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省南宁市 530001
摘要:PPP模式作为当前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高效化建设中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PPP模式有效解决了建筑施工企业施工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能够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引导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等进入到工程项目中,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新发展中重点实施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但是,在PPP模式实施中,由于法律法规不完善、合同管理不到位再加上工程变更问题等给施工企业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科学化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对当前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PPP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 风险管理
PPP模式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经济行为,其在建筑市场中的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促使政府和社会实现平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但是,相比国外而言,PPP模式在我国应用存在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导致PPP模式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但,PPP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使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问题,其作为未来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和社会以及私人合作的主要推广的模式之一,需要积极针对PPP模式存在的问题改进分析,立足该模式应用优势发挥基础上,提升PPP模式应用水平。
一、PPP模式概述
现今,PPP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对涵义的解读有着不同的观点。广义层面上PPP模式是多种模式实施的总称。这些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包括设计和建造一体化模式、运营和维护一体化模式、设计和建造以及经营一体化模式、转让和经营以及转让一体化模式。不同模式的应用有着各自特点。在项目实际应用中,不同模式的使用重点突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配上。狭义层面上PPP模式的应用是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融资实现建设的过程,在这一模式中政府和私人以及企业分配的利润也是不同的。
PPP模式在应用中其突出的特点是参与项目建设主体的目标是一致的,且在从项目规划建设到建设完成投入运营阶段的整个项目收益也是共享的。由于PPP模式是政府和私人、社会共同参与实施的过程,在利益共享基础上同时也应实现风险共担。在实际应用中,PPP模式主要范围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三种类型。具体如下表:
PPP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相比以往模式而言,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风险也是较多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PPP模式风险贯穿于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中,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以及运营管理等方面风险都是存在的。这也就意味着PPP模式风险也是分散的、多样的、具有不确定性和阶段性特点,一旦风险出现未能就是管控,其可能导致建筑工程项目中途失败的现象。
二、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分析
面对当前PPP模式贯穿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全过程中,为了加强风险管理,需要应用科学的风险识别方法,在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流程下,提升风险管控水平,保证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顺利化建设。
2.1 风险识别方法
在PPP模式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风险管控的时候,风险识别是基础性的工作。而在实际风险识别中,需要采用综合化的识别方法,在识别方法优缺点互补基础上,有效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和应对风险,提升风险管控水平。当前,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方法的应用主要有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HRM法和检查麦法、流程图法、故障树分析法以及因果图分析法等方法。各种方法应用具体如下:
以上风险识别方法的优缺点是不同的,实际适用范围也存在差异,施工企业在风险管控中应坚持立足实际,从工程项目施工规模、工程量大小以及工程施工周期等层面上综合考虑,合理选择识别方法,提升方法应用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风险识别流程
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应严格遵循一定的风险管控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建筑施工企业正常运转和工程项目科学化建设基础上做到有效控制,突出事前管控、事中管控和事后管控相结合,提升整体管控水平。而在实际风险识别中,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工程项目立足阶段性风险管控或者成本管控、质量管控以及安全管理等目标指引下,实现进行客观资料的收集,专门的管理人员将客观信息与经验结合,在风险识别方法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估计。在定量估计之后,进一步探究风险发生的几率和潜在的阶段,且需要明确一旦风险发生对工程项目产生的损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最后,在以上所有工作完成后,形成相应的风险评估报告,也就是后评价机制。后评价主要内容有项目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可持续性评价等,母的是总结出项目建设和运营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相关建议,为之后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整体上而言,通过系统化的风险识别流程能够发现当前建筑施工企业PPP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基本上来自政治、经济、合同、市场、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风险。其中政治风险有法律法规政策变化风险;经济风险有通货膨胀和利率变化风险;合同风险有合同条款不明晰、变更、履约人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有市场需求不足风险、竞争风险以及收费标准风险等;建设风险有设计变更、施工变更和施工质量、施工安全风险;管理风险有合作保障风险、利益相关者沟通不顺畅风险。
三、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3.1 加强法制建设
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落实中注重PPP项目法制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做到有法可依,在风险识别基础上促使风险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化的方向落实。基于这一方面而言,建筑施工企业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交流,督促借助国外关于PPP项目法制管理经验,汲取优点,强化本土化应用,精细化形成关于我国PPP项目管控法规条例;另一方面,督促建设专门的PPP管理组织机构和部门。在地方政府建设地方性PPP项目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灵活调动资源,优化调整,促使PPP模式有效落实,为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主管作用。
3.2 加强合同管理
PPP项目合同涉及投资、设计、采购、建设、运营和移交等多个环节,项目特点又各不相同,PPP项目合同是一个复杂体系,很难做到严密和完整,因此,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中应加强合同管理。在合同管理中,要立足实际科学化设置合同条款,特别是重视合同条款与项目实际相符、关键条款要明晰、投资回报的“唯一性条款”等,保证合同有效落实;施工企业要加强对PPP项目合同的审核、合同交底和合同履约管理,从投资、保险以及索赔和施工企业成本、质量和安全等方面加强风险管控,提升风险预防水平。
3.3 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土地问题
PPP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主要是政府和私人、社会等方面合作的过程,这样在项目建设中难免不会出现工程建设土地问题。且PPP模式在我国当前主要应用于基础项目建设中,一般会出现征地和搬迁的问题,给项目规划建设和如期施工带来风险。为了有效解决工程建设土地问题,施工企业与政府沟通合作,获得政府支持基础上,确定搬迁顺利进行,建设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施工企业可以将征地和拆迁等工作分包给专业工程分包商,将风险降低、转移。
3.4 减少工程施工变更
我国当前PPP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由于工程变更而导致的。以此在风险管控中,减少工程施工变更是非常主要的。施工企业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合同落实施工建设,对于出现变更的问题,应科学评估,评估变更是否必须,明确变更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变更。而在必要变更现象下,及时与政府等利益主体沟通交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控制风险发生几率。
三、小结
综上所述,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实施中,针对PPP模式应用存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积极与政府实现合作应解决土地问题和督促加强法制建设,同时减少工程变更以及加强合同管理等方面落实,全面协调、统筹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宏第. 关于PPP模式下建筑施工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 山西青年, 2017(11).
[2] 林治锴. 试论PPP模式下建筑企业风险管控[J]. 环球市场, 2017(13):41-41.
论文作者:杨丽婵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风险论文; 模式论文; 建筑施工企业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础上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