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情境创设研究--基于“湖南省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作文现状的实践探索_高考论文

高考材料作文的情境创设研究——基于湖南省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境论文,湖南省论文,新课标论文,高考语文论文,材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情境创设在教学当中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受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的影响,许多教师着力于创设有利于知识内化的问题情境,努力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考试是检测学生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水平和达到的能力层级的一种手段,试题创设情境是为了使考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更好展示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高考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提供材料的理解,立意构思并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考生的写作不能脱离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或揭示的中心。材料作文的材料一般是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呈现,可分为记叙性材料、引语式材料和图表式材料,材料作文的这种形式为写作题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湖南新课标高考语文写作题坚持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在情境创设上进行了多年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向生活取材,创设自然真实的情境

      情境的真实性是指创设的情境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社会情境相吻合。情境的真实性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分析和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真实情境的创设要注意情境的直观性和真实性,即情境设计的内容要直观真实,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创设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辨析等以形成正确的问题处理方式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高考时,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产生紧张、疑惑,甚至是惊讶等情绪,这就需要命题者采取一定的策略帮助考生快速融入到试题情境之中,调整考生情绪,激发考生情感,使考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分析,或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或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进而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完成写作。这种策略就是在生活的真实情境基础之上的真实情境的创设。

      从考试追求的效果来看,真实情境的创设源于生活的真实,若要达到在生活真实中解决问题的相同效果,则需要对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一定的改造,以拉近考生与情境的距离,更好地引导考生迅速进入到情境之中(见表1)。

      2013年湖南卷写作题第二段材料源自钱永刚先生对他和父亲钱学森先生的一个生活片段的回忆。根据这一回忆性描述,作文材料真实地构建了一个父子生活的场景(见下页表2)。

      

      

      创设的真实情境将“钱学森”和“钱永刚”替换为“父亲”和“儿子”,这样的替换能够帮助考生迅速身临其境,从他者的视角拉为自己的视角,从旁观者变成了亲历者,将别人的生活变为可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表述相对简洁,主题更为集中和突出,用白描的手法给考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静静地相对”“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倘若在“静静相对”之后再添上一句“斜阳透窗,一室和煦”,其景其情,暖意融融。

      二、变换情境,实现情境设置的多样化

      如何更好考查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更好地考查考生深邃的思想、有个性的表达,一直都是高考写作题追求的目标。在目前考试形式等其他条件都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写作题在情境创设上下工夫是帮助考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写作的重要途径。在情境创设上追求多样化,或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或导以更多的思维方向,可以帮助考生在考场写作过程中更多地调动生活体验、认识和思考,更好地展现自己个性化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1.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复合的情境,也可以是等价的情境

      材料由多于一个的情境构建,形成了综合情境(或情境簇)。根据情境间联系的紧密程度,综合情境具有复杂性特点,可以分为等价情境和复合情境两类。等价情境是指若干情境之间可以彼此调换,可以相互使用,是等价的(两个情境之间是否完全等价,可能永远无法被证明,因此这里所说的等价只是相对等价),等价情境一般以并列的形式呈现。复合情境则指若干情境之间存在或显性或隐性的联接,而且联接往往紧密,情境间不可以彼此调换,更不可以相互使用,情境的排列有一定的先后顺序,情境间的联接,有的在情境表述中能明显看出,而有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发现(见图1)。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2011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材料)

      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奋力飞腾。寒冷、饥饿、风雨都无法阻止,它毅然决然地向上飞。飞上高山之巅,它已精疲力竭,伤痕累累。一个声音问:“值得吗?”天地苍茫,彩云缭绕,它内心充实而满足,喃喃答道:“我愿意。”

      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儿子坐在那里,陪伴着下班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父子俩没有说话,静静相对。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您辛苦了,能这样陪陪您,我真的很愿意。(2013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材料)

