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在桂林文化城的传播和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鲁迅论文,文化论文,毛泽东论文,桂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关于毛泽东思想在桂林文化城的传播问题的研究,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毛泽东的鲁迅论及其桂林文化城的传播和发展,却至今无人论及。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肤浅看法。
一
毛泽东的鲁迅论即毛泽东关于鲁迅及其著述的论述,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鲁迅论集中于他的四篇著作:《鲁迅论——在“陕公”纪念大会上演辞》、《新民主主义论》、《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四篇著作又以前两篇最为重要。第一篇是毛泽东的鲁迅论的奠基作;第二篇中关于“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等论述,则是毛泽东的鲁迅论的核心,是毛泽东对鲁迅总体的认识。毛泽东在陕北公学举行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的演说辞,桂林文化城的报刊未正式转载过。然而其精神却为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论著所反复阐发。例如共产党员李何林于1940年由桂林生活书店出版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初版序言中就这样写道:“有人说,‘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新中国的圣人’。那么,我们可以说,埋葬鲁迅的地方是中国新文学界的‘耶路撒冷’,《鲁迅全集》中的文艺论文,就是新中国文学的《圣经》。因此,本书引‘经’甚多,以见我们的‘新中国的圣人’,在近二十年内各时期里面中国文艺思潮的浪涛中,怎样尽他的‘领港’和‘舵工’的职务”。这里的“有人”就是指毛泽东。从1939年至1941年接连举行的规模巨大的鲁迅逝世三、四、五周年和鲁迅诞辰六十周年纪念大会,名义上都是由文协桂林分会与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等团体举办的,实际上都是由八路军驻桂办事处领导人和广西地下党组织参与策划并鼎力促成的,其中“八办”的领导人吴奚如,桂林文化城文化工作的领导人胡愈之、邵荃麟等,本身就是著名鲁迅研究专家,是公开的或秘密的共产党员。本文中将要提到的冯雪峰、聂绀弩、茅盾、宋云彬、司马文森等等,也都是著名老共产党员。毛泽东在《鲁迅论——在“陕公”纪念大会上演辞》中提出:“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号召大家“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使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桂林文化城所发表的纪念鲁迅论文,如芦荻《用战斗来纪念鲁迅先生》,宋云彬《鲁迅的战斗精神与其战略》,孟超《以战斗精神来纪念鲁迅先生》,林山《学习鲁迅精神》,等等,光从题目就可看到这些论文是对毛泽东上述论述和号召的具体阐发和认真贯彻。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1940年1月9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最初以《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为题,登载于1940年2月15 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到同年2月20日于延安《解放》第98、99 期合刊上发表时才改题为《新民主主义论》,并由新华书店出版单行本。《中国文化》创刊号、《解放》第98、99期合刊以及《新民主主义论》单行本,在当时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都曾经发行。但是由于交通困难,运到的数量不多,桂林地下党组织为了满足读者的需求,决定将《新民主主义论》单行本由桂林文化供应社排版重印并公开发行。从此,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便在桂林文化城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鲁迅论》和《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鲁迅的论断便成为桂林文化城的重要论争内容之一。当时桂林《旦华》半周报和《振导》月刊等报刊连篇累犊地发表了李子青之流的攻击鲁迅文章,与重庆、北平、上海等地攻击鲁迅的文章相呼应,说鲁迅的文学成就是“庸中佼佼者”,“不配称为‘伟大的导师’,他不是爱国主义者,他对民族,对祖国甚至对普罗阶级,均无甚贡献。”还污蔑中共和毛泽东蓄意收买鲁迅、“神化鲁迅”。桂林文化城以共产党人为核心的鲁迅研究马克思主义学派对桂林和全国攻击鲁迅的文章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对毛泽东的鲁迅论进行了坚决的捍卫和深入的阐释,其中以对毛泽东称鲁迅三个“伟大”与“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的阐释最为透彻。
(一)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
毛泽东同志提出这个论断之后,当时持不同看法特别是站在不同阶级立场的人认为:“人”的觉醒是资产阶级提出来的,鲁迅先生根本思想是人的觉醒,不就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么?鲁迅以前的改革运动者和“五四”以后的文化工作者的思想中都有这一要素,鲁迅有何值得这样崇拜呢?聂绀弩于1940年10月在桂林写了长文《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中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驳正。他说:“人的觉醒是资产阶级的”“鲁迅先生的思想并不比差不多一个世纪以来的改革思想的综合更多,他不是空想家,也不是什么思想界的怪杰之类,和每一个时期的最进步的改革思想有什么本质的差异。然而鲁迅先生以前的改革思想中的人觉醒的要素,有的只是不自觉的潜伏着的多少萌芽,有的又只闪着一鳞片瓜的光辉,只有在鲁迅先生的思想中,‘人’才显著,自觉,贯串组成而为有机的整体。无论某一时期某一种类的改革思想,我们几乎都可以从鲁迅先生思想里找出若干的影子,而鲁迅先生的思想,比任何人的都更丰富,更完整。而且别的改革者的思想,往往局限于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境界,时过境迁,就褪色,退婴,乃至消失,所以终不能有彻底的人的觉醒;只有鲁迅先生……自始至终,为‘人’而呐喊,战斗”。这正是鲁迅之所以是伟大的思想家之所在。
