物的营养物质或对植物本身的发育成长造成直接危害。这些病虫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有害生物在某一环境长久生存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适应环境的物种存活下来,具有该种遗传特性的生物继续对林业造成危害。一般来讲有害生物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而且还会依据自然环境的改变发生改变,变异后的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有害生物的变异往往还伴随着生物相对天敌的减少,天敌的减少进一步加剧了有害生物的繁殖速度,最终形成的结果使该区域的有害生物大大增加;外来物种的传播,在我国悠久的林业发展史中,曾经有过几次的大规模的外来物种入侵事件,都对当时的林业发展造成了危害,造成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失。国内外的林业发展中存在不同品种树木、花草的相互引进,在引进过程中不正确不严格的检疫措施造成了缺乏天敌的生物物种引进,这种引进来的生物由于缺乏天敌繁殖不受自然相生相克原理的制约,导致大规模的有害生物灾害爆发;大规模的单一人工造林,个人在进行树苗培育时,往往会只培植单一的一种树苗,造成单一的人工林,物种的单一化使得树林抗虫害的能力很差,一旦出现病虫害经常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
2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
2.1雷达技术
雷达技术由来已久,从一开始的雷达技术灵感迸发,其借助昆虫的信号感应,逐渐的将技术融合到高新领域中,开始组合电脑系统获得数据的支撑,监测林业中的草地等细节位置是否存在有害昆虫,并监测这些害虫的活动范畴,据不同时间段内的昆虫迹象来分析病害的严重性,这种监测形式较为便捷,有利于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虫害预防,适用的范围较广,雷达技术能够在广袤的林地中获得准确的定位,构建虫害的监测系统,传输数据信息以点带面的做好整片林地的防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性检测系统共同使用河以通过国家的雷达遥感中心向系统传送数据通过计算机的判断和分析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和预测准确性和预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国的地理信息和林业信息仍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雷达遥感技术的完善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提供丰富和可靠的数据。
2.2数字化技术
我国林业资源丰富、面积分布广、林业种类多,依靠单纯的人力资源难以实现生物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为了有效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效率,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必须及时地实现监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实现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科技化发展。数字化技术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全球定位系统的使用,提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效率,推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能够及时地将林区的植物分布、区位方向、生物灾害等情况反馈给林区技术人员,并根据相关的监测信息做出深入的研究及准确的判断,及时地防治生物灾害,杜绝灾害扩大化。其次,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采集、分析、归档、研究、管理灾情、生物物种信息,形成文字、图像、音频及视频等资料库,利于未来生物灾害发生及预防工作中的生物灾害控制及借鉴。数字化技术在林业生物灾害防治过程中的运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新技术,是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及林业经济的科学方法。
2.3转基因技术
林业中出现有病的生物其实就是植物生产过程中有害于植物生长的虫子、杂草等有害生物也得以生长,这种生长是对林业发展不利的,轻则对植物生长造成影响重则造成大规模的林业灾害。现如今,转基因是一个很热门的技术,很多的研究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此进行研究,使得转基因技术越来越成熟。转基因中的基因片段是从某些生物的体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得的,当然人工合成也是手段之一。这种生物技术可以支持有害生物防治。根据生物的遗传特性,将该基因植入生物体内形成重组的基因,根据转基因技术进行人工培育,这样就培育出抗虫性植物如苏云菌内毒素,当然还可以对动物的抗虫性基因进行培育,如昆虫神经素的培育就已经实现了。据有关部门调研数据结果分析,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已有近百种树木的基因工程进行了研究。基因技术可以改变生物的性状,形成优良生物品种,这是防治有害生物的有效手段之一。综上转基因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有很大的优点,有广阔的前景供人们去开阔。
2.4飞机喷药防治
在森林面积比较大或者处在河渠两边的森林来说河以使用诸如巳型等其它飞机来进行药物喷洒,喷洒药物要选择轻型飞机,因为轻型飞机有很多的优点例如胫型飞机的使用环境比较丰富机场和跑道的限制比较少使用干净的操场或者开阔的公路就可以起飞不需要专门的为飞机修建跑道节省了时间和资金。天气因素对轻型飞机的影响也是比较小的机身比较灵活工作效率自然就比较高。再者轻型飞机可以携带全球定位系统石可以提供比较精准的位置信息作业时的误差比较小准确度较高。在飞机进行喷洒药物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根据森林里的有害生物分布情况进行作业图的绘制,然后通过进行定位。在作业图上对作业范围、周围的建筑物、电线等要标示清楚防治在进行作业时产生阻碍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要根据情况灵活的转变作业地点的先后顺序。要将飞机喷洒药物作业需要的物资及时的采购到位物资和药物等物品都要和飞机情况相适合绩药前一个月就应该着手开始准备。虽然轻型飞机对作业环境要求并不苛刻但是还是应该提前选择好飞机的起降点厂般在森林附近的开阔地点就能够找到满足条件的地方。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节省飞机使用的物资应该选择多个起降点缩短飞机的飞行路程节约时间和资金。飞机喷洒药物作业是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大面积防治药物比较容易扩散。选择药品时要坚持“药效长、危害小”的原则药物在配置的时候加入适量的食盐加快药物的降落速度减少对森林周围的人畜的影响。
结语
科学技术引入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有助于林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雷达技术、转基因、飞机技术、数字化技术的有害生物防治原理和具体工作,这为人们利用新技术来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宏岩.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7(15):144.
[2]祁世恒,董莺,孙鹤.新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5,35(20):99.
论文作者:罗秋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林业论文; 生物论文; 灾害论文; 技术论文; 有害生物论文; 飞机论文; 作业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