      2011年湖南卷写作题材料源于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报道,创设的是由2个单一情境构成的复合情境,“过去”和“现在”明确地表明了这两个单一情境之间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其一是“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其二是“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正因为有时间的先后,情境之间不能相互置换顺序。两个情境的联接点是“变化”,但“变化”一词只提示了这个歌唱演员在两个情境中的态度和行动不同,而没有交代这变化背后的原因,能看到的是情境的表象,两个情境间的真正联接却不止于“变化”这个词语,而是其内在的原因,无论是外因或是内因,都是需要去推测和想象的。这两个情境中的任何一个情境对考生作文立意来说都不构成独立的意义,考生必须将两个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准确感知、推究和分析歌唱演员产生这一变化原因,进而正确立意和作文。

      2013年创设了2个并列情境构成的等价情境,第一个情境是以寓言形式讲述了“它”追逐“天边的彩云”的过程,第二个情境描述了儿子默默陪伴父亲的生活场景。第二个情境直接来源于生活,第一个情境虽带有虚拟的成分但也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性。虽然两个情境表述的内容不同,但“我愿意”和“我真的很愿意”分别奠定了两个情境的情感基调,愿从本心,行动要出自内心的愿意,在这点上两个情境是一样的。考生无论是选取第一个情境写个人奋斗,还是选第二个情境写家庭亲情,只须扣住“我愿意”即可。两个情境文字的长度、语言水平、句子的复杂程度相当,都是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情境中“我愿意”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人物自己的话)也相同,牵涉的知识都是考生熟悉的,考查的能力都为考生所具备,即这两个情境的复杂化水平相同。考生任意选取其中之一,需要联结的知识和能力的数量,以及调动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方式都基本相同,两个情境在作文能力检测上具备相同的功效。两个情境是相对独立的情境,它们的位置可以相互调换。考生无论选取哪一个情境,都只需快速理解材料,调动自己的情感融入情境来单独立意和完成作文。

      综合情境由多个单一情境构成,不论是复合情境还是等价情境,一方面增大了情境的容量,提供了思维的多向性,有助于帮助考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考生需要调动更多的学习积累和获得。作文题创设综合情境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创设的情境可以是闭合的情境,也可以是开放的情境

      情境的复杂性水平主要取决于情境的背景、学生应该调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性质与数量,以及要求学生联结这些知识和能力的类型等因素。而情境的开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情境的复杂性,情境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闭合的。决定情境是开放或是闭合的因素有很多(见下页表3)。

      

      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2012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材料)

      2012年采用的是“图文结合”的形式,构成的是开放的情境。“图”是真实的来自现实生活的一双手的照片,形象而真实,充满了深刻的寓意;“文”是图寓意的表达和延伸。情境使用混合(图加文字)的表述方式,图与每一句话分别构成一个情境。“伸出”“摊开”“张大”“捧起”是对图中“手”的姿态的不同描述,“温暖的服务”“放飞的想象”“创造的力量”“收获的快乐”是对图中手姿态寓意的阐释和展开。从文字后面的“……”可以看出与这四句话相似的表述还有很多。这些情境提供了作文思维的方向,而没有给考生提供写作立意的具体内容。如“手”+“温暖的服务”,怎样的服务是温暖的?温暖的服务为谁?温暖的服务有怎样意义或价值?又如“手”+“收获的快乐”,收获什么?为什么说收获是快乐的?如何才能通过收获感到快乐?情境是开放的,只给考生提供了一部分的已知条件,考生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认知能力,根据图文提供的方向和部分已知条件,到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寻找其他的条件,甚至创设新的条件来补充和完整自己的作文立意与材料选择。

      2014年作文题创设了一个独立、封闭的情境。情境通过引述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新闻事实。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2014年湖南省高考作文题材料)

      如果按照构成故事、小说或戏剧的六要素“5W+H”,即“某人某时在某地因为什么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来看:

      Who(谁):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乡党委书记

      When(何时):一干就是八年

      Where(何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

      What(何事):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

      Why(为何):“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

      How(结果如何):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

      

