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随着我国土地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积极推动土地生态整治。通过土地工程技术进行土地生态整治能推动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收入,从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探讨了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阐述了现阶段土地整治工程对土壤、水环境、植被、生物和小气候等环境要素的影响,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土地整治工程应加强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并分析了土地工程技术对促进我国未来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工程技术;城镇土地;生态整治
引言
土地工程是一个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城市土地质量、解决城市土地问题,确保城市土地安全,协调人地关系的新的学科。土地工程的核心内容是运用土体有机重构理论,按照城市不同土地用途对土体结构、质量、环境的要求,进行重新构建,使其达到土地安全标准和建设标准。在城市土地工程实施中,始终坚持与城市生态化建设有机结合,达到宜居宜业的目的。
1土地工程的时代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土地不断退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经调查显示,现在有四成以上的土地出现耕地退化现象,耕地土壤质量也频频出现问题。在这种形式下,土地工程技术应运而生。推进城镇生态整治的突破口就在于土地工程技术的创新,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势在必行。土地工程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生态型土地整治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开设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试点。例如,在平原地区土地整治中,由于平原地势辽阔没有很大起伏,适合耕种,具有相对完善的土地格局,总体而言相对于丘陵山区和喀斯特地貌地区,较好处理整治。在整治方案中,可以类比“桑基鱼塘”的经营模式,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做到合理利用各层次的生态系统,以满足各种生物的生活需求。丘陵、山地等地区相比于平原地区,地面起伏大,土地结构较为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具有明显的土地分界线,利用难度高,不易修整与改造。在丘陵与山区的整治方案里,重点在于如何提高土地质量,使土地能储存更多养分,改变其脆弱易崩溃的土质,要重视修护土地已经出现的问题和防范未来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实现对丘陵和山区的再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针。喀斯特地貌是几个地形地貌中最难处理的,它的土层较薄,土壤流失极其严重,生态系统极易崩溃,使得普通的耕作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完善的土地格局就无法对土地进行整体的利用,而且水电建设不发达、基础设施差都影响着对喀斯特地区土地的修缮。在它的具体修缮方案中仿照“梯田”模式以提高利用率,有针对性地对土地进行修复,如回填等,并通过合理利用农家肥提高土壤养分。
3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建设产生的影响
3.1土地整治工程对地表土壤产生的影响
虽然土地整治工程会改变土壤质地和土壤结构,但是只要采取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土壤的保肥和涵养水源的能力。同时,随着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土壤的肥力也会显著提升,提高土壤的生产能力和质量。然而,如果是开展了不合理的土地整治工程,那将会严重破坏地表土壤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土壤的生产力,对地表土壤产生消极作用。
3.2土地整治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土地整治应该首先考虑到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甚至通过合理的规划,增加当地水资源的总量。水资源的利用与当地土壤结构和气候类型有很大关系,气候类型决定了降水量和蒸发量,土地利用方式则是能否留住地表水以及决定地下水储存量能力的关键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改善土地结构,改变当地植物种植类型,减少地表径流量;建设环保节约型给排水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修建水利工程,合理分配水资源,以达到最有效的利用水资源。拓宽河道、清理河内沉积的泥沙可增加河流流量,也增强了河道的承载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改善当地水环境。
4土地工程生态化整治技术
4.1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生态建设体系
首先,要对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进行学学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而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生态建设理论基础作为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的理论指导,并加强对先进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其次,要制定一个土地整治工程的管理规划,优化工程管理,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生态建设的责任,并提高整治工程的效率和质量。最后,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进行生态建设的工作积极性。
4.2土体有机重构
土体有机重构就是在土地工程建设中通过对构成土体的材料、结构和生物营养,以置换、复配、增减等技术手段,对退化型、污染型、损毁型、低效型等缺陷土体或未利用土体进行再生或重新构建的过程。作为城市土地,承载着人类最集中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城市土地建设过程中,土体结构承载稳定、土地健康安全、生态环境优美对土体有机重构材料和土体结构有着更为重要的要求。
4.3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土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只追求速度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环境恢复的过程中,要考虑当地已经存在的生态系统,构建地表植被时,优先考虑当地原有物种,选择适应能力更强的植物。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物种之间的关系,在整治范围内尽量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如若在附近有当地原始的生态系统,那么新建的植物类群要与之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所选的植物还要有利于土地的持续利用,能够留住土壤养分。植物的选择还要合理利用空间,高低分布合理,构建一个生态功能完整的土地生态环境。在新的土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经济利益,选择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
4.4河流水体治理技术
河流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由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排水以及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的流入河流,致使水质恶化。大量废水和生活用水排入河流,导致大多数的河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在控制外源污染的同时,还要修筑排污渠,将污水统一排放到下游进行处理。同时,还要检测河流水体的污染指标,在河道两侧之间安装多个净水植株栽培系统,将其固定在河道周围,重构两岸土地土林,修复生态环境,扩大滨水空间,为河流污水治理提供有效装置。
结语
在城镇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将生态理念贯穿整个施工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土地工程技术进行生态整治,从而降低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土地是城市建设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土地,人类就不能生存,就像人需要阳光、空气、水一样。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要以土地整治的整体规划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要加强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全面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郧宛琪,朱道林,汤怀志.中国土地整治战略重塑与创新[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4):1-8.
[2]庄少勤,史家明,管韬萍,等.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J].焦点,2013(6):7~11.
[3]谢昊廷,冉瑞平,冯秀智.土地整理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8).
论文作者:贾秀梅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与实践》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土地论文; 土壤论文; 生态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水资源论文; 河流论文; 《建筑与实践》2019年第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