对“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这个科学论断的阐释作出了贡献的还有许多人。以胡风为例,他早在1937年10月发表的《鲁迅精神的二三基点》中就深刻地写道:“鲁迅生于封建势力支配着一切的中国社会,却抓住了由市民社会发生期到没落期所到达的正确的思想结论,坚决地用这来争取祖国底进步和解放,这是他的第一伟大的地方。”在1943年发表的《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生长起来的》一文中,他更进一步指出:鲁迅是“五四革命运动”“真实意义上的领导者”,“只有他带着深刻的思想远见”和“带着高度的警觉性来参加的”。“对于敌情的透彻理解——直到现在,在文化战线上还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懂得旧社会底五花八门的战法。”在1941年发表的《作为思想家的鲁迅》中,他提出鲁迅“作为思想家的一个要点,”是“在作为战士的他的道路以及作为诗人的他的道路的有机的联系里面”。所有这些,都是关于“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论断的纲领性的阐释。
(二)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
桂林文化城对这个论断的阐述比对上一个论断的阐述多很多。胡愈之、司马文森等人历年来为开展学习、纪念鲁迅各项活动所作的报告和论文大都围绕这个论断。上述胡风阐释“鲁迅是伟大思想家”的文章,也无一不是同时对“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的命题进行了论证。而聂绀弩的《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先论证鲁迅是思想革命的倡导者,接着以更大的篇幅和更多的史实论证鲁迅是民族革命的倡导者,表面上没有针锋相对地对当时否定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的谬论进行驳斥,实际是最集中地论述了鲁迅不仅仅是伟大思想家和伟大革命家,而且是思想革命的倡导者,更是“思想革命和民族革命”这双倍革命的“倡导者”,这样便成了对毛泽东称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和伟大的革命家”的极其有力的阐释和捍卫。
(三)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
毛泽东这个论断具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一样的正确性,茅盾、冯雪峰、胡风、郁达夫等人于二十和三十年AI写作下的鲁迅研究论著中早有许多铁证,到四十年代桂林文化城的鲁迅研究专家学者又作了进一步阐释。如欧阳予倩称鲁迅是“五四”以来“划时代的作家”(《鲁迅不死》),邵荃麟说《阿Q 正传》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杰作”(《关于〈阿Q正传〉》), 聂绀弩称鲁迅是“最理想的歌手”(《收获的季节》),木犀说“鲁迅氏不仅是一个优越的散文家,而且还是一个诗人——一个优秀的诗人”(《鲁迅氏的旧诗》)。林焕平还将鲁迅同19世纪俄罗斯伟大文学家托尔斯泰作了这样富的说服力的鲜明对比,他说:“俄国文豪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把俄国革命的客观条件具体地表现出来了”:“同样的意义,鲁迅先生也可说是中国革命的镜子,”而且是“给读者照射出前路”的“灯塔”(《文艺的欣赏·镜子和灯塔》)。
(四)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反奴性人格的最高肯定。鲁迅在中外思想史上最杰出地位就是他终生彻底地既反对奴隶思想又反对做奴隶主思想。鲁迅从前期呼唤既没有奴隶主也没有奴隶的“第三样时代”,到后期希望实现“无阶级社会”的崇高理想,都是同马克思主义解放全人类的理想相通的。前面引述过的聂绀弩的文章论述鲁迅终生致力于“人的觉醒”、“民权的觉醒”和“民族的觉醒”都源于彻底的反奴性思想,邵荃麟的文章认为“《阿Q正传》还不仅是阿Q的根性暴露史,并且也是所有中国人奴隶根性的暴露。”还有欧阳凡海在《鲁迅的书》等论著中对鲁迅奴隶观的论述,等等。所有这些都可以看作对鲁迅“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论断的铨释、丰富与发展。
二
时代的车轮进到世纪之交的今天,抱着政治偏见看鲁迅的人虽然尚未绝迹,但毕竟越来越少了。然而由于从五十年代直至“文化大革命”长时期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特别是由于“四人帮”曾经将鲁迅当作打人的棍棒,有些人便自然由憎恶和尚而恨及袈裟,对鲁迅产生不正确的看法,将毛泽东的鲁迅论特别是关于鲁迅总体的认识看作“单纯的政治观点”,也将从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许多鲁迅研究论著(其中自然包括桂林文化城关于毛泽东对鲁迅总体认识的阐释)看作“单纯的政治观点”,我认为现在是必须澄清的时候了。
鲁迅是立于现代的高峰,集中外古今优秀文化思想艺术方法之大成,熔大智大仁大勇于一身的中国空前的文化伟人。他的革命倾向性很强,是有独立意志唯真理是从的作家。毛泽东是无产阶级伟大的政治家,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时代,对有强烈革命战斗性的鲁迅作总体评价带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我认为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群众的心愿。他称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在当时是国内外进步文化界的共识,美国史沫特莱在1939年发表的《论鲁迅》中就认为鲁迅可以比之于法国伟大思想家伏尔太、美国伟大革命家威廉·迦利逊和俄国伟大文学家高尔基。同时,毛泽东称鲁迅是伟大革命家主要不是从“政治革命”来说的,而是从“文化革命”着眼的,具体指的即下这个论断之前说的:“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毛泽东称鲁迅为“空前的民族英雄”,也特别指出“是在文化战线上”的。这些说明毛泽东的鲁迅论是立足于“文化学”的角度的;有些人说它是“单纯的政治观点”,同铁的事实不符合。
