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来思考、解决问题,将解决过程慢化、细化,是完成学习目标的关键。看似简单的数一条线段、数一个点,由于过于简单,课堂中往往被老师忽视,却直接影响了目标达成。像这种细化的处理方式,在学习新知的时候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一节中,根据已知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课堂上,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学生们总结出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是:1、找到对应的“点”;2、连线。简单的图形找出一两个对应点,对应点离对称轴的距离近的图形成功率比较高,而需要找到的对应点多,对应点距离对称轴的距离远的图形,出错率明显提高了,这又是为什么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先找对应的“点”的思路是对的,连线没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怎样有效地找到“对应点”。
课堂上我就“数点儿”这一难题组织孩子们小组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怎样有效地找到“对应点?首先,这么多“点儿”,哪些需要找出对应的点儿?怎样才能不遗漏?数格的时候,一格一格地数还是一点一点地数,数的是线还是点进行交流。
最后汇总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数“线段”。从对称轴最近的第一条线段数起,1、2、3……数到几,就在线段的外侧点上“点儿”。
关键词:1.从1开始数;2.在线段的外侧一端点“点儿。”
第二种:数“点儿”。起点在对称轴上,就像尺子上的开头是0一样,从0数起,数到哪就在哪点“点儿”。
关键词:1.从0开始数起;2.数到哪就在哪点“点儿”。
这样,把简单的问题再细化,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总结提升,有效地找到“数线段”“数点儿”的异同。数线段直接从1数起,远离对称轴的一端点上“点儿”。数点儿,要从对称轴数起,起点为0,数到哪就在哪点“点儿”。
一、数学教学是“慢”的艺术,要有水滴石穿的耐性
数学课堂教学贵在让学生”悟“出真知,发现问题后老师要耐心地等待学生的回答,留下足够让学生“一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大家都喜欢把孩子比作花朵,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心存期待,方法得当,多点耐心与信心,相信:“莫疑春归无觅处,静待花开会有时”一定会成真。
二、数学教育是“细”的艺术,要达到四点拨千斤的效果
从细微处入手,用关注的眼光发掘细节,用发展的思维处理细节,挖掘每一处细节的教育影响。一节数学课学生不是被“灌输”的,而是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总结中积极主动地探究而来的。例如《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找出对称点的过程,充分地体现了“细”的艺术。数线段还是数点,两种数法的要领是什么。
细节改变人生,教育是一种慢活、细活。俗话说:“慢工出细活”。数学课堂中的慢和细,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变化过程。
论文作者:于喜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0
标签:线段论文; 对称轴论文; 轴对称论文; 就在论文; 图形论文; 细活论文; 有效地论文; 《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0期论文;