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塔山中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统治语文课堂好多年,教学改革的春风唤醒了我校教师的研究意识。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也积极投身研究的行列,以“研究”的视角,重新审视、思考语文教学,力争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研究证明,引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语文研究性学习,它的开展盘活了我校语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将自己的一点研究心得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
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从选题到结题都要以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为前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来完成,这样就彻底改变了课堂上老师越俎代庖的状况,为学生创设了一番可以自主体验、自主感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见解的空间,学生很容易完成对外在事物和自我的超越,感受到探究的乐趣。我在教学了九下第三单元后(这一单元主要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节选篇章),就适时组织了一次“走进四大名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首先在班上进行了调查,根据学生对这四部名著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组成“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四个小组进行研究。这样相同个性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自主阅读、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交流、质疑、解惑,在这样的合作研究中,创新的思维形成了,智慧的大门开启了。
二、语文研究性学习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结果,研究性学习则注重学习过程。它的最大的价值就是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获得了直接的体验,从而逐步形成乐于探究、喜欢质疑、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情感,使活动的效果最大化。印象最深的是在教学了八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后,我围绕单元教学重点组织了一次“寻觅秋天的踪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先给学生讲解了活动的意义,赋予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由设计的权利,结果学生表现的非常兴奋和自信,一系列的活动有序开展:自由结合分组、推选组长,进行分工、确定国庆节活动时间和内容……国庆期间,还有小组长打电话跟我讨论他们的活动情况;回校后的小组展示更是让我由衷感受到学生的能力的强大;最后的小组长感言让我感受到,此次学习活动使他们的心贴的更近了。最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表演组”的高鹏同学高超的表演技巧,也正是由于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他跳出了“差生”的束缚,自信和阳光了许多。研究性学习是成就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课堂上永远学不到的东西。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会越来越乐学,越来越会学,我们的语文教学也会变得魅力四射。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呵护学生的“研究心”
依据初中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探究能力,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可能是很肤浅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对培养研究型的人才的重要的意义。所以,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论成败都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与积极评价。
年轻的达尔文用舌头去舔昆虫而被蜇的痛苦不堪,幼年的爱迪生曾用自己的体温去孵蛋,孩子们的失败正像这些科学家“曾经的幼稚”一样闪着“勇于研究”的金子般的光芒,他们的一颗勇敢的“研究心”需要我们老师用心呵护。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不要看重某些知识的获取,也不要太在意最后的研究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研究型”的人才,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智慧型”人生奠基。相信有了“研究的思维”,逐步强大了“研究的能力”,成功指日可待!
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淡化研究的结果。它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策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课程领域,相信它的深入开展必将绽放语文教学万紫千红的春天!
论文作者:方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7
标签:研究性学习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是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让我论文; 《教育学》2017年6月总第1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