对于桂林文化城关于毛泽东称鲁迅三个“伟大”和“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等的阐释又应怎样评价呢?我认为,主要也不是从“单纯的政治观点”立论的。例如聂绀弩的《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一文就对鲁迅参加的政治革命活动根本没有提及,而是别开生面地主要地从“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角度立论。又如冯雪峰,他是以“有了鲁迅先生……中国才算有了真正的人类黎明期的文学运动”的核心观点,来阐明“他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他“对于东亚的人类黎明期的文化运动中的领导作用”的(《鲁迅论及其他》)。至于胡风称鲁迅“不仅是一个领导的作家,一个勤恳的学者,而且是一个思想战士,一个人民领袖,一个哲人,一个圣者”,则是用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实现的观点,说明五四新文艺正是顺应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历史性的必然要求,而又偶然地遇到了战斗的鲁迅,从而产生“鲁迅这一个伟大的存在”,“可以和天地造化比美的宝贵的精神”。(《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生长起来的》)这些以及前面举到的欧阳予倩、邵荃麟等人的有关鲁迅的论述,显然都不是“单纯的政治观点”,而且还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当年聂绀弩、欧阳凡海、邵荃麟等人对鲁迅反奴性思想的分析,可以说是八十年代以前国内外以“人类文化学”观点进行鲁迅研究的最高成果之一。
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和桂林文化城的对其阐释,有没有局限性呢?应该说有。
鲁迅虽然伟大,也难免有缺点。他吸收我国从先秦到近代思想中正确的东西和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从发生期到没落期所达到的正确思想结论,对中国历史以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认识无比深刻,认为任何社会人生都是不圆满的,要勇于改革,要进行“韧”的战斗;对中国人的心理和精神现象探幽烛微,创立了具有伟大正确战略意义的“现代人学”,具有勇于实践、严于解剖自己,并使主观世界不断适应客观世界需要努力改造自我的精神;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概念:这一切就使他比之于世界上任何一位文化伟大而毫无愧色。但是他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弊病说成“压制用尤烈于暴君”(《文化偏至论》)未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时代的需要他提倡阳刚之美是完全对的,但从艺术的角度看,他相对轻视阴柔之美却难免不够全面;他对中医、京剧的批评有不少属于个人成见……
理论和阐释更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特别当一种研究向前发展了,回顾原来的研究,就会看到原来的研究存在局限性。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主要立足于“文化学”的角度,并且深入到鲁迅的精神、骨气、品格、道德的层次进行论述,真可谓达到了与鲁迅的心“相通”的地步,代表了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对鲁迅总体的最高认识。 但同50多年后的现在比较, 它显然未达到当鲁迅研究界这样的认识:“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但是并不同于毛泽东、孙中山那样政治领域的思想家,而是深邃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特别是中国人精神特征的思想家;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但是并不同于致力于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革命家,而是致力于改变中国人精神的革命家;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但是并不同于茅盾、沈从文那样侧重描摹社会世态与乡土风俗的文学家,而是集中于勾勒、提炼中国人精神特征的文学家。”(张梦阳《阿Q新论, 绪论》)由于可见,毛泽东对鲁迅的总体认识虽然揭示了鲁迅的本质,却未能进一步揭示出鲁迅的本质特点。
桂林文化城的阐释比之它的主体——毛泽东对鲁迅总体的认识是丰富和发展了,限于篇幅我只申述一点——聂绀弩在上述文章中说:“鲁迅先生不但是思想家,同时是艺术家。他用他的艺术的笔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的黑暗,用具体的形象证明自己的思想的正确,证明思想革命,民族革命的必需,这一点在近代的中国许多有改革思想的人们中间,只好让鲁迅先生独步的。”这段精彩的论述同胡风认为鲁迅是诗人与战士结合的思想家异曲同工,而且谈得更具体。但是聂绀弩和胡风还只是直感地就鲁迅在中国近代的影响而言的,而今天的鲁迅研究界则从黑格尔、谢林等谈“人民大众必须理性化,而哲学必须神话化”(注:转引自刘皓明《启蒙的两难》,载《读书》1995年第3期第90页。 )的理论高度,认识到鲁迅是全世界少有的,“创造了新的‘神话’体系”的人,他的小说和杂文创造了丰富的形象和意象,创造了新的的“理论神话”,表现了自己和时代的理性精神,他不仅宣传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而且留给人类丰富的精神宝库。这是鲁迅融三个“伟大”三个“家”于一体的突出特点,也是超越单纯一个“伟大”一个“家”的突出优点,是康德、黑格尔等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极为企盼而未能盼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