      这个情境,无论是情节的构造、形象的刻画,还是氛围的营造、精神的传递,都相当完整。为考生提供了作文立意的绝对必要的所有的已知条件。这些已知条件显而易见且不需要进行改变就直接可以使用,考生不需要再去情境中或情境外的其他地方寻找其他条件,更不需要自己创造其他的条件,即考生只需扣住情境中的关键词句在整体理解情境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而不需要对情境进行迁移或重构即可完成作文。

      对于考生来说,处理作文题的闭合情境要比处理开放情境容易很多。情境创设的开放度越大,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就越大,但写作的难度也就越大。创设开放情境的作文题虽然在审题难度上提高了一定的门槛,但从区分考生的思维水平的层面和创新思维与个性化表达方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增强情境创设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1.创设温暖的情境

      在自然真实的情境创设过程中投入情感,会让考生在阅读时产生不同的感受。温暖情境的创设能激发考生调动情感体验,在写作中增强情感的真实表述。以2012年写作题为例,尝试将其中的一则材料做一定的删减之后,再与原题进行比较(见表4)。

      1至3的表述相对于原题来说更为简单:表述3以极简单的语言概述了事件;表述2,简单陈述事件,文字表述没有进行修饰;表述1“常常”“静静地”“辛苦一天了”等词语的运用使材料在语言表达上略有文采。从文字表述上看,表述1至3文字是简洁了不少,但比较原题,可以明显地看出,原题材料“父子俩并不说话,静静地相对”一方面写出了现代家庭一家人在一起说话的情况很少的普遍状况,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儿子在父亲辛苦一天之后不想打扰父亲的行为;“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父亲祥和的面容反映出了家庭氛围的祥和,儿子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了对父亲的深深的爱。原题材料对创设情境进行的艺术加工,场景更为生动,人物更加鲜明,同时也营造了更为细腻的情感氛围。创设的情境不仅做到了真实而自然,也充满了人间温情,对考生写作立意时的情感酝酿作了很好的引导与铺垫。

      2.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高考写作除了检测考生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思想的深度。在写作题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方面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等施以影响;另一方面也能够起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思想与精神的作用。2011年作文创设的情境通过一位歌唱演员出场语言的变化,体现出的不仅是话语立场的不同,更是体现了她对人生意义与价值评判标准的重新理解,既具有生命感悟的理性色彩,又表现出非常强的贴近生活的亲和力。2013年作文创设的情境从个人奋斗和家庭亲情两个方面出发,不仅表达了对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精神的礼赞与讴歌,还展示出了一种建构在理性思考基础上的积极进取、自我追求的人生境界和珍视家庭亲情、服务他人社会的人生追求,引导青年人树宏愿筑梦想,爱父母重孝道,于激情和温情之中,寄寓了清醒的认知和道德教育意义。

      3.引导考生规划人生

      

      科学合理规划人生,能使人明确人生目标,提升自信,增强竞争力。作文题通过情境创设施以一定的影响,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思考人生的价值,思考如何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追求,在人生的重要阶段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2012年作文情境用寓意丰富的双手引出“伸出是温暖的服务”“摊开是放飞的想象”“张大是创造的力量”“捧起是收获的快乐”等,每一句话都寓示着实在的社会意义,引导考生积极思考和规划今后的人生道路:如何塑造自己,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2014年作文情境以湖南某乡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发奋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的事实,引导考生将个人努力与人民福祉联系起来,将人生规划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将生命价值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这一充满实践性、思辨性和诗意性的慨叹,能够激荡考生人生规划的雄心,引导和鼓励青年人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用“心”去营造自己美丽的人生“风景”。

      高考材料作文对材料选择的要求非常苛刻,不仅要求内涵丰富、立意角度广泛,而且要求文体选择的维度和自由表达的空间都较大。材料作文在创设情境上有其他作文命题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新课标高考湖南写作题在情境创设上进行多样化的尝试与实践,很好地实现了高考作文在内容设计上的创新。

标签:;  ;  ;  ;  

高考材料作文情境创设研究--基于“湖南省新课程标准”高考语文作文现状的实践探索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