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目前我国供电所用电负荷分散形成线路设备布局相对分散,加上部分线路设备运行环境恶劣等客观原因与供电所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制约,使得供电所的线路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线损是电力生产过程产生的自然现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能量损失现象,但可以采用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利用相关科技手段,在强化内部管理的同时,找出电网线损过高的原因,完善改进措施和管理方法,减少能量的损耗,保证电网安全、优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电力;电力线损;线损管理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供电企业经营状况指标的重要依据,加大对线损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尤其是低压线损的管理,是供电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1线损定义和分类
在技术的维度上,线损可以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固定线损一般是指不会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导致电网中输送和配电设备或线路的损耗发生变化;可变损耗是随负荷电流的变动而变动的,一般电流越大,损耗越大。
在电力营销管理的维度上,线损可以分为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理论线损是在电力网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由当时电力网的负荷情况和供电设备的参数决定、无法避免、正常合理的电能消耗,它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也称之为技术线损或者不可控损失;管理线损则是由于供电企业的管理部门或是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中出现漏洞或失误,造成一些用户出现偷电、漏电的现象,或是由于电网的元件漏电、电能计量装置失误、抄表人员错抄、漏抄等原因,造成了电能损耗。
2电力线损产生的原因
2.1电力线损的技术原因
(1)固定损失。不随负荷变动而变化,只要设备带有电压,就要消耗电能,与通过设备的功率或电流大小无关,因此,也称为基本损失。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及绝缘子的损失、电晕损失、电容器和电缆的介质损失、电能表电压线圈的损失等。
(2)变动损失。随着负荷的变动而变化的,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也称可变损失。主要包括变压器、调相机、调压器、电抗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铜损,输、配电线路和接户线的铜损,电能表电流线圈的铜损。
(3)线路损耗。电网规划不合理,电源点远离负荷中心,长距离输电使损耗升高;或因线路布局不合理,近电远供,迂回供电,供电半径过长等原因使损耗升高;导线截面过大或过小,线路长期轻载、空载或过负荷运行,不能达到最佳经济运行状态引起损耗升高。线路老化,缺陷严重,瓷件污秽等原因引起绝缘等级降低,阻抗、泄漏增大,损耗升高。无功补偿不足或过补偿,影响供电能力,使线路损耗升高。
(4)配网损耗。配电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匹配,引起损耗增加。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不在偏离负荷中心。低压无功补偿不合理,高峰欠补,低谷过补。电压等级设置不合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没有及时更换。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引起中性线电流增大,损耗增加;因低压线路过长引起末段压降过高使损耗增加。
2.2电力线损的管理方面的原因
(1)计量误差。电流互感器角误差不符合规定要求,精度不够。二次线截面过小,二次压降过大。用电负荷小,计量设备容量大,长期轻载或空载计量,使计量误差增大。工作中抄、核、收管理不到位,漏抄、估抄、漏计、错计现象严重。
(2)线损理论计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分供电企业没有开展线损的理论计算,线损管理缺乏理论依据。个别公司计算出来的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差距较大,没有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校正,也没有将计算结果作为线损管理的依据。
(3)基础资料。用电档案不准确,个别公司的数据报表是为了应付上级整理出来的,表计与台区变的对应不准确,图纸资料与现场状况不符,图纸资料的更新滞后于现场运行设备的变动。
3降低电力线损的有效措施
3.1技术措施
(1)改善电网分布。为了降低电网功率损耗,可以改变系统运行方式,调整运行参数和负荷率等措施使电网的功率分布接近经济分布,使电网运行更经济,功率损耗为最小。按照就近的原则安排补偿,减少无功远距离输送。增设无功补偿装置,并合理配置,以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有功损耗和电压损耗,可以减少发电机送出的无功功率和通过线路、变压器传输的无功功率,使线损率大为降低,提高线路的输送能力。
(2)调整负荷曲线。对于峰谷差较大的负荷,应采取双回路供电方式。而对三相不平衡的负荷,调整负荷是主要技术手段。三相不平衡在配电线路中经常出现。如果不平衡度大,则不仅增加相线和中线上的损耗,同时影响配变的安全运行。为了减少损耗,应及时调整三相负荷,应根据用户的用电规律,合理而有计划地安排用电负荷和用电时间,提高电网负荷率。
3.2管理措施
(1)强化线损管理。强化线损管理要从强化领导体系入手。供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由领导亲自主抓,调度、计量、营业等部门领导和线损专责人以及各供电所线损专责人都应参加线损管理,并定期进行线损分析工作,大力开展营业普查,查处违章用电和窃电现象,针对重点用户可加装防窃电的电能表,可根据不同用户和不同用电性质的负荷采用高、低压计量箱,加强计量点的管理。严格防止和及时纠正电量、电费抄、核、收工作中“漏、送”现象,健全用电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营业管理,规范用电市场。将信息及时准确反馈,形成降损措施迅速落实,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
(2)加强电网改造。通过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改造旧线路,根据经济电流密度适当加大导线截面,改造迂回线路。因为变压器损耗占电网总损耗很大的比例,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和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对电网进行升压改造,简化电压等级和变电层次,减少重复和变电容量,既提高了供电能力,还可以收到很好的降损效果。在负荷功率不变的条件下,电网元件中的负荷损耗部分随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减少,提高电网电压,通过电网元件的电流将相应减小,负载损耗也随之降低。升压是降低线损很有效的措施。升压改造可以与旧电网的改造结合进行,减少电压等级,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简化电力网的接线,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以显著降低电力网的线损。
4小结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 线损管理工作者要将加强管理和技术降损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在加强线损管理的同时还要根据本地电网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随着国内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大幅缩减的电力收益空间,以线损最大限度的降低为出发点,施加了电力管理压力,并透漏出一定的管理问题。对此,立足当前电力线损管理实际,通过合理探析管理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策略,强化管理线损深度,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丙江.线损管理与节约用电365问[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3).
[2]王晴.供电所低压线损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
[3]王玉学.线损管理与降损技术问答[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3).
论文作者:马香花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线损论文; 负荷论文; 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供电所论文; 措施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