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校协作的“最大公约数”
龚俊波 王为民 (湖北秭归县归州镇中心学校)
家校协作即家庭与学校以沟通为基础,相互配合、合力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有效的家校沟通能拉近家庭和学校的距离,极大地方便家长和教师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可见学生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作为学校,如何找到家校协作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家校共育的无缝对接呢?
一是知彼加知己。“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教育学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大多数家长与学校的目标是统一的、一致的,对学校的工作是理解的、支持的、主动的、合作的。但还有少数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学校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对学校工作有时会采取不理解、不支持的态度。因此,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做教育的有心人,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愿景,要通过接触观察,分清家长的类型。一般而言,家长大致分为追求完美型、追求面子型、过分失望型、过分溺爱型等。学校在与家长沟通交流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异,因人施策,提前根据不同类型的家长备好课。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做好各种预案,知彼加知己,在家校合作中掌握主动,让家长这个家校协作中的最大“变量”成为最大“增量”。
二是求同加存异。“众人拾柴火焰高。”家校协作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一个“同”字。学校和家庭之间必须要求同存异,步调一致,合作合力。二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教育好孩子,走到一起来,成了一种协作关系的伙伴。学校和家长,思考孩子问题的角度不同,但目的相同。学校需要家庭的理解和尊重,家庭需要学校的理解和尊重。校有校规,不可能面面俱到。二者意见不同时,对话与协商,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学校与家长要正确对待分歧,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家长也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只有求大同,存小异,家校协作才能相得益彰,扬长避短,实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三是走出加请进。“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家校协作也需要“走出”加“请进”。走出,指的是教师要走出学校,走进学生的家庭,通过家访等形式面对面地与家长沟通,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长诉求,掌握第一手的真实资料。同时走进学生家庭,也有利于通过真诚的对话,拉近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请进,指的是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积极主动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既有利于实现学校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透明化,让学校管理更“接地气”;又有利于更好地增进家校之间的支持、理解和互信,实现“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深度融合。
为此,我父亲不顾斯文,经常跟东家争得拍桌子。什么福利?猪牯付出那么多,理当加强营养。额外的,东家得给它喂生鸡蛋。每天头一次配种前,喂两个蛋。接下去,谁还要配,那就得喂四个蛋。另外,路途远的,一律事先喂四个以补充体力。跟老百姓,有时必须较真,不盯紧东家,人家说不定会拿鹌鹑蛋糊弄你,最常见的是喂那种孵不出鸡的寡蛋、毛蛋。
微风促进气体交换、改善光照和光合作用,但强风使树木嫩枝、花果吹落,大枝折断、倒伏、甚至整株拨起[7]。和田地区风沙大、多,增加土壤和树体蒸腾,加剧失水。苹果种植区晴天天气瞬间风速平均达到1. 7 m/s,最高达到2. 7 m/s,影响果树定植成活率和生长。
学校和家长作为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两大教育主体,双方都具有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和局限性。只有做真、做实、做好家校协作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实现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文宝)
标签:家校协作论文; 最大公约数论文; 家庭与学校论文; 孩子成长论文; 学生全面发展论文; 教育形式论文; 教育合力论文; 家校沟通论文; 湖北秭归县归州镇中心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